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民國高級將領係列(1)馬占山

(2012-02-01 09:15:33) 下一個



馬占山,字秀芳,陸軍上將。出身於綠林,發跡於奉軍。"九一八事變"後,他不顧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政策,奮起抗日,血戰江橋,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成為蜚聲中外的抗日名將。




從山大王到奉軍將領

馬占山出生於1885年11月30日。自幼體質瘦弱,由於長年經受困苦生活的磨煉,養成了剛毅倔強的性格,而且膽量過人。七八歲時,他為本屯地主放牧,習練騎馬,很快成為一個精於騎術的出色牧童。

1903年,19歲的馬占山為了多賺點錢,到大地主薑大牙家放牧。不久,因一匹馬走失,薑大牙硬說是他把馬偷賣了,將他送往警察局拷打逼供。倔強的馬占山恨透了薑大牙,決心要報仇雪恨,於是瞞著父親和妻子,上了黑虎山,結識了早已在這裏"落草為寇"的"弟兄"數十人。由於他精明強幹,兼有一身善於騎射的好功夫,為人又豪爽,講義氣,不久便被推為頭目,過著占山為王的草莽生活。

1904年,日俄戰爭在我國東北爆發。馬占山親眼看到家鄉民眾遭受到帝國主義的蹂躪,非常憤慨,再也不願在綠林中混跡下去,決心尋找一條出路,為民族建業立功。

日俄戰爭結束後,沙俄侵略軍撤出懷德一帶。清政府為恢複對地方的統治,發布了收編民團,招撫"綠林好漢"的通令。馬占山聽到這個消息後,決定"金盆洗手",帶領手下數十名"弟兄",下山接受清政府收編。地方官看中馬占山是個人物,便委任他為遊擊隊的哨官。從此,他開始了新的行伍生活。

1911年,馬占山得到清軍奉天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的賞識,任他為四營中哨哨長。自此,隨著吳的青雲直上,馬占山也步步高升。到1925年,他已經是張作霖麾下騎兵第二軍軍長。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他被調任黑河警備司令。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兵不血刃地侵占了我國東北遼寧、吉林兩省,接著又於11月3日集中兵力向我黑龍江省大舉進犯。

馬占山對日寇侵略我國東北的行為,早已積憤於胸。還在1928年6月4日,日寇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和吳俊升,他就誓言"公仇私恨,必報複之"。"九一八事變"前,日軍在東北挑釁,他對蔣介石命令東北軍"不予抵抗,力避衝突"極為不滿。"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又密電張學良:"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衝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外交涉,聽候中央處理。"馬占山埋怨張學良不該執行這一不抵抗主義政策,使東北軍有的不戰而潰,有的不戰而降,國土淪陷,民眾遭殃。當日軍準備向黑龍江省大舉進犯時,他突然接到張學良任命他代理黑龍江省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的委任電,十分激動,決心與日寇血戰一場。他認為日軍進犯,來者不善,一場死戰難以避免,但國難當頭,不能退縮,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10月19日,他果斷地率步兵李青山團來到省城齊齊哈爾。

麵臨日寇軍事進攻的嚴重局麵,馬占山就職後立即召開軍事會議,討論應敵之策。會後,即調東北屯墾軍少將統帶苑崇穀率領步兵三團、騎兵一團、炮兵一營,由景星繞道來省,開駐大興以西布防,調騎兵到富拉爾基以西,對景星方麵加強警戒,以待來犯之敵。

鬥智鬥勇江橋之戰掀起抗日浪潮

江橋位於三間房、泰來之間,是洮昂鐵路跨越嫩江的必經之道,南北交通要衝。日軍要進犯黑龍江省省城,首先必須占領江橋陣地。11月4日,日軍以飛機七架掩護,派兵四千,在四列鐵甲車和數十門山炮配合下,向江橋、大興車站發起猛烈攻擊。馬占山立即命令守軍奮起還擊,聲震中外的嫩江河畔血戰全麵爆發。馬占山率先垂範,親臨前線指揮。在他的激勵下,全體官兵視死如歸,與敵針鋒相對,寸土不讓,反複衝殺,屢挫敵鋒。

