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五十六)

(2012-07-07 14:19:59) 下一個
紅軍第十三軍軍長趙博生:





趙博生(1897—1933)學名思溥。河北黃驊人。 1904年,入私塾讀書。1914年,入保定軍官學校,1917年夏畢業。曾先後在北洋軍閥的皖係、直係、奉係軍隊中任職。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不久,轉入馮玉祥的國民軍,曆任團副、參謀處長、旅長等職。1926年,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後,和共產黨建立聯係。1929年,在西安任十四軍參謀長兼特種兵旅旅長,並兼城防司令。時值連年大旱,無數農民賣兒賣女,而軍閥反動政府卻依然猛征暴斂,麵對慘景,他極為憤慨。1930年將特種兵旅教導大隊改成三民主義救國軍,擬入漢中,另創革命局麵。事未成,入國民革命軍任第二十六路軍參謀長。在蔣介石的威逼之下,奉命南下參加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二、第三次“圍剿”,均遭失敗,困於江西寧都,對蔣介石打內戰極為不滿。“九一八”事變後,曾請求北上抗日,被蔣拒絕。

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於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14日,與董振堂等率部起義,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任軍團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

 1932年2月,參加圍攻贛州的戰鬥。4月,與一軍團組成東路軍,東征福建漳州、旋即回師江西與第三軍團會合,於7月在水口大敗廣東軍閥陳濟棠部。後率部參加攻克建寧之役。這期間,改任五軍團副總指揮、第十三軍軍長。因屢立戰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令嘉獎,並授予一級紅旗勳章。

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中,親臨前線指揮,所部多次擊退瘋狂進攻之敵,不幸在指揮戰鬥中彈中右額,為革命貢獻出生命。毛澤東稱他為“堅決革命的同誌”。葉劍英於1962年“八一”建軍節前夕,賦詩懷念。詩雲:“寧都霹靂響天暗,赤旗高擎趙博生,虎穴堅持神聖業,幾人鮮血染紅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