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稱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訓練代價高或有傷亡
(2011-08-15 17:22:42)
下一個
據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8月13日報道稱,中國航母出現後,就不僅僅隻是一艘航母了,它還承載了很多象征意義和目的。以下對其象征意義和目的做出了探討。
日媒文章稱,從象征意義上講,首艘航母的下水是中國實現強國地位的又一體現。與三峽大壩、青島海灣大橋等工程一樣,它證明中國擁有足夠的技術和強大的能力去實現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同時,航母還有巨大的軍事象 征意義。事實上,解放軍最成功的現代化建設不是軍艦、不對稱武器等常規平台。這些平台隻能摧毀敵人的力量,而不能以相同的手段去應對他們帶來的威脅。反艦 彈道導彈、反衛星武器和網絡戰都屬於這個範疇,而航母則不屬於這個範疇。然而,一般民眾(不包括主流媒體和許多政治家)都不了解什麽是不對稱武器,聽到這 些概念他們難以想象出具體的形象。而航母就像中國今年1月份首次亮相的新型噴氣式戰機一樣,是能夠被人們廣泛理解的“硬實力”。人們認為擁有航母的國家是 精英和強國俱樂部的成員,這正是中國政府想通過航母向國內外傳遞的信息。
日媒文章稱,航母還有很大的經濟象征意義。中國航母下水的同時,美國宣布,為了節省資金要削減航母戰鬥群的規模。中國有媒體因此指責美國在國防上投巨資對國際事務進行幹涉,而不注意自己的經濟是否能夠承受得住。它傳遞了這樣的信息,現在輪到坐擁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來建造這些軍事奢侈品了。 然而,中國建造航母的實際目的是更應該深入研究的。難道中國的航母隻具有象征意義,而沒有其他作用?或者,這艘經過改裝的前蘇聯航母能夠提升中國的航母作 戰能力,肩負起它所承擔的所有安全影響?隨著亞太地區對此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擔憂,我們需要研究一些更為重要的問題。
中國的首艘航母究竟能做什麽?
日媒文章稱,中國人認為“瓦良格”號已經過時,將僅用於訓練目的?這種提法可能是非常準確的。海軍分析專家安德魯-埃裏克森(Andrew Erickson)和加伯利-科林斯(Gabriel Collins)稱,很難相信,它能用於作戰。對於沒有航母使用經驗的中國來說,它隻適合用於訓練。在確定航母的作用之後,首個重大裏程碑將是裝備海軍的 殲-15戰鬥機;該款戰機仍在研發中,其能力還未得到驗證。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一名研究員估計,中國可能在6到18個月內完成研發。但是,培訓飛行員從航母 上起降飛機需要長時間、高代價的練習。這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失敗的情況,將會出現飛行員傷亡事故。
中國隨後將如何發展自己的航母戰鬥群?
日媒文章稱,這個問題還不得而知。有傳聞稱,中國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兩艘國產航母,它們將於2015年下水;當然這個傳言還未得到證實。前提是中 國能夠克服建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僅僅是“瓦良格”的改裝就花費了中國5年的時間),新航母的設計將會透露大量有關其能力、規模的信息;屆時,也能看出它 們是使用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使用滑躍式甲板還是彈射器?彈射器能夠允許使用可以進行偵查和指揮控製的大型飛機(迄今為止,中國工程人員還沒有相關的技術 經驗)。
外國專家認為,發展航母作戰理論相對簡單。“瓦良格”號的改裝工作進行了五年,因此中國可能已經花了很長時間考慮相關的問題。中國可能在建造兩艘 國產航母之後停止建造,就像他們以往建造的經曆一樣(除了小型巡邏和攻擊艇)。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一位消息人士認為,中國可能在2020年到2040年間利 用航母來終結美國軍隊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統治地位。如果按照隨時有一艘航母能夠用於作戰,就需要建造三艘航母的原則;中國要實現這個目的還需要再建造幾 艘航母。海軍事務分析專家羅納德-奧羅克(Ronald O’Rourke)認為,中國可能總共建造6艘航母。
中國航母戰鬥群在和平時期有什麽用途?
日媒文章稱,中國將使用航母作為傳遞外交信號的載體,可以傳遞自己的友善與敵意。它們將被用於高強度任務和人道主義/救災任務,它們還可以用來表達北 京的不滿;可以提前在美國西海岸12海裏以外的地方進行活動,以應對美國到中國沿海進行作戰。特別是因為空中加油能力的不足,使中國空軍的作戰半徑受到了極大的限製。然而,中國需要在作出這樣的行動之前先衡量一下,因為這可能導致衝突的進一步升級。
中國航母戰鬥群在戰時有什麽用途?
美國的海軍分析專家稱,中國的航母在戰時將很容易成為打擊對象,它的價值在於提高國家的威望。因此,中國可能不會將航母作為戰鬥裝備。因為,損失一艘航母對一個國家的威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南海海域因為水深是潛艇的理想活動場所,而這對處於戰時的中國航母非常不利。除非中國擁有強大的反潛作戰能力,掌握高度複雜的海空作戰能力,並發展了其它防護係統和防護作戰能力(考慮到中國擁有巨額研發經費,它完全可能進行這樣的研究)。
但是海軍學院的羅伯特-魯貝爾認為,即使這樣,這艘航母還是太過時了。一些海域已經成為水麵軍艦的危險區域,中國航母進入這樣嚴峻的環境中是很難想象 的;因此,中國的航母很容易成為敵人飛機、導彈和潛艇的靶子。為什麽不考慮中國航母的用途會像我們認為的那樣呢?很明顯,中國可能利用它參加國際作戰活 動。但是,中國尚未準備參加任何此類任務。至於和同等實力或實力接近的國家作戰,中國或許認為他不可能卷入這樣的戰爭中,所以航母的脆弱性永遠不會暴露出 來。
中國航母是否會改變台海局勢的平衡?
日媒文章稱,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主要是以台海有事作為指導,中國已經把1300多枚導彈對準了台灣。所以,很難看到中國的航母會改變這種局勢。事實上,航母可能是後台灣時期思維最明顯的證據。當然,台灣發布“雄風Ⅲ”反艦導彈來回應中國大陸航母的下水,展示了一幅該導彈正對航母進行打擊的圖片。然而,這隻是一種假設,台北知道解放軍是以導彈而非其航母起著決定性作用。
中國航母對南中國海局勢有什麽影響?
日媒文章稱,作為用於進行力量投送的裝備,航母沒有防禦用途,中國的鄰國對此心知肚明。例如,越南正準備購買6艘俄製“基洛”級潛艇來回應解放軍的現 代化建設(盡管不是專門針對航母)。 “基洛”級潛艇加上越南已經裝備的蘇霍伊戰鬥機,以及陸基反艦導彈,這將給中國帶來很大麻煩。中國的航母完全不是過時的常規武器,可能會成為中國迄今為止 發展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對稱武器:能夠發揮強大外交作用的軍艦,將在國內得到讚譽,在國外受到尊重。但是,它可能不會用於作戰。與此同時,美國和其他國 家在未來數年內將花費大量精力來識別其用途是否真的是這樣。(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