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陸軍體製編製最新設計方案
(2011-12-07 22:03:12)
下一個
美軍陸軍體製編製最新設計方案
一、從以師到以旅為中心
既以規模較小、獨立作戰能力更強的編製為中心的陸軍。
旅包括通信、軍事警察/警戒、後勤、火力、情報、工兵、諸兵種合成營(2)、武裝偵察9個部分。旅的類型包括航空旅、火力旅、保障旅、RTSA(偵察監視與目標搜索旅)、機動增強旅五個類型。具體分為兩類:一是擁有建製諸兵種合成能力的標準機動旅,如步兵旅、重型旅、“斯特賴克”旅、裝備“未來戰鬥係統”的未來旅級部隊。二是擁有標準司令部但下屬部隊不同的支援旅,如機動增強旅、偵察監視與目標搜索旅、航空旅、火力旅、保障旅。
二、具體設計方案
(一)“行動單位”設計方案之一
標準旅(約3700人)包括旅直屬隊、武裝偵察營、諸兵種合成營(2)、火力營、支援營。
1.“行動單位”司令部包括司令部與司令部連(警戒排、軍事警察排),通信連。
2.戰鬥機動與偵察能力包括4個坦克連、4個機械化連、3支偵察分隊、1支監視分隊、2個偵察排、2個迫擊炮排。裝備55輛以上的M1A1坦克、85輛以上的“布雷德利”偵察與步兵戰車、14輛120自行迫擊炮、40輛裝備遠程先進偵察監視係統的HUMMAR機動車、2個狙擊小隊。
3.火力包括3個聯合戰術空中控製小組,16門155自行榴彈炮(2個連)。
4.支援包括保養連、分發連、衛生連和4個前方支援連。
情報與監視能力包括軍事情報連和戰術無人機排。
防護包括化學偵察車和12個工兵班(2個連)及相關裝備。
目標搜索包括目標搜索排,裝備反火力及反迫擊炮雷達。
戰鬥指揮包括網絡化戰鬥指揮賦能係統(增強態勢和地形感知、發送報告/命令及交換基本信息的各種係統。
(二)“行動單位”設計方案之二
標準旅(約3300人)包括旅直屬隊、偵察監視與目標搜索營、步兵營(2)、火力營、支援營。
“行動單位”司令部包括司令部與司令部連(警戒排、軍事警察排),通信連和工兵連(6個工兵班)及相關裝備。
偵察能力包括2支摩托化偵察分隊、1支徒步偵察分隊,裝備遠程先進偵察監視係統的HUMMAR機動車。
戰鬥機動能力包括6個步兵連、6個摩托化突擊排、2個偵察排、2個迫擊炮排、2個狙擊分排。
火力包括3個聯合戰術空中控製小組,155牽引榴彈炮(數目不詳)。
支援包括保養連、分發連、衛生連和4個前方支援連。
軍事情報連包括軍事情報排和戰術無人機排。
目標搜索包括目標搜索排,裝備反火力及反迫擊炮雷達。
戰鬥指揮包括網絡化戰鬥指揮賦能係統(增強態勢和地形感知、發送報告/命令及交換基本信息的各種係統。
(三)旅戰鬥隊
1.重型旅(約3791人)
包括旅直屬分隊、偵察監視與目標搜索營、諸兵種合成營(2)、火力營、支援營。
2.“斯特賴克”旅(約4000人)
包括旅參謀機構、偵察監視與目標搜索營、“斯特賴克”營(3)、反坦克營、工兵營、火力營、支援營。
3.步兵旅(約3342人)
包括旅直屬隊、偵察監視與目標搜索營、步兵營(2)、火力營、支援營。
從以上美軍新編製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部隊的靈活性更加突出。
新的編製中,美軍已不再編師一級單位,作戰基本單位完全變成旅,編組的靈活性更為明顯,而且指揮體製也演變成為集團軍-軍-旅三級製,指揮流程簡化。
二、模塊化功能更加強大。
演變成8種旅,根據任務的不同來隨機進行模塊化組合,能夠根據任務及作戰強度的變化來進行相應的編組。
三、依賴性較強。
作戰旅的兵力和兵器均有所下降,相對增強的是偵察及情報感知能力,但旅本身的作戰能力極其有限,在高強度的戰爭中,需要依賴其它火力單位及空軍的支援才能完成作戰任務。
四、個體火力不強。
從現編製來看,火力僅相當於我軍的旅、團一級單位,介於我軍的旅、團之間,火力僅能和我軍大型的合成營對抗。
(部分資料來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除了“斯特賴克”旅是“斯特賴克”營(3)、反坦克營外。其他各作戰旅的地麵突擊力量都隻有步兵/諸兵種合成營(2),火力營都隻有1個,但都有1個武裝偵察/偵察監視與目標搜索營。可以看出,這些旅都主要是用來為上級地麵遠程火力/航空火力提供目標指示和打掃殘敵的。我們的航空火力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做不到美國的水平,所以還是應該加強地麵突擊力量以及旅屬、軍屬地麵遠程火力。比如說“斯特賴克”旅目前是隻有1個牽引155加榴炮營(18門),還計劃以後增加1個火箭炮營。而我們的摩托化/機械化/裝甲旅就應該編有1個卡車/裝甲155加榴炮營、1個卡車/裝甲122火箭炮營、1個中高空中遠程/低空近程防空導彈營。在摩托化營應該編有1個120迫擊炮/迫榴炮連、1個彈炮合一防空排,而機械化/裝甲營就應該編有1個卡車/裝甲122榴彈炮連、1個彈炮合一防空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