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媒:2012年1月中國將測試巨浪-2型潛射導彈

(2011-12-13 17:55:28) 下一個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曾複生13日在台灣《旺報》發表署名文章,文中稱,針對台海問題,大陸解放軍的戰略選擇有4種型態:一、兩岸沒有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也沒有解決;二、兩岸沒有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獲得解決;三、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仍無法解決;四、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同時政治問題也獲得解決。

原題《二元論:解放軍導彈試射》,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國防新聞》周刊日前刊載一篇題為《中國另一次重大武器測試要來了》的分析指出,大陸很可能會在2012年1月11日試射反艦導彈,目的是讓台灣民眾知道,“美軍對台灣的保護已不再是萬無一失”,也“威逼”台灣民眾在1月14日的大選中,選擇非傾向“台獨”的候選人。

嚇阻美軍介入台海

解放軍曾經在過去5年內,有3年的1月11日都舉行重要武器的試驗,尤其是今年初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訪問北京時,大陸進行首架自製隱形戰機殲-20的試飛,更被視為是西方國家“情報失敗”的奇恥大辱。因此,美國軍情界特別對明年大陸可能祭出的“情報奇襲”,先做出必要的預警部署,同時大膽猜測這次解放軍最有可能測試的新武器,是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反艦導彈。

大陸領導層認為,發展強大軍事能量是推動和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陸領導人還曾表示,要拓展深化海軍的軍事鬥爭準備。同時,解放軍亦積極建立有效的軍事嚇阻能力,並部署“跨越台灣”的軍事能量,以因應美國的軍事威脅。針對台海問題,解放軍的戰略選擇有4種型態:一、兩岸沒有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也沒有解決;二、兩岸沒有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獲得解決;三、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仍無法解決;四、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同時政治問題也獲得解決。

戰略型態的第一種,解放軍準備各項遏製“台獨”,並防範美軍介入的措施。第二種,兩岸問題獲得化解,甚至進入政經集成,解放軍的軍事戰略將跨越以台灣為假想敵的框架,並運用台灣的戰略價值。第三種,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但有美軍介入,使得解放軍無法遂行其意誌,且兩岸政治僵局仍然持續,甚至導致解放軍與美軍衝突型態升高,其中最嚴重的狀況是美中爆發核戰。換言之,解放軍必須有效確認美軍的反應將會在可控製範圍內,否則冒然對台軍事行動,卻無法解決政治問題,後果不利。第四種,解放軍對台軍事行動,並有效解決政治問題,完全控製台灣。

解放軍認為,在確知美國不會介入其對台的軍事行動,解放軍將運用其相對優勢軍力,采取快速的軍事手段,一舉解決兩岸政治問題。

攜核彈頭攻美本土

至於跨越台灣的戰略部署,解放軍的重點地區包括:朝鮮半島、東海和南海地區,以及南亞和中亞等。麵對各個地區的戰略環境特殊性,解放軍規劃的應變軍事能力包括:信息化指揮管製、聯合作戰、電子作戰、長程奔襲能力、快速反應與部署,以及持久戰的支持補給等。

此外,解放軍認為,核潛艦是生存能力最強的戰略性武器,也是嚇阻第三勢力介入台海、東海、南海的有效武器。解放軍已有兩艘配備巨浪 2型潛射導彈(可攜帶核彈頭,射程達8千公裏)的核潛艦,並加強建設位在小平島、山東薑哥莊,以及海南島亞龍灣的核潛艦基地。同時,解放軍針對潛射導彈發射技術瓶頸,正尋求解決之道。

整體而言,倘若解放軍計劃在2012年1月11日進行重大武器測試,應該不會是東風21D反艦導彈,因為,在今年10月間,解放軍二炮部隊在廣東清遠的反艦導彈基地,就曾經成功試射過射程長達1700公裏的反艦導彈。

基本上,解放軍最有可能測試的重大武器將會是,巨浪2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這項戰略性武器的威懾效果,遠比航母戰鬥群或反艦導彈都高,因為,它可以攜帶核彈頭直接打到美國本土,而且很難偵測與攔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