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彈 聊齋

一個角落,一個舒適的空間,可以自由,包容,充滿愛意的接納我的全部。。。任思緒馳騁,天馬行空。。。我的夢從這裏開始
正文

一個小石頭子兒激起的浪花

(2010-12-31 22:52:45) 下一個

昨天突發奇想地在BLOG裏麵轉載了一篇父親寫給兒子的備忘錄,轉載的原因是,曾經這樣一篇文章讓我回味,讀了很多遍之後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隨後我又把它作為新話題帖子的形式轉到了子女教育的論壇,對於我這個潛水運動員,很少開題討論的參與者來說,24小時將近9000人閱讀過該帖,應該說明這篇文章的關注度可以了,當然評論也是正反兩邊都有。為那些措辭有點激烈的言辭驚詫了一小下.

朋友說這是父親給兒子的家信,是屬於很個人的東西,他有他的觀點,我們大家各自有各自自己的看法,沒有好與壞,對與錯之分。我認為它好,並不代表它就是好。別人的認同與否,和文章本身,和我這個轉載者沒有任何關聯。

讀別人的文章,有時沒有感覺,可能什麽評論都不想寫,有時就有衝動想表達共鳴,有時也會有憤怒想去發泄。

如果靜下心來想一下,沒有觸動自己的文章和自己無關,它所涉及的地地道道是別人的事,別人的生活,別人的理念;產生共鳴的文章,或者引起憤怒,反感,或者想去攻擊(言語)的都是與內心經驗,感受,成長經曆密不可分的。

引用我的"精神導師"的一句話,每一篇文章、每一部電影都是“投射”的載體。

如果我有一些不一樣的情緒,對於文章,對於談話,對於評論,對於電影等等,我是否曾經問自己,我懂得它嗎?我了解我內心的感受嗎?它是否曾經很熟悉?接近它,就更加接近一個真實的自我。

從另一個角度,如果不懂得自己,不真正了解自己,也很難去理解文章中,電影中的故事,就像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說過:“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會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會明白別人的生活。”

而且, 所有的理解和看法其實都是主觀的,自我的,和別人,外界,甚至那個載體無關。

很有意思,一篇小小的轉載,激起了一些浪花,在我的心裏,還有那些不同看法的評論者心裏。

(本文所提到的轉載詳見我的上一篇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93e3050100ok5n.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