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以武拒統”已無成算 台對美軍購失望中降調門

(2011-08-18 20:53:31) 下一個
本報記者/魏東旭

連日來,“美國將拒絕台灣提出的購買66架新型F-16C/D戰鬥機的請求”的消息經美國媒體披露後,在台灣島內引發了強烈反響。台灣軍方隨即表示要“積極爭取”。台“中央廣播電台”8月16日也援引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的講話,“重申會繼續向美國采購新式戰機和柴油潛艦”。不過,馬英九在其講話中也承認“兩岸關係改善”的現狀,並強調“不會和對岸進行軍備競賽”。這番態度足以表明,就連台灣自己也意識到憑軍購“以武拒統”已無成算,在外購武器的問題上很是糾結。

馬英九的“糾結表態”

在美國將拒絕向台灣出售新式F-16C/D戰鬥機的消息披露後,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立即“辟謠”稱,“報導子虛烏有,我方至今未接獲美方正式函複,國防部仍積極爭取中。”從中可見台軍對美製武器一如既往的渴求以及當下的焦慮心態。

與之相比,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的最新表態則顯示出一種“複雜性”。本月16日,馬英九在主持“台軍高階重要幹部晉任授階暨授勳典禮”時表示,盡管他上任後兩岸關係得到了改善,但軍隊還是不能放棄“建軍備戰”的準備,“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依然是最高指導原則。不過,馬英九強調,台灣在整體布局上應有“三道防線”:首先應推動兩岸關係和解的製度化;其次是經濟、“外交”手段;最後才是在軍事方麵強化防禦能力。

馬英九還極力強調軍購的“非對抗屬性”,表示不會同大陸進行軍備競賽,而是要將台軍打造成“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防禦性力量,運用“非對稱戰法”達到防禦目的。“台灣希望向美國采購F-16C/D戰鬥機和柴電潛艦,不是為了要增加台灣的緊張(氣氛)。”

馬英九還進一步解釋稱,之所以向美方采購這些武器,一方麵是因為台軍現有武器需要汰舊換新,另一方麵是因為台軍無法自製。不難看出,台灣地區領導人提及軍購問題時,已開始淡化“以武拒統”意味,並強調“客觀的防禦需求”。這顯然是一種既想繼續獲得美製武器壯大軍力,又不想因軍購問題使兩岸關係倒退的“糾結表態”。

軍購背後有政治角力

實際上,美台之間的軍火買賣已不僅僅是一種軍事動作,而是成為了島內政治勢力角力的重要議題。針對此次軍購可能被美方叫停,民進黨已開始借題發揮。

據台灣“中央社”16日報道,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琅稱,“無法買到F-16C/D是台灣軍購的最大挫敗,馬英九要對此負責,因為此前民進黨執政時曾編列預算,美方也承諾出售,但當時國民黨杯葛國防預算,讓台灣錯過最佳購買時機。”民進黨籍“立委”陳亭妃甚至指責馬英九“親中”才導致美國不售台F-16C/D。

針對民進黨的發難,國民黨籍“立委”也開始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擊。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國民黨批民進黨的說法是“信口雌黃、顛倒是非”,當初民進黨是在美國未報價也未提供意願書的情況下,自行依過去采購F-16A/B的報價資料,在短短52天內就編出高達1600億元新台幣的預算,才導致軍購案引發爭議。

可以這樣說,軍購議題背後包含島內政治勢力角力的複雜因素,無論哪個黨派上台,都會麵臨對手在軍購問題上發難的情形。也就是說,美對台軍售的“持續性”,不僅由美方態度決定,還受到台灣島內政治因素的影響。這或許能從側麵解釋馬英九“糾結表態”的原因。如此看來,要終結美台軍售,不僅需要美國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對禁止對台出售武器,還應設法根除台灣軍購的“政治土壤”。

有分析指出,既然能夠認識到兩岸軍力優勢向大陸一方傾斜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以及兩岸經貿往來不斷深化的現狀,台灣當局就應該徹底放棄“搖擺政策”,真心實意地致力於增進兩岸互信與和解,而非為軍購找借口。不過,這也需要台灣島內有識之士的智慧與魄力。

台軍想升級F-16新雷達配轉彎導彈

據台灣《聯合報》8月16日披露,台灣“國防部”已經召開政策小組會議,決定從明年開始分年編列預算,支持F-16 A/B型戰機升級計劃。

消息稱,不久前,美國軍方曾派人專程赴台說明F-16A/B型戰機的升級方案。據悉,美方將為台軍的戰鬥機換裝電子掃描相控陣(AESA)雷達,以取代台軍現役F-16上的APG-66(V)3型雷達。

台灣《全球防衛》雜誌主任施孝瑋認為,AESA雷達可大幅提升F-16戰機的戰鬥力。對於可能換裝更加先進的AIM-9X型空對空導彈,施孝瑋解釋稱,以前發射空對空導彈,需要將戰機頭部對準目標,而AIM-9X則不需要,飛行員隻要用頭盔瞄準具鎖定目標就可以直接發射,導彈脫離掛架可轉彎飛向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