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印象談
(2014-01-14 00:06:43)
下一個
我對江青的印象基本來自閱讀,所謂人雲亦雲。不同之處是我有我的思考,人雲亦雲也罷,但邏輯上要能基本自圓其說。然而自圓其說又不能過於刻意,不能細節上入微巧合到了不真實的地步。曆史上的故事是塵埃落地的事兒,這塵埃落的要有點兒自由度,要有點兒隨機性,因此要有一定的模糊度,說不定的故事細節都要留有餘地,留下的輪廓會更合理些。大凡人是都有習性的,通常不能以曆史人物的一片言語定其終身,這也是文革中出現用一個人的一句話來定反革命的錯誤所在。
總的來說,江青是一個革命藝術家的悲劇。
人們時常能夠感受到一個弱者或不幸者的悲劇色彩,但我更感受到的是一個聲嘶力竭和小肚雞腸的強者的悲哀,可悲的是無法微笑著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一個心態中庸正常的人。江青雖然在文革中氣宇軒昂,理論口號奪權批判揪鬥得轟轟烈烈,但她在思想理論和行動實踐及治人方略上都植根於毛澤東,結果文革的帳直接都算到了她的頭上,也許最後她也終於明白了,革命隊伍裏確實不容易混,悲吹呀!
江青的一生圍繞著自我,藝術,和革命。她的個性很強,自尊心更強,也是自強不息,奮鬥不止,或有花邊故事,大家去品味吧!私生活那點兒事兒,她有的你沒有,你有的她沒有,講來聽,無窮盡。江青在藝術上的魅力,我小的時候領略不少,一些樣板戲的段子至今我還能唱兩句,有時感覺抑鬱的時候會高亢幾聲用來提提氣,治治病。有人認為是那時文藝壟斷灌輸的結果,但奇怪的是後來我也被灌輸了許多吉他歌曲,流行歌曲,也未能擠掉 “穿林海,跨雪原“ 的高亢曲調。藝術嘛!是用來找感覺的,對味兒就好,消遣就好,管它紅與黑呢!不過,人人麵前,還要藝術平等,政府最不喜歡草民們的藝術都偏一門兒,難與起哄相區別。
最要提的是,江青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盡管她晚年的革命功夫練的有點兒邪,似乎心術過於正了,而物極必反。其實也不是她的功夫水平真有那般高,還應是師傅的水準更高一籌。
小的時候看電影,開始會有新聞簡報,報道中央開大會,我的印象是江青總是獨樹一幟的自我突顯的站起來鼓掌,會場其他的除了念稿的站著都坐著鼓掌。那時候的社會氣氛感覺上是周圍的人們都在努力的夾著尾巴做人,因此江青給我的印象比較奇特。
後來華國鋒接了班不久,傳聞中央有人出局了,大人在議論,小孩也要問個究竟,大人說我們小孩懂個屁,我當時才七八歲就直接告訴大人們---是江青,搞得大家吃驚非小。其實,道理很簡單,她沒有夾著尾巴做人,結果政敵無處不在。
現在想來,江青是藝術家出身,善於表現,也不至於不懂夾著尾巴,她站起來鼓掌或許是表現給誰看呐!是給誰看呢?是給革命群眾?給毛主席?還是給她的文革戰友?
本來江青的革命的一生的定論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文革中她帶人口誅筆伐東征西殺,拿文學藝術當現實依據,把理論名詞當現實目標,結果把社會上層都得罪光了。後來,文化革命功成了,小將們不會搞經濟,隻好下鄉找飯吃,老將們上崗搞生產。再後來,老將們齊聚社會上層,一舉手表決,江青革命的一生就全沒了。其實,高崗那革命的一生也是如此。然而作為曆史,他們的一生不是參加革命活動,又是什麽呢?
講一個家庭生活常事兒,老夫老妻了半輩子,日子過得不錯。都快六十了,老夫出事兒了,找到個小三兒。
老妻說:你這死老頭,騙了我一輩子,原來你愛別人!
老夫答:原來本是愛你的,不是別人!以前喜歡熊掌,現在想吃魚。
老妻又講:你找小三,就滾出家門,我們離婚!
老夫又答:我晚上還回來,這把年紀不需要離婚,也不想當流浪漢!再者說,和小三一結婚她就不是小三兒了!
老夫自語道:革命幹了這麽多年,屋裏外頭的忙活,到頭來一句話就要抹殺曆史,沒門兒!
持此觀點的人請告訴我,哪一句詞或曲是她寫的?哪一個舞蹈動作是她設計的?她不過是在那個高位說幾句話而已。
攫取八個樣板戲的創作功勞、想當中國文藝革命旗手,是她在世多年想而未能成功的,不想,在她死後多年,無知的後人竟雙手奉給她這頂桂冠。
思想很忠懇和中肯!!
有時失敗也是勝利, 如果不要用暫時和世俗的得失來評判的話,比如畫家凡高, 他的一生是失敗的, 但他的藝術成功的,至少在我們這個時代看來, 負有曆史使命的人一般多是悲劇英雄, 他們的成功不是用銀行存款來衡量, 遠遠超出他們個人得失範圍,而是影響人類理智感性生活態度和價值
或許你沒跟這人說過話見過麵, 但人是動物, 很多東西可以通過非語言感覺, 而不要過於說對方的私人生活, 人都可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江青是公眾人物, 還是有些機會了解
- 首先她的一生還是始終一致的, 看她在法庭的表現,最後患抑鬱症, 說明她為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在掙紮
- 她是疾俗的, 來自一個小老婆的家庭, 反抗說不是她一生的主線
- 藝術的品位,有天生和後天因素, 她應該有些天資和天姿, 後來的打扮,是革命需要
- 她不合群, 說話直率不轉彎, 有些文化和藝術品位, 自然根泥腿子和黃臉婆長舌婦不能紮堆;她愛才的一麵也有嫉才的一麵
- 她的失敗有大局的也有自身的, 在那種政治和人文環境隻有能進能退虛虛實實才可能保命保官,因為沒有製度法律保證,
總的來說, 還是做了實事, 她的樣榜戲影響深遠,樣板戲是她立碑, 過幾百年,後人可能記不得那些恩怨, 談論中國戲劇史時會有她的名字
江青的思維視野是不寬,似乎沒覺察到,也可能是甘願,瀟灑走一回!
這也是為什麽毛沒有著意安排個正規長遠的角色給江青,因為她的邏輯思維能力明顯不足,情商有但又過於敏感,於人於事難於合拍,城府不深。
評價江青還為時過早,因為給毛澤東的評價還始終未能落定,二者間的功過需要如何公平分割分擔尚無依據。所以,我談的是印象,說說而已。
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麽江青得勢的時候沒有大力宣揚她年輕時的電影作品?
難道她也覺得太濫?也許是覺得不合時宜?或許他真的比那些一有機會就為自己樹碑立傳的人民領袖還高尚?
江青搞文藝壟斷出來的樣板戲倒是影響了至少兩代人,能看能聽能唱的就是這些東西,在這種小空間裏能施展拳腳的還真不容易,那些曲調至今難忘,後來考上藝術院校77,78級的,大都是經過這場禁錮的,所以當時解禁開放以後,得以施展出成績的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