馬占山不顧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政策,進行武裝抗日,立即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反應。各地人民、各界人士、愛國學生寄發的電文和慰問信,有如雪片飛來。各界慰問團攜帶豬、羊等慰勞品和現洋,奔赴前線,慰問馬部全體官兵。著名的教育家、詩人陶行知寫了一首《敬贈馬占山主席》詩:

神武將軍天上來,浩然正氣係興衰;
手拋日球歸常軌,十二金牌召不回。

世界各國的報刊,對江橋抗戰也大加評論。《京津泰晤士報》社論中說:馬占山是"在充滿災難的中國裏,中國高級官吏堪稱道僅有的一人……",來自四麵八方的慰問電和聲援信,把馬占山譽為"抗日英雄",這更激起他的愛國熱情。

鑒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又是孤軍奮戰,後繼無援,馬占山率部退至三間房,重新調整部署,變攻為守,組成三道防線,阻止敵人的進攻,並電請國民政府,火速予以增援。他在電文中說:"占山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使失寸尺之地,淪於異族。惟有本我初衷,誓與周旋,始終堅持,絕不屈讓,"懇請國民政府和"全國父老努力振作,以救危亡"。

江橋一戰,日偽軍傷亡慘重,一時援軍未到,兵力不足,乃由軍事進攻為主的方針,改為政治攻勢為主、軍事為輔的方針,對馬部施加壓力。自馬占山退至三間房後,日軍每天以少數騎兵實施騷擾,配合飛機低空轟炸,使馬各部時刻處於應戰狀態,得不到休整時間。同時大肆宣傳,說馬占山所以打敗了日軍,是"與蘇俄密結","俄人加入作戰"的結果,妄圖挑動抗日武裝內部的混亂。馬當即通電說:"所有布置前方者,僅我數千久共患難之將士,為國捐軀,亦正我軍人應盡之天職,並無求援外人之事……"義正辭嚴地予以駁斥,日軍還製造謠言說:"由於馬占山與張海鵬打仗,日本駐齊齊哈爾領事清水八百一遇害。"企圖借此引起國際輿論的壓力。消息傳開後,張學良怕引起國際爭端,致電黑省當局詢問真相。馬複電說:"江省日領事清水八百一,現仍安居江省恒,並無危害情況。"

日軍的政治攻勢被馬占山粉碎後,接著又開始了強大的軍事攻勢。馬占山采取守反結合的戰術,連續挫敗敵人的攻勢。14日的一場反擊戰,將敵擊退三十餘裏。但日軍不斷增加兵力,戰鬥越來越激烈。戰至18日,馬部所剩不過二千餘人,而且彈盡糧絕,後方無援,腹背受敵,無法再戰,被迫退到省城齊齊哈爾。馬占山見省城無險可守,為保存抗戰力量,作出有計劃的撤退。20日,馬占山率部到達克山。叛逆張景惠派人至克山勸馬占山降日,馬占山忿然對他們說:"張係東北老長官,一切措施如不受日軍支配,則吾甘願聽其驅使;否則,為亡國之奴,吾決不幹,且以應付敵人之方法應付之!"19日,日軍自長春調來的增援部隊到達後,立刻向馬部進攻,妄圖一舉攻入齊齊哈爾。馬占山將北上的部隊集中扼守塔哈爾河、寧年站等諸要點,采取以守為主、相機出擊的戰術,阻滯敵軍進攻,掩護其在海倫重組抗戰政府,以利領導全省軍民進行鬥爭。

海倫抗戰政府成立後,馬占山積極向國內外宣傳抗日主張和抗戰決心,整頓軍事,編組新軍。將來自省內外自願參加抗戰的人員充實作戰部隊,並新編了一個1500人的"學生團"。他給正在廣東召開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電報說:"東北若失,國將不國,才懇積極設法消洱黨見,喚起民眾,一致對外,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爭地位,黨國庶有豸呼!"

