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喬良少將稱中國航母生逢其時,瓦良格枯木逢春

(2011-08-15 18:03:54) 下一個
  傳聞最終被證實,中間激蕩的時間為3個月零7天,所有的興奮點都集中在三個字——瓦良格。

  4月20日,一組有關中國改造航母的最新改裝進度圖片在外國論壇出現;7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宣布,中國目前正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

  8月10日,中國航母平台出海航行試驗。

  昨日,經過4天的試航,瓦良格號凱旋,平穩返回港口。按照試驗計劃,航母返回後將繼續在船廠進行改裝和測試工作。

  8月13日,有關軍方消息人士表示,經過多次測試完畢後,中國第一艘航母預計在明年八一建軍節正式交付海軍服役;航母歸屬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初步計劃日後在南海服役。

  著名軍事戰略家喬良將軍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航母是今天大國海軍的標誌。中國海軍從黃水走向藍水,從淺藍走向深藍。

  中國航母生逢其時

  中國擁有航母將急劇擴大作戰半徑,使防衛重點突破第一島鏈,即使中國海軍的作戰方式和防衛重點發生顯著變化

  航母在中間,左右各一艘驅逐艦,兩艘護衛艦、潛艇在打頭殿後,航母編隊方圓散布麵積50平方公裏,巡航保駕的飛機散布麵積約為200多平方公裏,喬良隨手用幾個物件排列出航母編隊的構成。

  “生逢其時”,喬良對中國改造航母問世如此評價。

  迄今為止,製空權依然是海上作戰必要條件。特別在遠離本土的區域,航母的地位依然無可替代。1996年的“台海危機”更增強了中國建造航母的緊迫感。

  正在日本訪問的複旦大學曆史係教授馮瑋回憶,當時中國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美國向台灣海峽派遣了以兩艘航母為中心的艦隊。美國這一公然挑釁的舉動,極大刺激了中國建造航母的決心。

  2010年8月美國國防部發表的《關於中國軍事安全保障年度報告》寫道:“中國海軍正從沿岸防衛型向外洋拓展型發展。2008年,中國有4艘驅逐艦同時服役。但中國海軍在向遠洋拓展之際,最大的缺陷是艦隊防空能力不足,能發射遠距離導彈的艦艇數量較少,無法與美國航母戰鬥群抗衡。如果擁有航母戰鬥群,中國海軍的機動能力將取得飛躍發展。”

  “毋庸置疑,中國擁有航母將急劇擴大作戰半徑,使防衛重點突破第一島鏈,即使中國海軍的作戰方式和防衛重點發生顯著變化。”馮瑋說。

  1994年日本德間書店出版了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江畑謙介撰寫的《中國擁有航母的日子》。江畑謙介指出,不管中國朝哪個方向發展,必然要增強海軍力量,走向海洋。正在日本訪問的馮瑋發現,日本輿論認為,目前的局勢印證了作者的觀點。

  “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其發展軌跡好像正好是逆向的,美國已經走進來的時候正好是我們要走出去的時候。已經控製海洋的人,想通過控製海洋來控製陸地,而中國要走向海洋,從黃水海軍走向藍水海軍,從淺藍走向深藍。”喬良告訴記者。

  凸顯空中軍事力量

  航母作為一種戰略武器,其真正作為戰役甚至戰術兵器的作用在“二戰”之後就結束了,其本質就是海上活動機場

  20世紀初,戰列艦曾經是海上霸主。但是自航母問世後,因其搭載戰機的能力而對戰列艦具有了壓倒性優勢。

  “二戰時期世界上最大型的戰列艦日本大和號的射程是40公裏,而航母因有艦載機,遠程攻擊能力至少是其10倍。航母艦隊不僅具有攻擊能力,而且具有偵察、警戒、支援陸上部隊等多項功能,並因此成為一國海軍力量是否強大的主要象征。”馮瑋介紹。

  建造航母編隊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涉及到包括航母、艦載機、輔助艦艇等作戰單元,而養護一支航母編隊的成本也很龐大。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國防部長卡斯伯。溫伯格說過的一句話,“未來航母是在海上浮動的活棺材”。

  即使這樣,也沒能阻礙美國人建造航母的步伐。目前美國海軍航母主力為尼米茲級,它由2座核反應爐和4座蒸汽輪機推動,全長333米,載員6000人,價格50億美元,每艘船每月僅經營開支就要1300萬美元。

  海灣戰爭後,美國人開始意識到海軍在未來進行大洋決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中途島大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海上沒有對手的美國海軍戰略開始變化。

  喬良認為,海灣戰爭時期,美國海軍一直在賦閑,真正使用的是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海軍發射導彈,從甲板上起降幾架飛機,完全是配合。而這個落差讓一向以重要軍種自居的美國海軍心裏非常不是滋味。但如果真正出現大國都有航母的情況,又很難說大洋決戰會退出現代戰爭。

