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的編製序列中,曆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22軍
一、川軍賴心輝部組成的第22軍
該軍前身是川軍第1軍(四川邊防)改編而成。1926年8月,川軍在國民革命軍北伐的影響下,紛紛易幟響應。8月13日,川軍第1軍軍長賴心輝與劉湘等聯合通電討吳,並宣稱願出師參加北伐(實際沒有參加北伐作戰)。同年秋,賴心輝命駐武漢代表張篤倫專程前往謁見蔣介石,表示接受國民政府的領導,並參加北伐。10月,國民政府將原川軍第1軍賴心輝部改編為國民黨軍第22軍,賴心輝任軍長。下轄:
第1師,張延生任師長;
第2師,李劍鳴任師長;
第3師,範子英任師長。
1927年3月,該軍奉命參與並製造了四川境內的“三三一”慘案,殺害了四川境內的許多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進步學生、工人等。同年4月至6月,該軍參加了賴心輝為總指揮的川黔聯軍,對瀘州起義軍進行“圍剿”作戰。1928年,該軍先後參加討伐第20軍楊森之戰和四川同盟軍臨時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討伐劉湘的作戰。在討伐劉湘部的作戰中,該軍被出兵增援劉湘的第24軍劉文輝部打垮後,完全喪失了四川防地,被迫退至貴州赤水進行休整,並收編了黔軍羅啟疆、車鳴翼等部。
1929年冬,賴心輝乘郭汝棟部援鄂出川之機,率部由貴州境內進駐酉陽、秀山、黔江、彭水一線,迅速發展擴充部隊8個師。分別由馬昆山、張英、楊銘、向成傑、羅啟疆、車鳴翼、周燮卿(稱獨立師)、李雅材(稱教導師)任師長。1930年5月,馮玉祥和閻錫山聯合發起反蔣的中原大戰後,該軍奉蔣介石的命令,出川後駐防鄂西。在此期間,賴心輝將原轄部隊統一整編為5個師。
第1師,馬昆山任師長;
第2師,張英任師長;
第3師,楊銘任師長;
第4師,羅啟疆任師長;
第5師,向成傑任師長。
同年6月,賴心輝被免去軍長職,該軍番號被撤消,原下轄第1、第2、第3師改編為新編第11師,賴心輝任師長;第4師改編為暫編第19旅;第5師改編為新編第7師。
二、湘軍譚道源部組成的第22軍
該軍前身是湘係軍隊譚道源部。1930年底,國民黨軍為加強對中央蘇區和紅軍的“圍剿”力量,將湘係所屬第2軍譚道源部改編為國民黨軍第22軍,隸屬於魯滌平的第9路軍。譚道源任軍長,下轄:
第18師,張輝讚任師長;
第50師,譚道源兼師長。
該軍組建後,奉命參加了對紅一方麵軍的第1次“圍剿”作戰。在此次“圍剿”作戰的龍岡戰鬥中,第18師被紅軍全殲,師長張輝讚被俘。1931年3月,該軍以原第18師殘存的第54旅為基礎重建第18師,朱耀華任師長。該師所屬兩個旅,分別由易振湘、喻鏡淵任旅長;第50師,譚道源兼(後嶽森、成光耀)任師長,該師所屬兩個旅,分別由彭璋、朱剛緯任旅長。1932年4月至1934年10月,該軍在中央蘇區多次與紅軍作戰,先後參加了對中央紅軍的第2次“圍剿”作戰,對贛東北蘇區紅軍的“圍剿”作戰、對中央蘇區的第5“圍剿”作戰和對湘鄂贛蘇區實施大規模的“清剿”作戰等。
1937年8月,該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在此次會戰中,奉命堅守大場地區的陣地,頑強堅守,傷亡嚴重。10月26日,大場陣地被日軍攻占後,第18師師長朱耀華自殺殉職。第50師師長成光耀在此次會戰後調離該師,張瓊繼任第50師師長,率部先後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等。此後不久,由於該軍在上述會戰中損失慘重,無力補充,該軍番號被撤消。
三、陝軍井秀嶽部組成的第22軍
該軍前身是陝軍井嶽秀部。1928年,井嶽秀所部被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黨軍第86師,井嶽秀(後由高雙城)任師長。1938年7月,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為加強西北地區的防禦力量,將第86師擴編為國民黨軍第22軍,部隊奉命駐防陝西榆林地區,隸屬第21軍團。高雙城任軍長,下轄第86師,高雙城兼任師長。1939年1月至12月,該軍隸屬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時,奉命參加了閻錫山發動的“晉西事變”。在此期間,該軍除原轄第86師外,先後新擴編了伊東遊擊縱隊,薑占魁任司令;騎兵第6師,左世允任師長。1943年10月,左世允升任副軍長,胡景通繼任騎兵第6師師長。1945年1月,高雙城病故後,左世允繼任軍長。同年,騎兵第6師被裁減。
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軍進行整編時,該軍隸屬晉陝綏邊區司令部。同時,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直屬新編第11旅轉隸該軍,曹漢傑任旅長。此時,該軍下轄:
第86師和新編第11旅。1947年,該軍在西北戰場上多次與人民解放軍作戰,先後參加了榆橫戰役和第2次榆林戰役等。1948年上半年,該軍在進行整編時,奉命將新編第11旅擴編為新編第11師,張雲銜任師長。此次整編後,該師奉命由榆林移防包頭。同年12月30日,新編第11師在綏西地區作戰中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大部。此次作戰後,新編第11師餘部改編為第228師,楊仲璜任師長,率部回防包頭。1949年5月29日,該軍軍部及第86師,在軍長左世允的率領下在榆林起義,接受共軍的改編;同年9月9日,第228師在包頭參加了董其武領導的甘肅綏遠起義,被共軍和平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