江橋抗戰後,馬占山的兵力損失了三分之一,軍械糧餉、財經等方麵極為困難,雖有廣大愛國同胞的支持和捐助,但得不到國民政府一槍一彈、一兵一卒的支援。退到海倫後,日寇多門二郎師團繼續調其步兵、騎兵、野炮兵等主力,向馬占山部實施夾攻。盡管馬部浴血奮戰,但仍陷於日寇重重包圍。為了擺脫困境,馬占山向民國中央政府主席林森、外交部長陳友仁急電呼籲,希望中央早作決策,以挽救黑龍江省之存亡。但電報發出後,有如泥牛入海,毫無消息。他遂集中兵力於塔哈爾、林家甸主要方向,對付不適應北滿滴水成冰嚴寒氣候的鈴木旅團。馬部勇猛反擊,斃傷日軍三千餘人,迫其後退。此時,日寇主力尚在遼西,多門二郎師團和鈴木旅團遭此一擊,一時不敢輕舉妄進,就地防守,以待援軍。馬占山認為,戰局相持隻是暫時現象,日寇援軍一到,結局不可設想。他見省城空虛,便調部集中於齊克路,準備以攻其不備的突然行動,奪回齊齊哈爾,力爭主動。他把這一計劃報請北平的張學良,但遲遲未得到答複,隻好將調集的兵力暫駐於鼇龍溝、寧年兩地待命。

馬占山反攻齊齊哈爾的意圖,很快被敵人發覺。此時,日軍內部在對待馬部問題上發生分歧。侵略東北的關東軍主張調集重兵對馬部"一氣嗬成","予以殲滅之";而陸軍部則主張"使其不戰而屈服乃是上策",要以溥儀為首的漢奸、親日派,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認為對擁有實力的馬占山,如能使之就範,較張海鵬、張景惠之流更為得力。於是,日寇在調兵遣將進行軍事進攻為主的同時,仍千方百計對馬占山進行誘降。

馬占山部全體官兵鬥誌未減,他們仍希望民國中央政府趕快組織或調集各地義勇軍,收複失地。1932年2月4日,馬占山和全體將領聯名發電,分析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弱點,認為日本侵略者是可以擊敗的。此電發出後,得到海內外有識之士的讚許,但在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的方針下,馬占山的抗日主張遭到了國民政府的擯斥。而日本帝國主義,更是加緊對馬占山施加軍事壓力和誘降攻勢。日寇從錦州調遣部隊北上後,多門二郎師團、鈴木旅團得到了增援,立刻以重兵壓境之勢,向馬部縮小包圍圈,步步緊逼。馬部處於聚而被殲的危險境地。

為保存抗日實力屈任偽滿軍政部長

日偽對馬占山的誘降,在江橋抗戰時就已開始,溥儀曾以封馬為北段總司令做誘餌,勸他歸順日本。馬退到海倫,在受到日偽包圍威脅後,進行勸降活動的漢奸、特務更是接踵而來。日寇見多次對馬誘降均未得逞,便以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為首,率領隨從及《朝日新聞》、《明新聞》和英、法、德等國記者,在漢奸趙仲仁的導引下,不顧馬占山的反對,強行過江會談。當晚,馬占山首先分別接見了中、外記者團。他對記者說:"無論日人如何前來利誘威脅,我絕不能為降將軍,或與日方妥協。"他還要求記者發表消息要一致,以免因日人來此而使外界發生誤會。直到午夜12時,才接見板垣等人。板垣向馬占山提出:"雙方以前衝突已成過去,此後當各不相犯,以保持東亞和平;東北地方在目前環境支配下,中日兩方確應有徹底合作之必要,……希望貴主席能變更抗日舉動,對於關東軍之真意,予以完全同意。……仍將黑省軍政權交由貴主席擔任。"馬回答說:"關於貴代表所提第一項,本主席極端讚成。……關於第二項,本主席亦極表同意,但必須尊重中國之主權,為誠意的親善。東省為中國領土,黑龍江此次所采取之行動,純屬自衛,本主席隻知中國中央政府,不知其他,……"

