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機頭用弧形整流罩運8發展高端反潛機

(2011-12-03 07:43:16) 下一個

  長期以來,反潛巡邏機一直是中國海空軍的明顯弱項,強大的美國戰略核潛艇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甚至日本、越南等國的先進潛艇也成為中國的安全隱患,但是,最近網上曝光的一則重磅消息很可能改變這種格局,實在令中國軍迷興奮不已。據報道,中國立足於運-8改進型運輸機製造的高端反潛機已經麵世,其實型圖片在網上引起了轟動。近日,《韓國軍事防務網》發表專文,對中國這種新型反潛機的性能、作用及意義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文章認為,中國大力加強反潛能力,無疑將有效地對美國在亞洲潛艇威脅實現良好的反製。

  中國版“P-3”超俄追美

  日前,在各大網站上曝光了疑似由中國運-8運輸機改裝而來的高端反潛機。盡管中國對運-8係列運輸機一直進行近乎“敲骨吸髓”的改裝利用,頻繁出現新機型並不奇怪,但從這型飛機的結構來看,其機體采用了作為“空警”-200預警機的最新運-8運輸機的改進型(也有人將這種改進型稱為運-9),機體結構、發動機、螺旋槳等關鍵部件都進行了極為徹底的升級。而整架飛機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機頭突出的弧形整流罩,由此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款類似美國P-3的高端反潛機。原因在於,該機與美國的P-3和俄製的伊爾-38反潛機在整體結構上的高度近似,如果該型反潛機最終發展成功並大量裝備部隊,那麽中國將有能力以強勢反潛應對美國威脅。

  所謂高端反潛機,即可以獨立完成探測、攻擊等整套反潛任務的大型反潛機。在這方麵技術最為先進的無疑是美國,其裝備的P-3“獵戶座”反潛機是當今世界現役同類型裝備中,技術與作戰經驗最為豐富的機型。

  P-3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應美國海軍要求研製的海上巡邏和反潛飛機。該機是在“依列克特拉”民航機的基礎上設計的,1957年開始設計,1958年中標,同年8月9日氣動力原型機首飛,裝全部設備的YP-3A於次年11月25日試飛,1961年4月以後開始交付。該機為正常式布局,懸臂式下單翼,傳統鋁合金結構,按破損安全原則設計,增壓機艙,乘員10名。該機有多種型別,主要有P-3A,早期生產型,共交付160架;WP-3A,氣象偵察型,於1971年交付美國海軍4架;P-3B,換裝T56-A-14發動機的生產型,共交付144架;P-3C,裝“埃鈕”係統的新型號,1968年9月18日首飛,1969年服役,除交付美海軍267架外,還出口78架;RP-3D,用於測繪地球磁場的P-3C改裝機;WP-3D,用於大氣研究和氣象變化試驗而改裝的P-3C;EP-3E,用於取代EC-121電子偵察機而改裝的10架P-3A和2架P-3B,用於執行電子戰任務。到目前為止,洛克希德公司已生產各型P-3飛機600多架,除裝備美國海軍外,還出口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挪威、荷蘭等國家,預計該機要服役到2015年。

  前蘇聯以及俄羅斯在反潛機方麵無疑要遜色很多。盡管其研製了圖-142與伊爾-38反潛機,但受製於自身在聲納浮標與對海、對潛探測雷達方麵的局限,使得這兩型飛機相比美式同類裝備,存在明顯的差距。前蘇聯發展伊爾-38反潛機時,從作戰功能到飛機外觀全麵模仿美國P-3的做法也適得其反,使其成為當今世界裝備研製領域內“東施效顰”的典範。

  相比之下,中國這型反潛機則有條件追趕甚至超越美國的P-3。美國的P-3反潛機之所以成功,得益於美國在相關技術上的優勢,同時,美國的開放性發展思路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相比之下,中國在研製自己的高端反潛機時,並未像前蘇聯那樣完全照抄美國,不顧自身實力研製一種全新的空中平台,而是立足已經具備大量使用與改裝經驗的運-8飛機作為承載平台。這樣做,不僅技術風險更小,而且,運-8作為中型運輸機的巨大運載能力,也有助於裝載更多的武器與探測裝備。在軟件方麵,中國通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進英國的“海上霸王”對海搜索雷達,接觸並逐漸掌握了西方先進對海搜索雷達的基本性能;通過在同一時期對法國潛艇與反潛技術的引進,也使得中國在軟件方麵的技術實力超越了俄羅斯。因此,得益於中國在軟、硬件方麵的雄厚實力,該型高端反潛機的性能必將十分出眾。

  新型反潛機的亮相,不僅預示中國反潛能力已經達到先進水平,更重要的是,高端反潛機的出現,為中國潛艇提供了一位高端的陪練,從而使得中國的潛艇戰力有可能獲得較大提升。

  俗話說,有矛必有盾。中國具備高端反潛機,無疑預示著中國潛艇戰力已經獲得極大提升。原因在於,對潛艇部隊而言,真正的綜合作戰能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麵,即自身的攻擊能力與反探測能力。在潛艇真正被大規模應用於海戰的二戰中期,前者幾乎被認為是衡量潛艇性能的唯一標準。直到二戰後期聲納設備在戰場上的大量應用,使得攻擊能力已經接近飽和的潛艇,開始逐漸將反探測能力視作未來必須極力提升的關鍵性能。因此,在二戰末期,德國在其XXI型潛艇上最先使用了橡膠消聲瓦技術。由於德國先進潛艇技術在二戰後的廣泛擴散,美蘇兩國也開始了對自身潛艇反探測能力的發展。就潛艇而言,單純地降低噪音,隻是一種被動的應對方式,更加事半功倍的方式是了解敵方最強的潛艇探測模式,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潛艇的相關性能,此時,具備較高性能的反潛機就顯得意義重大。

