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四十一)

(2012-07-02 15:10:43) 下一個
紅軍第十軍軍長王如癡:



王如癡,原濬歐。1903年生於湖南祁東縣一自由職業者家庭。1923年入湖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預科班學習。1926年夏,北伐軍進入湖南後,參加國民革命軍第4軍。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秋,轉入莫斯科陸軍大學,專攻軍事學。翌年冬回國,到井岡山紅4 軍做政治工作,參加了反擊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第二次“會剿”。

1928年12月,王如癡調任紅5軍第4縱隊8大隊政委。1929年1月,在反擊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第三次“會剿”中,率隊參加井岡山保衛戰,在桐木嶺哨口的白泥湖陣地,英勇抗擊進攻之國民黨軍何鍵部達3晝夜之久,給敵以重大殺傷。

1930年初,王如癡調任紅6軍第2縱戰4支隊政委。先後率部參加了在吉安、吉水兩縣交界的水南、值夏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獨立第15旅和在瀏陽文家市殲滅戴鬥垣旅以及第二次攻打長沙的戰鬥。

是年11月,調任紅3軍第8師政委,時值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他奉命率部在龍岡附近設伏,與紅一方麵軍其他部隊相配合,全殲敵第18 師師部和2個旅,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兼18師師長張輝瓚。1931年5月,在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中,奉命率隊隨紅3軍在富田、東固間的中洞地區設伏,居高臨下,一舉殲敵第28師、第47旅大部,乘勝進占富田,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首仗的勝利。接著,隨紅一方麵軍由西向東橫掃700裏,在白沙、中村、廣昌、建寧等地,連戰皆捷,鞏固和擴大了中央蘇區。7月,在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中,王如癡率部參加了蓮塘、良村、黃陂戰鬥,三戰三捷。9月,又在老營盤截殲敵第9師1個旅。由於英勇作戰,指揮得當,1932年,王如癡調任紅13軍政委。1933年1月,任紅11軍政委兼31師師長。為粉碎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四次“圍剿”,2月下旬,奉命率部偽裝成主力部隊由新豐和裏塔圩之間東渡撫河,將敵吸往黎川方向,掩護紅軍主力在黃陂殲敵。後又奉命指揮部隊進至廣昌西北地區,在地方武裝配合下積極展開活動,誘進攻之敵南進,拉開敵前、後縱隊的距離,創造戰機,使紅軍主力得以在草台崗地區殲滅敵後縱隊第 11師,取得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3月,當選為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第二屆執行委員會委員。榮獲中央政府二等紅星獎章。

是年4月,又調任閩浙贛軍區紅10軍軍長兼政委,率部於6月在江西橫峰阪上楊家擊潰國民黨軍第21師2個營;8月在江西樂平殲國民黨軍第43師4個營;9月攻克浙江開化縣城等,先後在德興、玉山兩縣建立楊塘特區,在婺源、坑頭一帶建立婺源中心特區,在德興、玉山、開化3縣交界的龍頭山建立化玉特區,牽製了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進攻,鞏固擴大了贛東北蘇區。

1934年1月,王如癡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7月,受中共閩浙贛省委委派赴皖贛邊,任皖贛紅軍獨立師師長,開展皖贛邊的遊擊戰爭。 11月,中央蘇區紅7軍團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閩浙贛蘇區,與紅10軍組成紅10軍團,王如癡任紅19師參謀長,與師長尋淮洲奉命先行出擊浙皖邊,轉戰於常山、淳安、績溪、旌德、蕪湖等地區,沿途不斷重創敵軍。12月,尋淮洲在譚家橋戰鬥中犧牲後,王如癡接任紅19師師長。

1935年1月,紅10軍團在返回閩浙贛蘇區休整途中,於懷玉山地區遭7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重兵圍攻。王如癡率部與敵作殊死搏鬥。22日,曾指揮數百名戰士乘黑夜突圍,但未成功。彈盡糧絕多日,不幸於27日被俘。2月1日押往南昌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囚禁。 在獄中,王如癡樂觀堅定。他身患傷寒和肋膜炎,帶著10斤重的鐵鐐,飽受獄刑之苦,坦然自若。他對勸降的法官說:“我無妻兒,無以為家,以身許國,別無他圖,我既不愛爵位,也不愛金錢。你講的那些,對我毫無用處。”

8月6日,王如癡與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誌敏等一起,於南昌市英勇就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