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4軍軍長王宏坤
原名王宏春。1909年1月22日生於湖北省麻城縣(今麻城市)乘馬崗區石槽衝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開始參加農民運動。1927年11月作為農民義勇隊隊員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4月起任紅 1軍軍部教導隊排長、第1師1團1營1連連長,曾參加攻克霍山、英山、羅田、光山等戰鬥。同年10月在攻打堅固設防的羅山縣城時,率1連和軍部手槍隊擔任主攻南門的任務。發起攻擊前,登雲梯打滅安放在城牆垛口上的九盞油燈,為所部完成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後任營長,隨部東進皖西,參加攻克金家寨、麻埠、獨山、葉家集等戰鬥和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1931年1月紅1軍與紅15軍合編為紅4軍,任第10師30團團長,參加新集、雙橋鎮等戰鬥和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剿”。黃安、商潢戰役後,任第10師師長,率部參加曆時48天的蘇家埠戰役和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麵軍主力轉移,參加創建以通江、南江、巴中為中心的川陝蘇區。
1933年參加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後,任紅四方麵軍第4軍軍長。隨後率部參加營渠、宣達戰役和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1935年在參加廣昭、陝南、嘉陵江等戰役後,隨紅四方麵軍主力長征,曾任方麵軍副參謀長、川康省軍事部指揮長、方麵軍直屬縱隊司令員。1936年複任紅4軍軍長,後為軍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軍政委員會委員、第385旅旅長,率旅部和第770團擔負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任務。1938年12月任冀南軍區副司令員,參與領導冀南地區平原遊擊戰爭,多次挫敗日偽軍“掃蕩”,鞏固和發展了冀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在百團大戰中,率部參加正太、平漢鐵路破擊戰。
1944年5月冀南軍區與冀魯豫軍區合並後,任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冀南指揮部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在晉冀魯豫邊區1945年春季攻勢作戰中,統一指揮 5個分區的部隊,於成安、臨漳、安陽地區發動攻勢。同年8月在晉冀魯豫軍區大反攻中,指揮北路軍攻克平鄉、冀縣、臨清等20餘座縣城。解放戰爭初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兼第6縱隊司令員,曾參與指揮上黨戰役。
邯鄲戰役中,先後參與指揮路西軍和北集團部隊的作戰。隨後率部參加峭河、白晉、安(陽)北等地的作戰。1947年9月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率部越過平漢鐵路開辟桐柏解放區,兼任桐柏軍區司令員。1948年1月指揮鄧縣戰役,全殲國民黨守軍約7000人,為鞏固、擴大桐柏解放區奠定了基礎,並配合了大別山區的反“圍攻”鬥爭。5月率部參加宛西戰役。
7月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和中原軍區所屬桐柏、陝南軍區部隊發起襄樊戰役,攻克樊城、襄陽兩城,殲國民黨軍2.1萬餘人,俘第15“綏靖”區司令康澤,切斷了華中、西北國民黨軍的聯係。1949年春起任湖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海軍副司令員、海軍第二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九、第十屆中央委員。1993年8月20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