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十九)

(2012-06-20 06:37:31) 下一個
紅軍第五軍軍長董振堂:



董振堂(1895―1937年),字紹仲,新河縣人,1895年出生於新河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立誌要改造不平等的舊社會。董振堂13歲進入曹莊初級小學,19歲高小畢業考入冀縣中學,畢業時獲得優秀模範學生的稱號。1917年他投筆從戎,考入清河陸軍預備學校。1920秋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2年春,畢業於該校第九期炮科,抱著救國救民的目的在馮玉祥的陸軍11師當見習軍官。他曾隨馮玉祥參加了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驅逐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宮的鬥爭和歡迎孫中山先生北上等活動。

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國民軍在綏遠丘原誓師向甘肅、陝西進軍,同北伐軍南北呼應。共產黨人劉伯堅任國民聯軍總政治部副部長,聘請原蘇聯紅軍團長烏斯曼諾夫為政治軍事顧問,並派黨政人員分赴各軍成立政治處,擔任全命軍第26路軍第25師 73旅旅長。1931年春,蔣介石下令調26路軍南下江西進攻紅軍。企圖讓這支雜牌軍和紅軍相互拚殺兩敗俱傷。廣大官兵洞悉蔣介石的陰謀,都不願南下,73旅軍人甚至把鐵路掀翻,拒絕南行,使部隊滯留數日才走。

第三次圍剿失敗後,26路軍移到被紅色區域包圍的寧都縣城,部隊傷亡慘重,加上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不少人相繼患病死亡。“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26路軍廣大官兵紛紛要求北上抗日,保衛家鄉。高級將領也聯名通電蔣介石,要求北上抗日,但遭到蔣介石的斥責和重兵阻攔。

董振堂在困守寧都的幾個月中,麵對紅軍的宣傳和革命活動,他看到了中國希望之光。針對這種情況,我黨在該軍中的秘密組織,因勢利導,努力促使26軍廣大官兵向革命方向轉化,黨派趙博生與董振黨聯係,董振堂立即積極響應,起義計劃確定後,1931年12月12日,董振堂召集自己的部下開會,部署起義事宜。14日,26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的指揮下,於江西寧都舉行起義,15日清晨,寧都城裏的戰鬥全部結束。寧都起義 ,打亂了蔣介石反共內戰的反革命計劃,壯大了革命武裝,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32年4月,上級黨組織批準董振堂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 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的統治,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一方麵軍不得不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紅軍團擔任全軍的後衛。1936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紅五軍團也因此得名“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8月黨中央毛兒蓋會議後決定,一、四方麵軍混合編成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

1936年1月上旬,紅五軍團奉命同四方麵軍的33軍合編為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同年6月,紅二方麵軍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麵軍會師。由於朱德、劉伯承、任弼時、賀龍等人的堅決鬥爭,張國燾被迫同意與紅二方麵軍共同北上。

1936年10下旬,紅軍2萬餘人,奉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西渡黃河,進軍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執行寧夏戰役計劃。1937年1月董振堂紅五軍一舉攻占了甘肅高台縣城。正當高台人民歡慶勝利之時,敵軍馬步芳等部約2萬餘人包圍了高台,經過7天激戰,由於敵多我少,被迫入城堅守,在敵強大的炮火攻擊下,至20日高台終於失陷,董振堂等紅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

同年,黨中央為董振堂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讚譽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