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2024 (367)
這次印巴空戰對西方是很大的震動。
現在的空戰,早已不是兩個飛行員和兩架飛機的搏鬥,而是一整套係統和在它後麵的技術,訓練,和思維方式。飛機隻是武器的載體。
法國的拉法葉不可否認是一架當今性能領先水平的優秀飛機。但是它的能力的發揮,依賴於我上麵說的整個係統,以及操縱這個係統的人。
長久以來,代表空中對抗最高水平的是蘇聯/俄國和美國。蘇/俄從來不乏創意性的飛機設計和優良性能,但是在電子和係統集成上遠遠落後於美國,以至於美國從來不把空優權當做需要擔心的事。美國的戰略空軍的概念,以及我們現在看美國空中力量有多少比例是放在空對地的攻擊上,都是建立在這個自信上。
中國的起點是個很窮的國家,很長時間,空軍幾乎唯一的任務是防空,而不是去炸別人,設備和思路都是從蘇聯抄來的,加上工業水平低,照蘇聯抄的飛機壽命和可靠性都遠遠不如原版,在西方人眼裏是無足慮的,隻能賣給坦桑尼亞或孟加拉國這樣圖便宜的窮國。
在西方這種種族偏見的盲目自信中,幾十年過去了,中國經過幾代人已經成長起來了,不是吳下阿蒙了。我們看到中國在武器的電子信息方麵已經脫離了對俄羅斯依賴,敢去想也敢去造。
這次空戰,顯示中國的作戰係統的整個體係已經足夠的成熟,可以和西方抗衡。美國人絕對的自信已經沒有了,以後想打得想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但是你損得起麽,現在整個的戰略,以及航空工業都是建立在自己絕對控製的基礎上,自己因為故障掉下來的飛機比被打下來的少,每年造幾架補充補充就夠了。現在這個假設不成立了,打幾天打沒了,就大門敞開了。
這個危機感非同小可,等於短褲被人扒了。夠一夥人半夜睡不著覺了。但是無可奈何。幾十年下來的不思進取,養賊自重,務虛不務實,不是短期能彌補的。
這次印、巴空戰,並沒有近距離纏鬥,而是兩方戰鬥機都在國境線後麵一百公裏,相距二百公裏,在眼睛看不見對方的情況下,全靠雷達,互相發射空對空導彈。
那為什麽不在國境線後麵一百公裏的地方,從地麵發射地對空導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