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四十五)

(2012-07-07 13:04:41) 下一個
紅軍第十二軍軍長伍中豪:



伍中豪(1903—1930),湖南耒陽人。1922年秋考入北京大學,不久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軍事考官,結識了毛澤東。 1926年7月參加北伐。“馬日事變”後,任國民政府警衛團第十連連長。

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三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起義受挫後,伍中豪堅決支持毛澤東轉兵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主張。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中,參加指揮大小戰鬥近百次,與林彪、黃公略一起被譽為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的“三驍將”。1928年2月,他率部運用圍城打伏擊的方法解放寧岡城。1929年3月,任紅四軍第三縱隊司令。

同年5月,率部三次攻克龍岩,全殲敵陳國輝旅2000多人。6月,任紅十二軍軍長,並擔任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8月,任紅二十軍軍長、前敵委員。1930年9月,參加打吉安。同年10月,在途經安福縣城時突遭靖衛團襲擊,彈盡援絕,壯烈犧牲。

故 事

火燒寧岡城

1928年2月,贛敵二十七師乘工農革命軍攻打遂川、後方空虛之機,出動一個營搶占了寧岡城。

寧岡是井岡山的北大門,敵人占領寧岡,對井岡山構成嚴重威脅。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打開井岡山的鬥爭局麵,毛澤東決定攻取寧岡城。工農革命軍的攻城兵力為一個團兩個營,伍中豪任營長的第三營擔負主攻任務。

2月18日淩晨,戰鬥打響。工農革命軍從東、北、南三個方向發起攻擊。

寧岡城並不大,但城牆非常堅固。當時革命軍裝備很差,不但沒有炮,甚至連手榴彈都相當缺乏。伍中豪率三營向南城攻擊。他命令九連從南門的西側爬城搶攻;八連配置在九連右側,任務是放火燒城。

總攻開始後,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猛烈火力,抬著一節節竹梯、扛著一捆捆柴草向著城下猛衝,終於衝到了城牆根下。

他們迅速把梯子豎起來靠上城牆,沿著梯子飛快地往上爬。敵人拚命地往下扔手榴彈和大塊的磚石,用鐵叉往下推梯子。在敵人的瘋狂抵抗之下,許多同誌中彈犧牲,有的被磚頭石塊打傷,梯子也被手榴彈炸斷了許多。

伍中豪大怒,將手往後一伸,警衛員知道他的習慣,趕快將酒壺遞過去。伍中豪接過酒壺,一仰脖子把酒全倒了下去,然後猛虎般躥上梯子,閃電似的衝上城牆。戰士們跟在營長身後,越戰越勇猛,爬城衝鋒。

經過幾小時的激烈搏鬥,城門最終被火燒垮了。部隊衝過濃煙烈火,像決堤洪水般湧進城去。敵人見大勢已去,像被趕散了的鴨子似的,向著沒有槍聲的西門逃去。

逃出城外的敵人正在失魂落魄地亂竄亂跑,當他們快要接近小高地和樹林的時候,忽然從那裏射出來一排排密集的槍彈。原來工農革命軍早已在西門外設下埋伏!戰鬥持續了將近20分鍾,絕大部分敵人被消滅。

這次戰鬥,斃敵300多,生俘100多,敵營長王國楨、靖衛團團長李樹滋均被擊斃,還活捉了縣長張開陽。工農革命軍取得了進軍井岡山以來的一次空前大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