會談後的第二天,日偽報刊大肆渲染,用大型合影照片,證實馬占山投降。對此,他於9日發表通電,澄清事實真相:"夫人孰不死,與其奴顏婢膝以苟生,曷若救國為民而早死,此中去從,已見決心……"

正在日偽頻繁地向馬占山誘降時,東鐵護路軍司令丁超和依蘭鎮守使李杜,率部加入了哈爾濱的抗日軍馮占海部,在哈爾濱正式成立抗日自衛軍,並派人聯絡馬部共同對敵。他欣然讚同,答應派兵過江增援,並補助槍彈五十萬發。日軍集中兵力,分兩路向哈爾濱推進,抗日自衛軍奮起抗擊。馬占山聞訊後,當即派苑崇穀旅前往助戰,但苑旅行至何家為附近,不意遭日軍襲擊,傷亡甚重,前進受阻。丁、李二部被迫退至賓縣,哈爾濱為日寇占領。

馬占山見丁、李二部失敗,範旅傷亡甚重,部隊有被日軍包抄的危險,極為震驚,決心找個"急救法子",保存抗日力量。後來他曾說過:"我看不行了,非想法子不可,不緩和一下,全軍有覆滅的可能。我於是決心假投降,同小鬼子較一較智能,以便整理部隊與他們再拚。"

一天早晨,他突然過江到哈爾濱會見多門,談判息戰和處理黑龍江省的條件。日寇認為馬占山有被拉攏過來的可能,於是進一步對他施加逼降的壓力。

這時,漢奸張景惠在哈爾濱叫喊成立"東北行政委員會"以自救;臧式毅在沈陽高唱"聯省自治"。馬占山即接受張景惠的勸說,響應臧式毅的"聯省自治"號召,並到沈陽參加了"四巨頭"(馬占山、張景惠、臧式毅、熙洽)會議。他這個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土匪出身、沒上過學、矮個子、有特色的泥鰍相、北滿的統治者……"一跨進會議廳,立即被中外記者包圍得水泄不通,都搶著為他拍照。

他見這次會議並沒有討論"聯省自治",而是通過所謂"新國家"建設大綱,知自己中了圈套,便聲稱頭痛,抱病不起,沒有參加起草所謂"獨立宣言"和簽字。1932年2月24日,他就任偽省長,3月9日,參加偽國成立典禮,被委任為偽軍政部長兼黑龍江省省長。

在他就任偽省長的第二天,日方發出公函,要馬對黑省一切事務不得擅自作主,必須取得顧問同意始能實行。偽滿洲國成立後,各省之總務、警務兩廳長都要由日本人充任。馬占山對這些要求既不願接受,又不敢拒絕,遲遲不予照辦。自此日本顧問對他大為不滿,迭次提出要挾。他感到在日人的嚴厲控製下,實在難以自存。同時,日方還要編遣他的軍隊,又傳聞日方將追查他在江橋抗戰時所領軍費和所得捐款的下落。使他疑懼交織,惶惑不安,遂起出走之心。

適在此時,張學良派韓立如潛回齊齊哈爾,勸說馬占山反正,並將國聯調查團將來東北調查的消息告訴了他。馬占山聽到這一消息,極為振奮,認為時機已到,遂決定率領抗日部隊出走。

4月1日晨,他率領第三旅官兵二百餘人,攜帶兩署並防印信、重要文件、軍餉、辦公費及重要物資,"乘夜色迷茫,晨星未墜,逕趨北門,拔關而出",於7日抵達黑河,通電反正。

再舉抗日旗幟

馬占山脫出日本人的控製後,重新舉起抗日大旗,馳騁於東北邊陲的抗日疆場上。

在黑河,馬占山重新組織了黑龍江省政府和軍署機關,並以東北邊防副司令兼省主席名義,通令各縣:所有行政係統,一律聽從黑省政府之領導,"違者以叛國論罪。"接著,他將綏蘭路的部隊調回嫩江,加強與黑河方麵的聯係;將原竇聯芳所率的五個保甲大隊,改編為三個步兵旅;電召潛居呼倫的苑崇穀和在齊齊哈爾的暫編第二旅速至黑河待命。

