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媒體爆烏克蘭將幫助中國完成航母建造計劃

(2011-12-14 18:23:52) 下一個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12月13日報道,在前蘇聯“瓦良格”號基礎上改裝而成的中國首艘航母平台順利完成了為期十二天的第二階段海上航行試驗,已於12月11日返回大連港。但是中國航母至今仍然欠缺攔阻索等關鍵部件,服役計劃麵臨嚴重困難。

俄塔社在相關報道中指出,中國官方沒有評論首艘航母在第二次海試期間執行了哪些具體任務,是否動用了艦載航空兵。

“瓦良格”號航母首次試航是在今年8月份,為期5天。中國國防部在第二次試航前確認,航母的所有改裝和測試工作都已經完成。但是,在中國香港出版的《漢和亞洲防務》軍事雜誌披露,“瓦良格”號航母至今未能安裝攔阻索等重要部件。這是一種使用纜索的著陸輔助係統,用於保證飛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時的刹車。

中方曾打算從俄羅斯引進4套由聖彼得堡船舶製造中央科研所研製、由“無產階級”工廠生產的攔阻索。但是俄羅斯最終拒絕對華出口這種設備,聲稱其具有戰略性質。

因此,中國首艘航母明年服役的計劃遇到了嚴重困難,因為攔阻索的設計和生產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任務。

《漢和亞洲防務》主編平可夫認為,在俄羅斯拒絕向中國出售航母攔阻索的背後,是俄方對中方仿製俄軍事裝備樣品的不滿,其中包括改裝後的“瓦良格”號航母使用的殲-15艦載機,俄專家認為它是俄製蘇-33艦載機的仿製品。

俄塔社指出,中國首艘航母是在1998年以廢鐵價格(2000萬美元)從烏克蘭收購的“瓦良格”號航母基礎上改裝而成的,與俄海軍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類型相同,將被中國海軍首先用作艦載航空兵飛行員訓練和科研、試驗基地。

前蘇聯“瓦良格”號航母主要用於奪取海軍部隊活動區域的製海權和製空權,保障海軍戰役兵團的作戰穩定性,對海上和陸地目標實施打擊,支持陸軍戰鬥行動,保證大規模海上登陸。1985年開始動工建造,1992年停建,當時已完工68%,花費了4億盧布。

中國1998年收購後,直到2002年3月才開始在大連改裝,可能是在烏克蘭專家的幫助下按照11436M型改裝,預計2012年正式服役。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號滿載排水量58500噸,長304.5米,寬72米,吃水10.5米。航空聯隊包括類似蘇-33M的殲-15多用途殲擊機和各型直升機,最多52架。

另外還有2台艦載飛機升降機。航母艦載機采用滑躍起飛方式,著陸時將借助4套攔阻索完成。航空彈藥基數重達1000噸,最大燃油儲備2500噸。據稱,中國為改裝這艘航母花費了4.5億美元,今後計劃在烏克蘭的技術協助下再建造2-3艘類似航母。

據烏克蘭新聞社報道,近日有接近中國官方領導層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目前正在根據本國武裝力量的現代化計劃建造兩艘航空母艦。該消息人士同時表示,這一計劃可能會引起遠東國家的不安。

這位消息人士宣稱:“兩艘航空母艦正由位於上海的造船廠負責建造。”

需要提醒的是,中國國防部近日已證實正在對1998年購買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進行改裝,以作科研和訓練之用。

有消息人士透露稱,中國將會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排水量在5-6萬噸)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動力航母預計將會在2020年下水。據悉,至少有六家主要的軍工企業和科研所參與了這項航母計劃。

與此同時,中國軍方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國產艦載戰鬥機計劃。目前,中國正在培訓約50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此外,中國還將在遼寧省興城和陝西省西安建設航母艦載機的起降訓練設施。有證據顯示,在湖北省武漢還建造了一座用於完成雷達實驗的實物航母模型。

有軍事專家指出,中國的首艘航母將被部署於海南三亞市的海軍基地。

此前有報道稱,中國計劃在2020年之前組建兩支航母編隊,未來將部署至少四支航母編隊,分別駐紮於南海和東海地區。

在“瓦良格”號服役後,中國將成為繼印度和泰國之後、亞洲第三個裝備航母的國家。

烏克蘭很多技術源自於前蘇聯,中國很看重烏克蘭所擁有的技術,特別是一些中國急需的技術,比喻坦克發動機、大型船舶發動機、航母艦載機及訓練設備、雷達等都是中國所需要的。而這些源自前蘇聯的技術在現在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對於中烏之間的合作,現在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瓦良格”號航母了,這艘在烏克蘭建造的航母最終在中國服役,讓很多人看到了中國與烏克蘭在軍事領域的合作與 交流的深度及廣度。現在正值陳炳德上將訪問烏克蘭之際,烏高層極力向中國推銷其最新的軍工技術及產品。烏克蘭總理阿紮羅夫指出,在中烏軍事技術合作中,最 有前景的項目是重型運輸機、大型氣墊登陸艦、坦克、防空係統、雷達的研製方麵。

就目前來講,重型運輸機技術可能是中國軍工最想擁有的。而烏克蘭目前擁有世界最大運輸機的製造技術,這對中國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近來有報道稱,烏克蘭準 備把唯一一架全球最大運輸機安-225出售給你國,目前沒有得到中國方麵是否會購買這架運輸機及機技術的信息。但是中烏關於軍用運輸機的合作已經開展,有 報道指出,中國新型軍用運輸機將以安-70技術為技術,把槳扇發動機啟改為改為噴氣發動機。這些都是中烏合作的最具代表性項目之一。

烏克蘭的很多軍事持術源於前蘇聯,所以與現在的俄羅斯軍事技術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喻雷達、坦克、及蘇-33艦載機,兩者基本沒有本質的區別,屬同宗同源。 這些在一些裝備采購上中國有更大的選擇空間,雙喻在航母艦載機采購上,俄羅斯就獅子大開口,不但要價堪高,還不轉讓技術。中國最終與烏克蘭合作,並購得蘇 -33的原型機及相關技術,進而研製出國產艦載機,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當然,這讓俄羅斯很不高興。

美國也是很不願意看到中烏之間展開深度的合作的。早在中國購買瓦良格號航母時美國就百般阻撓。美國認為中國利用與烏克蘭的合作獲得前蘇聯的先進軍事技術,加速軍事現代化。但烏克蘭自身經濟困難,軍工企業需要中國訂單來維持,所以美國的阻撓並沒有取得多大成效。

相信中烏在軍工方麵的合作會更加深化,同時在合作中,中國在相關技術上將會擺脫俄羅斯的製約,提高本國製造水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