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防部網站:重裝之師如何輕裝上陣

(2011-08-19 06:29:11) 下一個
編輯點睛:戰時攜行呼喚“新標準”

■魏 兵

■信息戰場,決定勝負的度量衡已經精確到了厘米、毫米。麵對“小數點後幾位數字”決定的戰爭,裝備物資保障的標準應該如何確立?

■重裝之師不能“爬”著前進,羈絆腳步的不僅僅是糧草輜重,更拖累人的是頭腦中的“絆馬索”。

■隨著戰爭實踐不斷由“模糊”向“精確”演進,那些不符合實戰要求的習慣,到了該“改改規矩”的時候了。

誰拖了重裝之師的“後腿”

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紅藍對抗演練,寫進了沈陽軍區某師的《戰備訓練備忘錄》。那年深秋,該師攜上千種新老裝備“重拳出擊”。然而演習中,由於攜帶的裝備物資過於臃腫繁雜,部隊行動遲緩,在僅僅隻有一個團兵力的藍方麵前處處慢半拍;隱蔽偽裝,龐大的車隊無處遁形,走到哪兒就被追著打到哪兒……

一個師居然敗給了一個團,該師官兵痛心疾首:是誰拖了重裝之師的“後腿”?演習複盤,查出的一個個“破綻”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由於攜帶的物資裝載淩亂,某裝甲團為了找一件搶修工具,居然耗費了大半天時間,卸了一整車物資才找到。

——多年來,某團演習機動時一直把槍支放在槍櫃裏,用鐵鏈鎖好,彈藥統一管理。此番剛踏進“戰場”就遭遇突襲,還沒等取出槍支彈藥,藍方已經打到了家門口。

——鐵甲馳騁,長途奔襲,有的戰士為圖方便將手中武器隨手掛在車廂上,一個急刹車,武器晃悠下來,砸傷了人員。到達指定地域統計:近百件裝備受到不同程度損壞,10餘名官兵因為絆、碰、撞、磕身體受傷……

審閱演習總結,師政委吳建棟不禁感歎:“深化武器裝備物資戰備標準化建設,必須認認真真解決‘細’的問題,隻有一槍一彈的配置、一兵一卒的動作都規範得明明白白、落實得真真切切,才能全麵提升部隊應急作戰水平。”

我們背負了哪些不應承受之重

“關鍵還是思想觀念在作怪。”專題議訓會上,師裝備部部長金英光分析說,戰備觀念淡化以及對未來信息化戰爭裝備保障研究不深不透是根本原因。

他舉例說,幾年前,某團參加演習,從自動步槍到裝甲裝備,從鍋碗瓢盆到電視冰箱,能帶的全都“打包”裝車,光是裝滿生活用品的汽車就排成了長隊。到了野營地域,這些物資還要占去很大一塊空間,給戰場偽裝和機動帶來隱患。

這哪裏是打仗,簡直就是在搬家!一席話引起大家共鳴:長期的和平環境讓部隊缺乏打仗意識,漸漸地,官兵從琢磨打仗變成了琢磨生活。該帶啥、不該帶啥,該帶多少、怎麽攜帶,標準不統一,說法不一致,漸漸成了糊塗賬,迫不得已,隻能把能帶的全都帶上。

這些問題曾困擾部隊多年:作戰車輛上生活物資和保障器材無序堆放,影響反應速度,製約作戰效能;急救箱、搶修器材等配套設施欠缺,單裝自我快速保障能力較弱;基層部隊沒有對裝備進行改造的能力,裝備生產廠家又難以對所有武器裝備進行針對性配載……

師黨委“一班人”統一了認識:樹立軍事鬥爭戰備標準化建設的嶄新觀念尤為重要,必須以裝備配載為核心推進武器裝備物資戰備標準化建設,在構建標準體係、創新配載模式上尋求突破。

輕裝上陣,我們能做些什麽

圍繞“平時怎麽管、機動怎麽載、戰時怎麽保、行動怎麽帶”,該師重點進行了3個方麵的改革創新。

——指揮設施模塊化建設。將原來按物資種類管理改為按指揮編成模塊式管理,分散式存放改為打包式存放,靠人力零散式裝卸載改為機械式整裝整卸,實現了指揮設施使用模塊化、裝載便攜化、運行穩固化。

——保障器材配套化建設。師裏先後研製了裝卸載電瓶叉車、彈藥整裝整卸裝置、戰備物資通用托盤等保障器材,配發了24種應急搶修工具,使全師所有庫室、單車設施建設達到了製式統一、成龍配套。

——管理設施精細化建設。整合車場管理係統、器材管理係統、網絡視頻監控係統、單裝信息卡、射頻條碼識別器等先進設施,實時掌控裝備物資在位、數質量、日常管理等狀況,實現了管理精細化。

如今,所有裝甲車上,小到單兵用的自動步槍、背囊和防護器材,大到車輛自我搶修的備品附件和照明裝置等,全都采用高頻電容螺柱焊固定工藝,在不影響金屬結構物理特性的情況下,將攜運行戰備物資合理固定在裝備上,駐訓演習該帶啥不該帶啥、什麽物品該放在哪兒,官兵一清二楚。

戰火又起,該師再度奔赴渤海灣畔演練。僅用20分鍾,萬人千車集結完畢,所有武器裝備物資全部按戰時裝載預案和標準化配載要求裝載到位。演練中麵對“快速轉移、遠程機動、隱蔽偽裝”等10多個訓練內容,全師上下動如風發、應對從容。

意猶未盡

戰場是衡量“輕”“重”的天平

■沈陽軍區某機械化師師長 黃 銘

是“重裝出擊”還是“輕裝上陣”,似乎是一對矛盾。“輕”與“重”,衡量的是指揮員的戰場思維。基於信息係統的體係作戰也是精確作戰,過去那種粗放型、經驗型的裝備物資保障模式已難以適應未來作戰需要。

平時建設無標準,戰時就會打亂仗;平時建設有係統,戰時才能有章法。上戰場該帶什麽、不該帶什麽,帶多少、怎麽帶,必須是一本“明白賬”。現在,一批新型信息化裝備陸續列裝部隊,我們應當加快科學製定新型信息化裝備的配載標準,加快研發配載器材,完善保障手段,使一槍一彈的配置、一兵一卒的動作都按照實戰的標準精確到位。惟有如此,時刻準備打仗才不是一句虛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