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煮酒論史]烈將--共產黨早期紅軍軍長們(八)

(2012-05-13 12:37:46) 下一個
紅四軍軍長王良





王良,字傅良,又名化陔,重慶綦江縣永城鄉人。生於1905年8月5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五日)。王良幼讀私塾,繼入綦江高等小學堂。1917年,考入重慶英華中學。1924年秋,考入上海持誌大學。1926年9月考入黃埔軍校。他一麵學軍事,一麵細心研究政治,逐漸明白中國革命的道理和方向。1927年初,王良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隨黃埔軍校騎科遷並武漢軍校,後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軍事教導團。8月初,教導團撤離武漢,前往南昌參加起義,船至九江被張發奎包圍,輾轉數日,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地區,找到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同年9月,王良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隨隊向井岡山進軍。

1928年4月,朱德率隊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王良任連長。同年8月下旬,國民黨遣湘軍吳尚部和贛軍王均部以4個團的兵力,分兩路向井岡山根據地進犯,王良奉命率紅一連堅守黃洋界哨口陣地,連續擊退敵軍3次衝鋒,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1929年1月,已升任紅四軍第一縱隊支隊長的王良,奉命率部轉戰贛南,挺進閩西,先後參加了伏擊大柏地、解放汀州、三克龍岩、攻克上杭等戰鬥。在閩西分兵遊擊期間,紅一支隊深入上杭、永定一帶,幫助閩西黨組織和地方群眾武裝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打土壕、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

1930年6月,紅軍在長汀整編,成立紅一軍團,王良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10月,第一縱隊改編為第十師,王良任十師師長。11月,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對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圍剿”。12月下旬第一次反“圍剿”開始,紅十師擔任對龍岡西北之敵的攻擊任務。12月28日拂曉,王良率師向敵人發起進猛烈攻擊,敵軍憑借一條小河的有利地形,拚命頑抗。王良機智靈活地率師迂回插入敵軍側後,斷其退路,然後再向敵軍陣地發起猛攻。頃刻,敵陣大亂。這時王良揮師同蕭克、張赤男所率的紅十二師,一齊全殲敵十八師直屬隊和兩個旅,俘敵9000餘人。並在潰散的敵群中,活捉敵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首戰的勝利。王良受到毛澤東、朱德的特別獎勵,把繳獲張輝瓚的一塊懷表送給了王良。

1931年,在粉碎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中,王良率師參加富田大會戰,殲敵王金鈺一個師。接著和兄弟部隊一起揮師東進,從贛江邊直搗武夷山下的建寧城。橫掃700裏,打了5個勝仗,消滅敵郭宗華等4個師,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不久,反擊蔣介石第三次“圍剿”的戰鬥開始,王良揮師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先後在永豐縣的蓮塘、興國縣的良村、寧都縣的黃陂,擊潰蔣軍上官支相、郝夢齡、毛炳文3個師。1931年10月部隊進行整編。王良任紅四軍第十一師師長。11月,王良奉令折回石城縣,攻打縣境內的反動堡壘——紅石寨。1932年新年的第一天拂曉。在地方遊擊隊的配合嚇,開始攻寨戰鬥。王良親臨陣地指揮,經過3個多小時的戰鬥,拔掉了這個頑固椐點,俘敵1300多人,繳獲長短槍 1330餘支,寨主賴德豐被活捉。

1932年3月中央軍委任命王良為紅四軍軍長。羅瑞卿為政治委員。接著,一、五軍團改稱東路軍,向閩西出擊,紅四軍為東征主力部隊。4月10日拂曉,王良揮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首取拷塘、龍門,收複閩西重鎮龍石城,賡即長驅直入,進逼漳州城外之要隘天寶山下。4月19日,拂曉,向天寶山之敵發起總攻,在紅軍的左右夾擊下,天寶山守敵全線崩潰。下午3時,紅四軍攻下天寶鎮。20日,紅四軍同兄弟部隊攻取了漳州城。這次戰役,消滅了福建省國民黨軍張貞第四十九師主力4個團、俘敵1600餘人,繳獲各種槍炮2300餘件,飛機兩架。接著,紅四軍又乘勝追擊,解放了石碼以東大片土地,威逼廈門。5月1日,以外國軍艦為掩護的國民黨軍隊,企圖從東江橋登陸反攻,王良率部予以迎頭痛擊,粉碎了敵人的陰謀。不久,王良奉令率部返回贛南根據地。6月13日,部隊達閩贛南根據地。6月13日,遇到頑匪阻擊,王良得悉後,親往觀察敵情,不幸遭頑匪暗槍射擊,中彈犧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