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野史亂彈]哀將——國民黨的末代兵團司令們(二)

(2012-04-05 04:15:19) 下一個



二、第一兵團司令黃傑


前排右起:杜聿明, 徐庭瑤, 黃傑。後排右起: 邱清泉, 鄭洞國, 劉嘉樹


1949年8月,陳明仁兵團起義後,國民黨政府將未參加長沙起義的第一兵團部隊重建新的第一兵團,轄14、71軍(14軍軍長成剛,轄10、62、63師;71軍軍長熊新民,轄87、88師),司令官為黃傑。9月,97軍(轄33、82師、暫1師)也劃歸第一兵團序列。 1949年12月在廣西戰役中被重創,殘部逃入越南,由法國殖民政府船運台灣。

黃傑(1902~1995),字達雲,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60),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湖南省長沙縣人,1903年11月2日生於長沙縣樃梨鄉一個耕讀之家。早年就讀長沙嶽雲中學、湖南省立第一中學。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後在廬山軍官訓練團、陸軍大學將官班、中央訓練團黨政班及國防大學聯戰係接受過訓練。

自1925年起,他曆任國民黨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參加了東征、北伐等戰爭。1930年中原大戰7月11日深夜,敵軍突破防線,情勢緊急,因率部3個團,收複李壩集,成功的保護堅持在柳河車站指揮的蔣介石;有救駕之功,1932年升任陸軍第2師中將師長,1933年率第2師北上抗日,參加了著名的長城抗戰,與侵犯日軍激戰5晝夜,傷亡官兵300多人,1935年7月黃傑因戰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後率部駐防徐州、青島等地,修築要塞工程,加強防務工作。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黃傑奉派為陸軍第八軍軍長兼稅警總團長,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因在蘭封會戰中違令撤退,被撤職查辦。1939年9月調任成都中央軍校教育處處長,1940年5月又調任桂林中央軍校第6分校主任,負責軍事教育工作。

1943年4月,出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6軍軍長,率部進駐滇西。1944年4月,所部編入中國遠征軍戰鬥序列,參加滇西反攻戰役。同年9月,代替宋希濂升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指揮部隊渡過怒江,克複龍陵、芒市、遮放、畹町四大據點,並於1945年1月越過中緬邊境,與駐印軍隊及盟邦美軍勝利會師,取得了滇西反攻防的重大勝利,完成了打通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的任務。

1945年3月,中美盟軍準備向日軍發起總反攻,成立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他出任第1方麵軍副司令官兼中印公路東段警備副司令,參與指揮了對日反攻作戰。抗日戰爭勝利後,出任國民黨中央訓練團教育長兼軍官訓練團教育長。從1948年7月起身兼長沙綏靖公署中將副主任、第3訓練處處長、國防部中將次長、陸軍第5編練司令官等職務。

1949年8月程潛、陳明仁長沙起義後,他奉廣州國民政府之命回湖南重組湖南省政府,擔任省政府主席兼第1兵團司令官和湖南綏靖總司令。廣西戰役後期,他違背白崇禧的撤向雷州半島的指令,獨斷撤向越南,雖然是繳械被拘留於富國島,但畢竟替國民黨保存了3萬軍隊,被台灣稱為“海上蘇武”;直到1953年6月方與此部隊至台灣,並整編為海軍陸戰隊。同年8月,出任“台灣衛戍司令”,並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

1954年7月調任“陸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1957年7月,改任“台灣總統府參軍長”。1958年8月任“台灣警備總司令”。

1960年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1962年12月調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任職6年多,頗多實用建樹:開辟修建南橫、曾文水庫、澎湖跨海大橋,頗受讚譽。

1969年任台灣“國防部長”。1972年辭去現職,被聘任為台灣“總統府戰略顧問”。自1962年起,連任國民黨中央常委。1996年病逝於台灣,終年93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