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第一師團又名東京師團,於1888年5月14日由東京鎮台編組而成。
通稱:玉。
編成時期:1888年5月14日
編成地:東京 補給軍區:東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萊特島
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4方麵軍
所屬步兵聯隊(編成時):第1(東京),第3(東京),第49(甲府),第57(佐倉)
所屬步兵聯隊(投降時):第1(東京),第49(甲府),第57(佐倉)
師團編製:
一、第1師團( 昭和12年(1937年))
師團司令部(東京)
1、歩兵第1旅團(東京)
歩兵第1聯隊(東京)
歩兵第49聯隊(甲府)
2、歩兵第2旅團(佐倉)
歩兵第3聯隊(東京)
歩兵第57聯隊(佐倉)
3、騎兵第2旅團(習誌野)
騎兵第1聯隊(東京)
騎兵第15聯隊(習誌野)
騎兵第16聯隊(習誌野)
騎炮兵聯隊(習誌野)
4、野戰重炮兵第3旅團(國府台)
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國府台)
野戰重炮兵第7聯隊(國府台)
野炮兵第1聯隊(東京)
5、師團直屬
橫須賀重炮兵聯隊(橫須賀)(注:要塞炮兵)
高射炮第2聯隊(國府台)
戰車第2聯隊(習誌野)
工兵第1聯隊(東京)
輜重兵第1連隊(東京)
主要武器裝備(1937年):
輕機槍約360挺、重機槍約110挺、重擲弾筒約342個、十年式擲弾筒14個;
92式70mm大隊炮18門、41式75mm聯隊炮12門、37mm速射炮24門、97自動炮18門、輕戰車(坦克)30輛、輕裝甲車7輛、九五式75mm野炮12門、105mm榴弾炮24門、四年式150mm榴弾炮12門。(不含橫須賀要塞炮兵)。
二、菲律賓戰役(1944年)
師團司令部(東京):片岡薰中將
歩兵第1聯隊(東京):揚田虎己大佐
歩兵第49聯隊(甲府):小浦次郎大佐
歩兵第57聯隊(佐倉):宮內良夫大佐
捜索第1聯隊(東京):今田義男少佐
野炮兵第1聯隊(東京):熊川致長大佐
工兵第1聯隊(東京):原準一中佐
輜重兵第1聯隊(東京):朝倉好信大佐
第1師團通信隊
第1師團兵器勤務隊
第1師團野戰病院
第1師團防疫給水部
主要兵器為,輕機槍約260、重機槍約114、重擲弾筒約243、歩兵炮18、速射炮12、41式75mm山炮12、105mm榴彈炮18,38式75mm野炮9。
三、本土決戰機動部隊第201師團(1945年4月)
歩兵第501聯隊(東京):染穀満蔵大佐
歩兵第502聯隊(甲府):山下誠一中佐
歩兵第503聯隊(佐倉):岩瀬武司中佐
主要兵器(每個聯隊):步槍2067、手槍136、重擲弾筒112、輕機槍108、重機槍48、衝鋒槍96、41式75mm山炮4、120mm迫擊炮16。
野戰炮兵第216聯隊:勝沼靜中佐。38式野炮(75mm)24、91式105mm榴弾炮24。
迫擊第216聯隊:塩田一中佐。步槍6、手槍142、120mm迫擊炮36。
第201師團速射炮隊:浜田春生少佐。步槍126、手槍1、1式機動47mm炮12
第201師團機關炮隊:梶井勝美大尉。步槍128、4式雙聯裝20mm高射炮9
第201師團工兵隊:高木博少佐。步槍891、輕機槍2、噴火器16
第201師團輜重隊:福瀬悅夫少佐
第201師團通信隊:高橋俊夫大尉
第201師團兵器勤務隊:
第201師團第4野戦病院:
合計:24門105mm榴彈炮,24門75mm野炮,36門120mm迫擊炮,還有9門雙聯高射炮,12門47mm速射炮,336個擲彈筒,16具火焰噴射器,470多挺機槍,288支衝鋒槍,8000多支步槍、手槍、馬槍。另外還有裝甲車、火箭筒等各種武器。總兵力約2萬人。
簡史:
從滿州到萊特,到全軍覆滅
1888年5月14日以舊的東京鎮台為母體而改編,第1師團作為日本帝國陸軍曆史上曆史最悠久的師團而誕生了。1894年甲午戰爭(日方稱之為:日清戰爭)中,在我遼東半島登陸,參加了進攻金州城和旅順的戰役。