5月初,他返回海倫,聯合黑吉兩省抗日義勇軍進攻哈爾濱。此時,活躍於黑省東部的民團、抗日義勇軍計有七萬餘人。他們聯合省內各縣抗日力量,成立了黑龍江救國軍,並一致推馬占山為總司令。15日,他兼任前敵總司令,與副總司令吳鬆林,前敵總指揮石蘭斌一道統率三軍,向哈爾濱方向挺進。23日,由於馬部出敵不意,在呼蘭地區將日寇打得大敗,一氣將敵驅至鬆花江邊。不料,作為內應的馬占山舊部程誌遠,在關鍵時刻為日寇收買,叛國投敵,率部反戈回擊,切斷了呼海路上的各支抗日部隊,援救了退哈之日軍。

潰退的日寇得到程部叛軍的掩護後,即向馬占山部發動了強大的攻勢。由於敵強我弱,馬部傷亡很大,突圍後轉入興安嶺,但日寇尾隨緊追,不久,馬部又被重重包圍。一場激戰,部隊被打散,傷亡慘重,馬占山後來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我隻剩十一粒子彈,加其餘五人,子彈也不足百粒,他們搜山,我們藏於樹內。眼見有八個日本兵托著槍,凶神似的,一步一步搜來。……我們看他們行近,一槍一個,將八個全打死,又拾起他們的槍,用他們的子彈,打出重圍。"

馬占山突圍後,收集餘部不到百人,潛入大青山,以草根樹皮充饑,曆盡千辛萬苦,在密林中輾轉了五十多天,才脫離險境,到達龍門縣。在龍門縣聯絡各路義軍,於10月16日兵分三路攻打齊齊哈爾,但終因敵強我弱,兵力分散而節節敗退。緊接著,他又將各路義軍集結於拜泉、明水、青岡、巴彥、伯河等地,擬於12月初分六路進擊黑省敵寇。但由於事先暴露了計劃,日寇先發製人,集中重兵,分七路向拜泉進逼。馬部與蘇炳文部被敵分割,互相不能應援,12月3日,蘇炳文、張殿九部戰敗退入蘇聯。不久,馬部孤立難支,也被迫退入蘇境。

先後進入蘇境的馬占山、蘇炳文等部抗日官兵,共有三萬餘人。後經兩國政府商定,分八批借道新疆,轉回內地繼續抗日。他們回到新疆後,即被國民黨政府改編為新疆地方部隊。馬占山、蘇炳文等高級將領,在遊曆了蘇聯、波蘭、德國、意大利、印度、新加坡後,於1933年6月6日,經香港回到上海。

在上海期間,馬占山見熱河失守,長城抗戰失敗,華北危急,決心"請纓"再戰。當探知蔣介石在廬山,他便親自上廬山找蔣。在蔣接見時,他劈頭就說:"我這次找蔣委員長是來要碗飯吃的……"弄得蔣介石十分尷尬,便委任他一個軍事委員會委員的空銜,每月薪俸大洋五百元。請纓不就,卻獲得蔣介石的"恩賜"俸祿,馬占山哭笑不得。不久,便離開南方,回到他的家屬住地天津。

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馬占山從天津趕到南京,向蔣介石請命抗戰。是年8月21日,他被蔣任命為東北挺進軍司令,兼管東北四省招撫事宜。他受命後,非常興奮地對隨從張鳳岐等人說:"你們今天也要殺敵,明天也要殺敵,這回敵人殺到我們頭上來了,趕快收拾,隨同我到前線上殺敵吧!"24日,他到達大同,即著手以劉桂五的中央騎兵第六師和李大超的國民兵團為骨幹,編組挺進軍,成立挺進軍司令部。在大同時,他重視開展政治攻心戰,瓦解偽軍,先後招撫和收編了大量偽蒙軍,壯大了挺進軍的力量。

