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航母出海隻是開端 艦載機試驗最為關鍵

(2011-08-17 04:42:28) 下一個
  杜文龍

  8月14日,中國首艘航母試航歸來。

  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航母的首次試航主要是測試艦艇的航海性能,在此之後還要經過很多的程序,距離服役乃至形成戰鬥力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30年陸軍,50年空軍,100年海軍。西方的這個觀點,無疑是個佐證。

  航母的建造與形成戰鬥力的周期很長,因為與任何一種武器裝備相比,航母要複雜得多,除了航母本身的龐大與複雜之外,編隊內的水麵艦艇、潛艇、艦載機更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就航母本身而言,試航隻是形成戰鬥力的前奏與序曲,距離形成戰鬥力和形成什麽程度的戰鬥力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在為航母的試航感到興奮的同時,還要觀察隨後解決試航中發現問題的效果。試航隻是一個起點。

  航母試航一般包括係泊試驗、航行試驗和航空試驗。

  係泊試驗可以在泊位上進行,主要進行錨與錨機試驗、救生設施試驗、係纜裝置試驗、舷梯試驗、門窗口蓋試驗等。內容的多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航行試驗主要驗證航行品質,這期試驗較為苛刻,對航母的全係統考察也最為全麵,同時也是暴露問題的絕好時機。前蘇聯“莫斯科”號的試航在1966年11月到1967年8月共進行了三次,期間暴露出重大問題。 1967年12月27日交付海軍後,由於不具備服役條件,航母立即返回船廠進行長達9個月的修理,1968年才正式加入黑海艦隊。試驗表明,隻能承受5級海況,抗橫波能力較差,8級海況下最大橫向傾角29度。試航中,還發現了設計方案中船員數量問題,原計劃的370人遠遠不夠,700人的試航結果令設計者震驚,這一數據使艦上居住環境惡化,“蝸居”現象十分嚴重。

  另外,“莫斯科”號在水線以上配備彈藥庫也使航母的生存能力大幅度下降。而正是這些前蘇聯造船史上最多、嚴重的問題,促使了更新一代航母的出現。隨後出現的“基輔”級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作戰能力已經出現了大幅度提高,“庫茲涅佐夫”級的“烏裏楊諾夫斯克”號,綜合作戰能力已經接近美國的“小鷹”級大型航母。

  航空試驗是航母試航最關鍵的試驗,主要包括艦載機接近航母試驗、艦載機著陸模擬試驗、著艦試驗、起飛試驗和艦載機載重試驗,前蘇聯在進行起飛試驗中,蘇-27K起飛時,尾焰的噴射引發了噴氣導流板的爆炸事故,對於獲取數據提供了重要參考,蘇-27K完成了80次國家飛行驗收,米格-29K完成了74次著艦試驗和13次國家試飛驗收。可見,一次完美的起降距離真正的戰鬥起降,還有很長的距離。但無論這個周期有多長,起點的作用至關重要,有了起點,就能夠計算到達終點的距離。

  作者係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