  因為航母本身不攻擊,而是艦載飛機發動攻擊,作為空中打擊的武器平台,航母依然凸顯的是空中力量。

  “航母離打擊目標太遠,飛機夠不著,若離得太近,自身又受到威脅。尤其現在巡航導彈越來越先進,武器效能越來越強,對航母構成威脅。而能對航母造成致命打擊的導彈也就成為了航母殺手。”喬良說。

  於是,美國不僅針對中國造航母表示強烈關注,對中國有沒有“航母殺手”也表現出高度緊張。

  在喬良看來,航母是一種戰略武器,但其真正作為戰役甚至戰術兵器的作用在“二戰”之後就結束了。雖然世人對航母充滿敬畏之心,但航母的本質就是海上活動機場。

  “一艘航母從日本橫須賀港出發,到達馬六甲海峽一個星期,到達紅海就是下一個星期了,而通過導彈打擊,在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未來戰爭對抗的關鍵是空天力量,因為快、準、清晰。過去航母稱霸一時,主要是因為海上物流或陸上運輸主導經濟活動,現在的資本活動敲鍵盤就可以完成。”喬良說。

  搭上航母末班車

  中國航母問世就接近於世界最好水平,其作為目前中國正在發展的軍事力量代表,實際上是中國崛起的骨骼與脊梁

  關於“中國航母起碼需要三到七年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改裝航母意義不大”的言論甚囂塵上。

  喬良認為,雖說有技術上的延續、承接,但如果瓦良格號在蘇聯時期就下水,一定不如今天這艘中國改造過的。“改造瓦良格號是一種很節約成本的方式。現成的殼體改裝完做訓練艦,培養出中國第一批艦載機飛行員和指揮員,就這樣逐層開花結果。”

  喬良說,海軍航空兵是為了直接配合艦艇的軍事行動,最主要是控製和獲得周邊海域的製空權。我國的飛行員肯定掌握了從航母上起降的技術。耿雁生公開表示,現在依靠我們自己力量培訓艦載機飛行員的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

  耿雁生大校在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已向世界宣布:航母作為一種武器平台,既可以用於進攻也可以用於防禦,還能夠用於維護世界和平、實施災難救援等。中國研究航母發展問題,是為了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的能力。中國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不會因為發展航母而改變,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也沒有發生轉變。

  “對於大國形象來說,航母是有象征性意義的,對海軍來說,航母的加入能增強實際作戰能力和威懾力,又是有實際意義的。前幾年中國就在改造航母,中國航母將在國際水道上保障我國所需要的能源、資源順利進入中國。航母除了防衛領土、領空、領海安全,還能保障中國在海外人員的安全和利益。”喬良說。

  盡管耿雁生大校公開指出,披露航母相關信息的時機與當前南海局勢無關。

  但馮瑋認為,中國在南海諸島主權問題上和該區域的其他國家存在糾紛,為了保障南海航路暢通,使中國商船免遭沿岸各國攻擊和破壞,中國必須擁有航母。

  “我們搭上了航母末班車,中國航母問世就接近於世界最好水平,在技術層麵,排名一定不靠後。一艘航母的壽命最少應該在半個世紀。”喬良說,對於航母,中國人既不用誇大它的意義,也不應貶低,這隻是必然要邁出的一步而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航母等目前中國正在發展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是中國崛起的骨骼。隨著中國海軍的發展,有更多的航母將進入海軍的編製序列、作戰序列。”喬良說,如果某些國家非要把大國間的關係理解成挑戰和被挑戰的關係,那麽中國也隻能用自己的全力去證明,用全部力量去證明,中國不怕挑戰。

  艦載機猜想

  國產殲-15或挑大梁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楊春 實習生 朱文婕

  宣稱用於訓練和科研的中國第一艘航母將配置什麽樣的軍事裝備?

  著名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說,航母戰鬥群要根據具體執行的任務,來確定配備多少護衛艦、驅逐艦,是否需要配備登陸艦等。美軍一個航母戰鬥群會配置兩艘核潛艇,目前中國雖然有091、093等核潛艇,但如何配置航母尚不明了。

  由於“瓦良格”號是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姊妹艦”,後者的軍事配備成為目前配置尚不明確的“瓦良格”的參照。

  “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航艦是前蘇聯最後一代航母,也是第一款全通平甲板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滿載排水量約6.7萬噸,搭載18架蘇-33戰鬥機、4架蘇-25UTG攻擊/教練機、15架卡-27直升機和2架卡-31直升機,另有12枚SS-N-19遠程反艦導彈、4座六聯SA-N-9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192枚防空導彈)。

  與搭載70多架飛機的美國“小鷹”號、“尼米茲”號航母相比,“庫茲涅佐夫”的艦載機數量極少,防空火力極其突出,反艦火力極其突出,更類似於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的設計思路。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搭載的蘇-33重型艦載戰鬥機能攜帶8枚空空導彈在艦隊185千米距離上巡邏4小時,每架飛機每天出動2架次的情況下,可以保持4架飛機在空中巡邏,第一時間內對12-24架敵攻擊機實施攔截,迫使對方拋棄載荷進行機動規避,從而保護航母戰鬥群的安全。即使遭到美國F-14戰鬥機的攻擊,蘇-33也有足夠的能力與對方進行空戰。

