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羅援少將批有媒體不顧職業道德浮躁報道航母

(2011-08-17 17:20:32) 下一個
羅援少將批有媒體不顧職業道德浮躁報道航母

作者:羅援

我國首艘航母在千呼萬喚中終於亮相了,而且完成了它的處女航,這是可喜可賀的事。畢竟,中國幾代人的航母夢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起碼實現了“零”的突破。“零”的突破,既是量的飛躍,又是質的嬗變。從此,中國跨入了航母俱樂部。我們有理由為我們的科技人員和工人師傅的聰明才智和辛勞結晶而驕傲。

但是,我們在宣傳報道這一重大事件時,切記要客觀冷靜,不可過分炫耀,也不可有意唱衰,更不可嘩眾取寵,找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字眼尋求轟動效應。

例如,有些人說,航母的亮相,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世界軍事強國之列。沒 錯,強國夢,是我們中國幾代人的夢,這個夢早晚要實現,但她是未來時,或是正在進行時,而不是現在完成時。航母已經誕生了一百年,我們如今才擁有,這難道 不值得我們反思嗎?究其原因,盡管有種種客觀原因,但我們海洋意識的淡漠,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且,這艘艦又是一個“舶來”的“半成品”,雖然給我 們提供了發揮“後發優勢”的平台,但也預示著離我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品”還有一段距離。這首艦又是訓練、科研艦,它的先天定位就決定了,它隻是為 我們今後擁有真正戰鬥力的航母作為一個鋪墊。因此,“從無到有”,值得歡呼,但“從有到強”,更值得期盼。

但是,又有些人說,“航母中看不中用,是形象工程”。怎麽就“中看不中用”了?曾經有一個大學生問我,“如果在敏感地區有一艘美國的航母,同時又有一 艘中國的航母,誰的威懾力大?”我反問了一句,“如果在敏感地區有一艘美國的航母,而沒有一艘中國的航母,誰的威懾力更大一些?”因此,有和沒有的效果是 完全不一樣的。特別是航母能夠彌補我海上威懾和海上作戰能力的不足,同時,能夠牽引我海軍力量建設和包括造船工業在內的高科技產業鏈的發展。我認為,這樣 能提升和體現我綜合國力的所謂的形象工程越多越好。

有些人說,“航母是機械化時代的產物,航母已經過時”。可是為什麽包括美國、俄羅斯在內的軍事強國都在繼續研發新型航母,美國正在研製的大型航母“福 特”號將在2014-2015年下水,這一級別的航母將建10艘,最後一艘將服役到2098年,怎麽就說航母過時了?可以說,起碼在本世紀,航母仍然是海 上的“巨無霸”。其實,航母就是一個航空武器的載體,你賦予它的動力係 統、導航係統、偵察預警係統、通信係統、飛機起降係統和艦載武器、艦載飛機是機械化的,它就是機械化的產物;你賦予它信息化的裝備、技術,它就是信息化的 產物。不能以一件武器裝備的“出生年月”來判定它過時不過時。飛機誕生於1903年,至今108年,不是還在花樣翻新嗎?誰說過飛機過時了?

當然,我們也不是“航母決定論者”。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航母再好,也有它的弱點。我們之所以把首艘航母作為訓練艦、科研艦,就是要揚其所長,避其所 短;揚我之長,擊敵之短。隻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航母不是我們惟一的發展選項,隻是我們整個國防大係統內的一個子係統,我們還有許多未來的發展選項。 總之,我們不會去與別人搞軍備競賽,我們不求最豪華的,而求最管用的。

所以,對我們的首艘航母的報道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過分誇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變成某些媒體炒作的噱頭。例如,昨天,某家媒體的記者在采訪我時,問道航母的首航情況,有意套我關於艦載機有沒有試飛。我明確告訴他,我沒有在現場,不了解情況,有沒有這類重大行動,隻有國防部發言人才能授權發布,我們不應隨意猜想。結果,這家媒體在報道中竟然用了“羅援少將:中國航母試航或已完成艦載機試飛”,全然罔顧職業道德,不僅對被采訪者極不尊重,而且誤導受眾。雖然,他用了“或已”試飛,這樣模棱兩可的詞,但給人的印象就是“已經”試飛。我希望這些記者,在采訪前事先做作“家庭作業”,看看首航有無試飛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被采訪者的原文願意,不能隨意杜撰。

總之,航母首航是一件大事,但我們應以平常心待之,這才是正在崛起的大國國民心態。(作者是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少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