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三十七)

(2012-07-02 14:48:45) 下一個
紅軍第九軍軍長何畏:





何畏(1900—1960),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時期的顯要將領;國內許多權威曆史媒體對他做了這樣的記載:1900年,何畏出生於廣東省海南樂會縣玉堂村(今海南省瓊海市博鼇鎮朝烈村委會玉堂村,又名後塘村), 祖母是越南人,因而他具有越南血統。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賢。童年時隨父親何良炳到馬來西亞,就讀於中華學校。

早期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並擔任馬共的領導人以及英(國)荷(蘭)兩族中區委員,後被英政府逮捕,驅逐出境回國。 回國後就讀廈門大學,在校期間,何畏曾與郭沫若等共同發起創辦了同人雜誌,之後又發起成立創造社,並在《創造季刊》、《創造月報》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戲劇……(《評中共文藝代表作》,丁森著,香港新出版社)。 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很快就成為了這次罷工浪潮的風雲人物。

1926年,何畏考進了黃埔軍校,成為第五期步科第一學生隊一員。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供職。之後,參加了著名的廣州起義,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被中共廣東省委派往廣西從事兵運;同年12月參加了由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曆任紅七軍連長、營長,紅軍贛南西河獨立營營長,上猷縣紅色獨立營營長。

1932年10月隨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入川,參加創建川陝直至豫鄂皖革命根據地,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第十二師副師長、師長,與任其他師師長的王宏坤、倪誌亮、王樹聲以及師政治委員李先念一起成為紅四方麵軍(下轄4個師,約15000人)的主要軍事骨幹。

1933年6月,紅4方麵軍軍事會議作出了將師擴編為軍的決議,將紅4方麵軍下轄之第12師連同巴中地區的地方武裝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9軍,何畏任軍長,政委詹才芳,副軍長許世友。之後,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鬥爭,西征轉戰,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參與組織或組織領導了許多重大戰役。其時,率部進入川西的理縣,並在那裏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1935 年5月下旬,為接應渡過金沙江的中央紅軍北上,何畏臨危受命,任懋功支隊司令員兼政委,親率25師、27師各一部,沿岷江流域星夜兼程,攻占懋功,前鋒推進至懋功東南的達維鎮。6月12日,何畏紅9軍下屬的25師和27師在夾金山下的達維鎮迎接到了翻越夾金山的中央紅軍,實現了紅軍兩支主力軍團勝利會師。這次曆史性會師,史稱“懋功會師”。

長征途中,何畏兼任中華蘇維埃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大學、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紅軍大學政治委員。到達延安後,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

從一名熱血歸僑青年成長成為紅軍的顯要將領,何畏經曆了血與火的礪煉,經受了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他,信念堅定,足智多謀,善於用兵,打了不少硬仗惡仗,為紅四方麵軍贏得戰爭的勝利以及革命根據地的生存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發揮了重要影響和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紅四方麵軍將領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稱之為軍中“小諸葛”。他,作戰勇猛,靠前指揮,且率先垂範,屢立戰功,曾榮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革軍委頒發的一等紅星獎章。

對於何畏這段塵封了近七十年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曆,瓊海籍詩人李興川用詩的語言做了生動概括。詩這樣寫道:史頁聖封功勝過,忠魂無悔舞長戈。入番始湧維新血,歸國高吟救世歌。百色沙場寒敵膽,懋功戰役揭賊窩。緬懷軍座千秋誌,一片丹心照嶽河。

何畏軍中之所以享有“小諸葛”之稱,還在於他能夠臨危受命,排除艱難險阻,堅決執行黨的決定,出色地完成黨和組織交給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1935年5月,紅一方麵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準備和紅四方麵軍會師。這是關係到紅一、紅四兩個方麵軍前途命運的一項重大任務。紅四方麵軍黨代表張國燾、總指揮徐向前首先想到擔當此重任的人選便是紅30軍政治委員李先念、紅9軍軍長何畏。遂即任命何畏為懋功支隊司令兼政委,率第25師、第27師各一部,西進懋功地區,橫掃這一帶敵人,策應紅一方麵軍的軍事行動。對此,曾長期擔任張國燾警排長何福聖在其自傳《帶刀侍衛》中做了這樣描述:1935年5月下旬,為接應渡過金沙江的中央紅軍北上,紅9軍軍長何畏率25師、27師各一部,沿岷江流域星夜兼程,攻占懋功,前鋒推進至懋功東南的達維鎮。6月12日,迎接部隊和中央紅軍在夾金山下的一座小橋上勝利會師。

紅軍長征到達延安後,1938年因黨內路線鬥爭怕受其害,加上身上帶傷,為治療養病帶著腿傷而離開延安回到廣州,在安老所過著穩居生活。

關於何畏離開延安後的去向,有資料記載說何畏已被槍決,有的說他已跳河身亡,有的說他回到廣東瓊海老家務農等等,何畏最終結局如何?成了不解之謎(據考證,何畏於1960年病故於家鄉海南,享年60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