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根兒

曠野獨步,思緒飛揚,要讀要懂的太多!不然了,還是開源。
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的珍貴遺產

(2011-04-30 00:14:28) 下一個
    轉眼他已去世了三十幾年,他到底給我們留下的還有什麽?
    毛先生和同誌,士兵,人民,扭轉了中國清末的曆史。在此過程中,他用的是大腦,書,說話,而不是機關槍。他擁有的是個性,反思,有容。他的個性在於以實際為依據,堅持自己的思維方式,獨立思考,借鑒別人的思考和經驗,反思自己思想的漏洞,走自己清楚明白的路,不會因為感情或虛榮而放棄自己的道理。對別人思考中不明白的部分和別人對自己理解的偏差,他采取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態度,此謂有容。有人一定想說,這不就是毛澤東思想嗎?我要回答,不是!毛澤東思想是經驗總結,這經驗能否套用於今天的情況自然是個問題,但這裏包含著他的珍貴遺產。思前想後,我覺得應該是與他的思想方法有關。那才是不朽的東西!
    經驗說的是怎麽做的,現在情況根本改變了,經驗對不上,於是我們應該再深一層想想獲得成功的思想是如何得到的,即思想不同,但思路相通。毛老先生如何使用的大腦,我也隻能根據了解到的關於他的事兒來推演,結果很可能偏頗,大家會積極指正的。
    毛老先生的思想方法是:了解綜合具體情況,獨立找到自己的思路 (個性),以此為參考來對照別人的想法見解,厘清差別正誤,修改完善自己的思路(反思)。
    毛老先生的做法是:對自己的思路清楚明白的實施(個性), 對他人執行的細節上采用模糊的態度(有容)。
    這樣的一個思想方法和群眾性的實踐,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寶貴的信心。他後來十分珍惜這個信心,反成了抵製道理的借口。講到此處,自然有人問:文革中他老人家不是這樣思考和行為的吧?其實他正是運用它的一貫思想方法作穩了第一把交椅,隻是他心態複雜,政治目的上明顯套用戰爭年代的經驗,有容反助長私欲。他似乎不安且有緊迫感或私心很重,似乎急於要根除中國舊的文化,但用來填補的新東西又流於形式而道理單調。他晚年的理想似乎要套用明史,頗有我花開後百花殺的獨道,明顯在回避不合心意的社會現實情況。這些表明他老人家用這寶貴的思想方法保住了位子,並未用於實現社會繁榮,築成大錯。
     功歸功,過歸過,繼承珍貴的,扔掉垃圾和醜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