陰山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為東西走向,西起狼山、烏拉山,中為大青山、灰滕梁山,南為涼城山、樺山,山間埡口自古為滿北交通要道。日本帝國主義要侵入大西北,必須橫跨陰山。在這一帶,馬占山率挺進軍與日偽軍進行了一場拚死血戰。1938年3月初,日軍分三路包圍駐在準噶爾大營盤一帶的馬占山部。馬率部突破敵人的包圍圈,采取由內線作戰改為外線作戰的戰略方針,沿黃河一帶轉戰陰山山脈,不斷襲擊日偽軍。16日夜,他親率所部,以奇襲方式進占河口鎮。17日晚克複托克縣城,乘勝擊退三路來犯之敵。4月1日,他率部由高隆渡口過黃河,向敵軍後方歸化、武川及百靈廟挺進。10日,夜襲平綏線察素齊車站,俘虜眾多偽蒙官兵。馬占山親自對俘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說:"蒙漢一家,同是中國人,勿受日本人的欺騙,要切記'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一句話;如果甘心附敵,為國人所棄,亦國法所不容。"對這些俘虜的處理,采取"留去自便"原則,留者歡迎參加挺進軍,去者發給盤費,釋放回家。這種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後來,不少蒙族人員都前來參加挺進軍。

15日,馬率部逼近張北敵人老巢,日寇慌忙調晉甫、晉北四個師團兵力,從陰山山脈中段而來。兩軍相遇,連續激戰七晝夜後,馬率部退往固陽一帶。不久,馬部被追擊之敵四麵包圍。正在臥病中的馬占山聞訊後,立即翻身躍起,不顧警衛人員的攔阻,親率部隊奮勇衝殺。此時,敵機投彈如雨,他的警衛排長和身邊的警衛人員全部犧牲,隨從指揮官蓋克敏也被炸彈震昏,馬仍然指揮部隊頑強拚殺。戰至下午5時,終於突出敵人的重圍。

到大青山不久,馬部又遭到敵人的重重包圍。他指揮部隊與敵血戰八晝夜,在榆樹背一戰中將敵擊退,才得以突圍。5月初,他率領全軍經五原渡過黃河,抵達陝西府穀縣。這時,蔣介石將他的部隊劃歸西北行營胡宗南統轄。

為政講德識大體

是月中旬,他帶領參謀長戴齊仁、秘書鶴齡,交際科長杜海山、副官張鳳岐等人,到重慶去請示蔣介石關於部隊的補充和今後作戰部署等事宜。8月下旬,由重慶返回時,他想到挺進軍的作戰和輜重運輸曾多次得到延安方麵的援助,因而決定途經延安晉見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當他行至距延安五十裏的稻草鋪附近,忽見路旁有許多山雞,頓時引起他的興趣。他操起獵槍,瞄準飛舞的山雞,"呼"的一聲,隻見山雞應聲而落。正當大家高興時,忽又聽到一聲巨響,獵槍筒猝然爆炸,他右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全被炸斷。此後,他昏昏沉沉地被陝甘寧邊區政府的救護車,送進了延安醫院。

他出院後,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專門召開了歡迎晚會。毛澤東主席代表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致歡迎詞,熱烈歡迎抗日名將馬占山將軍來延安訪問,並對馬占山將軍的抗日行動,給以高度評價。此後,他在延安住了一段時間,通過訪友和參觀,對延安的一切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直到9月下旬,他才抱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向延安惜別。

馬占山回到府穀後,著手重新整編部隊,健全組織,堅持抗日鬥爭。時隔不久,馬占山被蔣介石委任為第十二戰區副司令,率部防守黃河右岸,在左起胡四太行、右至馬棚區地區布防。1940年5月3日,國民政府再度任馬占山為黑龍江省主席。此後,他就以此身份進行抗日複土活動。