  反潛能力一直是中國海軍長久以來的短板。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僅能通過艇載與艦載聲納以及很有限的直升機拖曳式聲納來對敵方潛艇進行探測。這種相對落後的反潛方式,不僅難以發現性能越來越先進的國外潛艇,同時,也因類似空投式聲納浮標、遠程對海搜索雷達、空投反潛魚雷與空射反潛導彈等關鍵設備的缺失,使得中國潛艇無力對這些高端而普遍的反潛能力具備有針對性的反製措施,甚至在麵對敵方以此類方式進行探測攻擊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此次新型反潛機的亮相,不僅預示中國反潛能力已經達到先進水平,更重要的是,高端反潛機的出現,為中國潛艇提供了一位高端的陪練,從而使得中國的潛艇戰力有可能獲得較大提升。

  以航母為中心的強大特混艦隊一直是美國賴以維係世界霸權的主要支柱。但如果將一支完整的美軍特混艦隊擴大,將其等同於整支美國海軍就不難發現,作為艦隊核心以及最強打擊能力來源的航母,並非能夠照顧到所有目標,真正能夠在某一區域內執行作戰任務的,並不是航母。而對於那些已經對美國海上力量的威懾感到麻木,或已經無法對其產生有效影響的國家,航母的出現,要麽意味著沒有意義,要麽就意味著過度威懾可能導致擦槍走火。因此,不難發現,在整個冷戰時期,除了趁前蘇聯海軍尚顯稚嫩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曾經使用航母對前蘇聯進行直接的軍事威脅以外,在之後漫長的時光裏,核潛艇在世界各大洋的貓鼠遊戲才是大國之間真正的對抗形式。

  隨著美國決定將其戰略重心由中東轉向亞太,中俄必將成為美國在這一地區主要的角力對象。麵對擁有數十年反航母研究經驗的俄羅斯,以及具備極為強大的岸基反艦火力的中國,美國航母如果將這兩國納入自身航母的打擊範圍,航母本身可能已經成了這兩國的砧上魚肉。因此,著眼於現階段世界各國均無法有效探測高性能核潛艇的現狀,動用自身強大的核潛艇部隊,對抗已經虎落平陽的俄羅斯海軍與羽翼未豐的中國海軍,無疑是美國現階段可以期望的最佳手段。另外,不僅中俄的潛艇相比水麵艦艇更難在戰力上形成對美優勢,同時,美國也可以借助實力一邊倒的核潛艇水下對抗,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對中俄的有效威懾。因此,這種物美價廉的模式,使得曾被冷落的核潛艇逐漸受到美國政府的青睞。

  中美展開全新反潛戰

  美國重返亞洲,主要的對抗與遏止對象就是中國,僅就未來兩國可能進行的武力對抗而言,高端的反潛戰無疑將成為主要的形式之一。

  自新中國建立至今的60餘年間,除少數時期以外,美國都對中國執行了遏止與封鎖的措施。因此,站在中國的角度上講,隻要不與美國爆發全麵戰爭,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美國對中國進行的任何形式的威懾,實際效果均相對有限。而且,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北京在中美對抗中的態度也日漸強硬起來。因此,如果美國再想對中國進行有效威懾,至少其初衷應與以前相比有所變化,即由以前單方麵的展現自身的強大軍力,轉向通過某些行動讓中國認識到,美國已經洞悉自己的行動,未來在西太平洋及更大範圍內將麵臨更大限製。相比之下,航母無疑是美國執行前一種威懾的主要手段,而核潛艇則屬於後者。因此,著眼於威懾形式的不同,美國必將在針對中國的威懾行動中大量使用核潛艇。

  所謂的高端反潛戰,並非是單方麵的反潛與水下攻擊,而是雙方以潛艇與反潛機在水下與空中進行以潛艇為中心的全方位對抗。因此,鑒於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潛艇對抗,中美之間的反潛戰的主戰場很可能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交界處:中國的基地為海南島,而美國的基地則為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在這兩地之間的廣闊海洋中,美國通過核潛艇圍堵中國進入大洋的通道,並對中國重要的商船隊與海軍的大型水麵艦艇構成嚴重的威脅;中國則通過自身高速發展的核潛艇部隊,威懾通過該區域的運輸美國物資的商船,並對該區域內美國第五、第七艦隊的作戰艦艇構成逐漸增強的潛在威脅。兩國此時不僅極有可能重演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水下貓鼠遊戲,以高端反潛機為主的空中反潛力量也將投入進來,從而在立體空間內展開一場建立在傳統概念上的全新反潛戰。

  盡管現階段關於“中國高端反潛機”的所有猜測均源自網上曝出的圖片,且至今尚未有權威機構對該型裝備進行評論,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裝備不像第四代戰機那樣顯得有些虛無縹緲。不僅高端反潛機誕生的技術條件中國已經基本具備,而且未來中國也確實存在反潛方麵的巨大需要。因此,即使現階段的種種猜測均未證實,但這都不能否定中國必然的軍力發展趨勢,類似的裝備未來必然會出現在中國海空軍的裝備序列中。另外,盡管裝備更新通常都比國家戰略方向的轉變更加引人注目,但卻正是後者直接導致了前者的變化。未來包括高端反潛機的一係列中國國產新型裝備的出現,背後隱含的是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全麵對抗的逐漸成型。中國或許會成為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麵臨的又一個真正的勢均力敵的對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