  據外媒稱,“庫茲涅佐夫”號與1艘基輔級航母、1艘基洛夫級巡洋艦、2艘光榮級巡洋艦組成水麵艦艇編隊時,共攜帶80枚遠程重型反艦導彈,在圖-95RT偵察機的引導下,可以打擊半徑600-800千米內的水麵艦艇目標,這樣的火力已經足以重創一個美國雙航母戰鬥群。

  國防大學一位軍事專家表示,目前“瓦良格”號該配備的常規係統如雷達、防空、載機係統等都已配備。但航母是一個係統工程,除去本身,還包括艦載機和護航艦艇等,我國目前還未研製出艦載機,大概需要3至5年。

  當中國航母成為西方媒體報道中的熱門詞匯後,與之配套的艦載機自然也就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艦載機的“選型之爭”由此升溫。

  殲-15、卡-31、直9被外媒稱為中國航母的“三大件”。

  “瓦良格”號航母服役後,將主要憑借其艦載戰鬥機和直升機執行製空/海作戰、預警及反潛這三大任務。中國自行研發的殲-15艦載機自然是“挑大梁”角色。

  探秘艦長

  飛行員艦長班=航母艦長班?

  ●南方日報記者 洪奕宜

  1990年,由中央軍委特批的第一期“飛行員艦長班”在廣州艦艇學院結業,9名學員分赴各驅護艦部隊。18年後,大連艦艇學院開設第二屆同類班,招收合格學員50名。

  外媒分析,中國首位航母艦長極有可能從當年首屆“飛行員艦長班”中選出。

  “飛行員艦長班”是否就是神秘的“航母艦長班”?隨著“瓦良格”號海試,中國的航母艦長離世界級標準的複合型軍事指揮人才還有多遠?

  24年前,經中央軍委批準,海軍決定在廣州艦艇學院開辦首屆“飛行員艦長班”,挑選海軍航空兵優秀飛行員改學水麵艦艇指揮專業,培養一批高素質複合型艦長。

  1987年秋天,經過百裏挑一的嚴格考核,李曉岩、柏耀平、楊宏、王大忠、王仲才、王玉成、馬業隆、何虎、彭建林9人成為首屆“飛行員艦長班”學員。這批“既能駕機上天,又能率艦闖海”的高素質複合型軍事指揮人才,如今已是海軍艦艇部隊的中高級軍官。

  軍事評論員陳虎認為,“飛行員艦長班”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航母艦長班”。“飛行員艦長班的開辦符合了軍隊合成化聯合作戰需求,但飛行員艦長班的培訓充其量隻能作為航母艦長培訓的一個起點”。

  在一個聯合戰役編隊當中,既有水麵艦艇、也有潛艇,有海軍航空兵,可能還包括海軍岸防兵和海軍陸戰隊。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中高級指揮員,就應該具備他所指揮和運用的各個兵種的服役經曆和經驗。因此,跨兵種、跨專業的培訓十分必要。

  美國“亞伯拉罕·林肯”號核動力航母艦長帕特裏克·霍爾海軍少將的服役經曆是經典範例。

  1982年,霍爾從得克薩斯大學“海軍後備軍官訓練隊”畢業後,被分配到海軍艦載機部隊,駕駛當時航母上的主力艦載機——F-14“雄貓”。在其職業生涯中,霍爾共飛過7種不同型號的戰鬥機,有900次航母起降經曆,是一名擁有4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老牌飛行員。

  熟知了艦載機作戰理念後,霍爾開始擔任“艾森豪威爾”號核動力航母的副艦長。之後,他還指揮過F/A-18C“大黃蜂”艦載機部隊,擔任過為核動力航母提供補給的“西雅圖”號快速戰鬥支援艦的指揮官,並榮任“林肯”號航母艦長一職。

  在美國海軍航母艦長培養體係中,航母艦長不僅要了解艦載機部隊,還要熟悉補給艦等“戰鬥夥伴”。也就是說,領導航母編隊這一大家子,既要懂作戰,又要當管家。

  不過,航母本身並沒有進攻作戰能力,航母艦隊指揮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是飛行戰機總指揮,負責製定空中作戰計劃和進行遠程指揮。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楊毅海軍少將介紹,“這是一個與航母艦長平級的指揮官。”

  在國內軍事專家看來,中國即將服役的隻是一艘傳統動力的中型航母,其規模的航空兵力僅能維持最基本的防空、反潛能力,空中進攻能力有限,因此可以不設置專門的空戰指揮官。

  “瓦良格”號的定位是中國首艘航母訓練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作戰航母,其任務是訓練培養中國的航母艦長艦員,試驗與磨合相關武器裝備,探索中國航母編隊的組成與作戰體係構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