馬占山率部在府穀的哈拉寨住了七年之久。在這期間,雖然困守黃河,但他對當地的建設,特別是文化、慈善、教育等方麵,是比較重視的。他在那裏建築了書院、育嬰堂等,特別是他為紀念抗日犧牲的烈士修建了"忠烈祠",頗受當地百姓的稱讚。傅作義將軍還親自為"忠烈祠"題詞:"浩氣長存",鄧寶珊將軍題詞:"碧血有痕留戰壘,青年無語拜碑亭"。當地百姓為感謝馬占山所做的有益於人民的事,特意為他立了一座"德政碑"。

他對部隊訓練抓得很緊,對部隊軍紀管束極嚴。對於嚴重違犯軍紀和損害老百姓利益者,都要在廟前敲鍾召集群眾,當眾宣布罪行,然後用牛車將犯人送到刑場槍決。所以當地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哈拉寨的牛車坐不得,大廟的鍾聲聽不得!"

致力北平和平解放為民再立新功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為搶占東北抗日勝利果實,設東北行營和保安司令部,馬占山被任為委員。9月初,他受蔣介石之命,率部配合傅作義部進犯綏東和察西等解放區。不料,他的部隊渡過黃河,第一次與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打仗,就在平綏路柴溝堡一帶被打得大敗。不久,他就請假去北京治病。1946年10月,他被調任東北副司令長官,但他仍在北平養病,未去就職。後來,在蔣介石幾次動員,熊式輝、杜聿明多次電催下,他才於1947年4月17日到達沈陽。20日,在市府廣場召開的歡迎大會上,他接受各界贈給他的抗日"民族英雄"大錦旗一麵。

在職期間,他深感自己這個掛名副司令,連動一兵一卒的實權都沒有,而且自己助紂為虐的行徑,使得過去的影響,很快煙消雲散。到衛立煌上台後,東北形勢更是急轉直下。他認為大勢已去,蔣介石必敗,於是以治病為名,於1948年10月下旬,乘機飛往北平。

天津解放後,蔣介石用飛機接馬占山去南京,馬拒絕南逃。傅作義部隊裏的三位師長,慕新亞、欒樂山、劉化南,都是馬占山的舊部,關係極為密切。馬占山拒絕南逃,也是想為他們留一條後路,同時認為有了三個師的兵力,可以隨時應變。一天,慕新亞到地安門找他請示應變措施時,他對慕說:"南下咱們不去。""告訴欒樂山、劉化南,堅決不能走!"不久,馬的好友蔡運升陪同華北法學院俄語係教授王之相來找他,王與馬一見麵,就對馬談到對時局的看法,和平解放北平的重大意義等問題。最後王對馬說:"馬將軍可以借助友誼關係,勸告傅作義將軍放下武器,接受和平,北平人民將感念不忘!"馬占山聽後很受啟發,高興地對王教授說:"你來得很好,說得對,咱們以後再談。"

馬占山和傅作義是"拜把兄弟",關係密切,他與王之相會麵後,便去見傅作義。傅見馬占山抱病前來,就對他說:"您是旁觀者清,今天抱病前來,我很感動,咱們好好談談!"馬占山當即講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認為和平解放北平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勸傅作義早下和平交出北平的決心。此後,他又接受北平中共地下黨的要求,邀請鄧寶珊來平,一起勸傅作義和平起義。當傅作義接受和平談判,考慮談判代表人選時,馬占山又向傅作義建議,派鄧寶珊去比較適宜,傅采納了他的建議,從而促進了和談的順利進行。1949年1月上旬,傅、馬、鄧經過多次商議,決定響應和平號召,宣布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6月初,他接到毛澤東主席托人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出席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他非常激動,但因癌症纏身,沒能參加會議。對此,他深覺遺憾。11月,他見自己的病轉重,叫女婿陶英俄代筆,留下了感人的遺囑:"……我親眼看見我中國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之領導下,全國人民獲得解放,新民主主義已順利實現,人人安居樂業。我生平中之新型國家,已建設起來。我雖與世長離,但可安慰於九泉之下。我囑爾等務須遵照我的遺囑,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領導下,誠心誠意去為新中國的建設努力奮鬥到底,實事求是做事為人,不可稍懈。"

1950年11月29日,馬占山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逝世於北京寓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