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芷江新發現 毛澤東畢業檔案 組圖

(2012-01-10 06:37:07) 下一個




《教育公報》封麵。





《教育公報》刊登的學生名單(局部)。

1月8日,記者從芷江侗族自治縣獲悉,該縣檔案館發現毛澤東在湖南一師畢業時的部分“原始畢業檔案”:即由中華民國教育部於民國七年(1918年)七月十九日核準谘複湖南省長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本科第一部第六、七、八、九、十班學生畢業名單”。

五年前,芷江檔案館曾向社會公布過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二年級三班(後改為第一部第八班)讀書時的“原始學籍檔案”,受到廣泛關注。

此次向社會公布該館收藏的該份名單刊登在94年前中華民國教育部編輯發行的、中華民國七年十月二十日出版的《教育公報》第五年第十三期“紀載”項第50至51頁:“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本科第一部第六、七、八、九、十班學生畢業名單(查此案業經本部於七年七月十九日核準谘複湖南省長)”。這裏的“本科”與現代大學的“本科”是否相同相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因為當年國家尚未有明確的學曆學位規定。但毛澤東確實是經當時民國教育部批準認可的湖南一師本科第一部的畢業生。該份原始檔案記載的“畢業名單”後有個“附注:本案內楊清、龔啟莘、田士清三名應再行核辦”。由於這3名同學名字與一師上報教育部備案的名字有出入,因而在七月十九日的批複中未能通過教育部的審查;後經湖南一師呈文解釋澄清,教育部才於八月二十九日再次行文批準3人一起畢業。由此可見,毛澤東他們畢業時的學籍檔案管理是十分嚴格的,教育部批複的湖南一師本科第一部畢業生名單應是準確無誤、容不得半點差錯的。

從該冊《教育公報》所載內容來看,它屬於現代檔案工作中比較規範的“文件匯集”,應該是一份名副其實的“曆史檔案”。該份曆史檔案保存至今已有94年時間,呈右開書本形狀,長23.7厘米、寬17厘米、厚0.9厘米。封麵文字從右至左豎排,依次為“中國郵務局特準掛號·電話·出版日期等”;封底上半部分為“本報價目表”;下半部分從右至左依次為“編輯者、發行者、電話、代售處、印刷所等”。

封麵封底紙張呈藍灰色,比內頁紙張厚一倍;內頁紙張與封麵封底一樣,均兩麵印字;封麵上部有4處蟲蛀小洞、一小塊灰黑色汙漬,脊背的中間及上下頂部有3處較小破損,均未傷及文字,保存品相基本完好。封二後為“教育公報第五年第十三期目錄”,目錄共有3頁6麵,每個頁麵中間印有一條較細的波浪線將頁麵分為上下兩部分;目錄依次分為“命令、法規、公牘、報告、紀載、譯述、附錄”7大項,正文中每項的頁次單獨編製,互不連貫,例如“命令”為1—6頁,接下來的“法規”又為1—5頁等。雖然保存至今已有94年時間,但字跡依然清晰可辨。全書包括封麵封底加刊誤表和各種廣告在內共98頁。

芷江縣原檔案館館長唐昭軍表示,該冊原始畢業檔案的發現與公布,對深入探討和研究青年毛澤東的學識學曆水平,正確區別誰是毛主席的同班同學、同年級同學及同學校的校友提供了一件準確的證據,對推動和促進民國教育史、民國師範史、民國學曆學位製度史的研究,必將產生更多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