個人資料
正文

為爭南海島礁 中國周邊國家瘋狂擴軍備戰

(2011-12-10 07:09:42) 下一個

俄羅斯國營武器出口公司曾在2001年發出10年內向東南亞國家出售70億美元高科技軍備的豪言壯語,如今這一目標早已超過,俄軍火仍以勢不可擋的勁頭在東南亞軍隊中蔓延。盡管圍繞南海爭端,得到美國支持的東南亞國家紛紛加強軍備,但它們並沒有因此選擇美國武器,而是將俄羅斯作為求助對象。俄羅斯預計,東南亞將成為俄武器五大外銷市場之一。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越南與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7日簽署采購第二批兩艘“獵豹”級護衛艦的合同,這筆訂單將交由捷列諾道爾斯克造船廠完成。造船廠副總經理魯登科說,越南購買的頭兩艘“獵豹”級側重水麵作戰,而第二批則更強調反潛。據悉,俄羅斯幾乎包攬越南三軍的裝備現代化業務,僅越南海軍就已斥資40多億美元引進俄羅斯的護衛艦、導彈艇、岸防導彈乃至潛艇等,其中僅購買6艘“基洛”級常規潛艇的總費用預計就將超過32億美元。由於俄越軍售合同往往是“封閉”模式,即俄方將全權承攬從武器生產到維護保障的全流程業務,因此越南每訂購一種俄製技術兵器,都意味著俄廠商未來將有至少數年的後勤保障生意可做,而這往往比武器銷售本身更賺錢。

除越南外,青睞俄製武器的東南亞國家還有不少。據俄羅斯《生意人報》7日報道,俄武器參展商在6日開幕的馬來西亞蘭卡威防務展上贏得“頭彩”,有望向印尼空軍再提供價值5億美元的6架蘇-30MK2戰鬥機,此前俄羅斯已向印尼提供10架同型號戰機。就連向來熱衷於進口美國和歐洲武器的馬來西亞、文萊和新加坡也紛紛對俄製武器產生濃厚興趣。其中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列裝的蘇-30MKM戰鬥機號稱“全球最先進的蘇-30”,而曾是英國殖民地的文萊,獨立以來一直從英法美等西方國家進口武器,如今也開始選擇俄羅斯武器。新加坡的國土防空係統中,低層攔截部分完全由俄製“針-S”地空導彈擔當。如今俄軍火商在東南亞已是不可忽視的主角。

新加坡拉惹勒南學院的軍事安全專家理查德·A·比青格認為,盡管“東南亞武器市場相對較小”是不爭事實,不過在武器購買對象上頗具開放及競爭性,主要武器出口國家都能成功地向該地區出售武器,而以價格和靈活付款方式優勢著稱的俄製武器往往更受歡迎。馬來西亞從美國買來F/A-18戰鬥機,卻因財政問題,同時列裝相對便宜的俄製蘇-30MKM戰鬥機。泰國從瑞典購買戰鬥機,卻從俄羅斯購買米-17直升機。此外,東南亞各國也把對俄軍購當作實現軍事現代化與促進國內經濟的“雙贏策略”,例如印尼、馬來西亞以及泰國得以在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中廣泛應用采購互惠貿易,從而防止外匯外流,它們往往以大米、棕櫚油甚至幹果等抵扣俄羅斯武器售價。

相對廉價的俄製武器在東南亞泛濫,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滲透。雖然美國借南海緊張局勢大肆拉攏東南亞國家組建軍事同盟,但俄製蘇-30戰鬥機在東南亞的擴散,嚴重壓縮美製F-16的市場,美國向印尼兜售18架二手F-16戰鬥機的效果並不好。不過美國致力於鞏固在東南亞安全事務乃至武器銷售方麵的王者地位,不可能讓俄軍火商的“快樂時光”持續太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