日俄戰爭中,最初所屬於第二軍(軍司令官:奧保鞏大將。“鞏”字實為“鞏”下麵加個“革”字。此人在當時並非長州藩軍閥係,也不是薩摩藩軍閥係,能在名將入雲的當時嶄露頭角實屬不易。並且指揮作戰可以不要參謀長,是個不折不扣的將才,有機會再詳述),參加了金州/南山的攻堅戰。之後被配屬於第3軍(軍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將),再次回到前線參加攻克旅順的戰鬥。具有對比性的是,在甲午戰爭中隻花了一天就攻下的旅順,在日俄戰爭中不僅僅是勉強攻下,而且師團的主力損失大半,幾乎被打殘了。
日本的明治末年到大正時期為止(1890年前後到1920年前後),擔任首都東京的警衛工作。
1934年後,日軍內部“皇道派”和“統製派”關係急劇惡化,統製派首腦人物陸軍軍務局長永田鐵山少將在辦公室內被皇道派青年軍官砍殺。
永田事件之後,統製派幕僚軍官為了打擊皇道派的囂張氣焰,於1935年12月趁陸軍人事定期調整之際,把第1師團師團長、鐵杆皇道派成員柳川平助調任台灣駐屯軍司令官,接著又命令駐守東京長達30年之久的第1師團調往滿洲。第1師團是皇道派的大本營,這一決定無異火上澆油,一下子激怒了皇道派的少壯軍官,促使他們加快了“異動”的步伐。
1936年1月,岡田啟介內閣因政友會提出不信任案而倒台,日本政局出現動蕩。同時,第1師團軍法會議開始公審相澤中佐。皇道派少壯軍官錯誤分析了形勢,認為公眾輿論對公審持批評態度,趁此局勢動蕩之際,政變“有九成勝利的把握”。此外,第1師團將在3月開赴滿洲,因此政變必須在2月底之前發動。
1936年2月22日,師團前往滿洲駐屯的命令被頒布,其中就有第1師團。有人認為,這是上層有意將那些叫囂著“清君側,絕對王權以及昭和維新”的少壯派軍官遠遠調離中央,是為了阻止軍人參政。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的軍官以第1師團的第1聯隊和第3聯隊為基幹,集合了軍官21人,軍士94人,士兵1358人,分成若幹隊,按照預訂計劃,開始行動。舉世震驚的“二·二六事件”爆發。叛亂士兵殺害了內大臣齋藤實、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和大藏大臣高橋是清,重傷天皇侍從長鈴木貫太郎,之後占據永田町一帶達四天之久。
28日,在天皇的一再催促下,猶豫不決的軍部終於下了鎮壓的決心。陸軍次長杉山元得到天皇同意,發布了《奉敕命令》指示戒嚴司令官迅速使占據三宅阪的軍官及部下撤離現場,歸複各所屬部隊。奉敕命令隨後正式傳達給第1師團。戒嚴司令部決定29日完成鎮壓的準備工作,並開始討伐叛軍。
參加鎮壓政變的部隊有近衛師團和第1師團各7000人,另外從仙台和宇都宮調來了第2、第14師團所屬部隊6000人,總數近24000人。
叛軍此時已在嚴冬中堅持了3天,疲憊不堪,士氣消沉。在聽到廣播、拾到傳單後,紛紛脫離了叛軍,返回原部隊。策動叛亂的軍官見大勢已去,也未加以阻攔。這些軍官隨後被戒嚴部隊拘捕,集中到陸軍省大院。7月5日,軍法會議判處在政變中起領導作用的磯部、香田等17名軍官死刑。事變後,第1師團按原定部署被調往滿洲。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第1師團的主力被部署在孫吳、齊齊哈爾、北安,擔任北部滿洲的防禦,參加了察哈爾作戰。1939年與蘇聯的諾門坎事件中,從第1師團中抽調了野炮兵第1聯隊以及各個步兵連隊的速射炮部隊。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在與蘇蒙軍作戰中遭受嚴重損失,但是師團主力在正式與蘇軍交鋒前,就受命停止了進攻。之後為了防衛蘇軍,繼續駐屯在滿洲。
1937年11月,第1師團留守部隊和預備役人員組建第101師團,並投入武漢會戰。1940年8月(昭和15年)第1師團的歩兵第3聯隊用於組建第28師團,第1師團成了三單位師團。
1941年第1師團參與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成為第一批被加強重武器的精銳師團,全師團總兵力接近3萬人,達到曆史頂峰。《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日本戰略開始向南方轉移,關東軍部隊開始逐步撤出滿洲,調往其他戰場。第1師團奉命調回日本本土。在滿洲留守的第1師團部分部隊和獨立混成第73旅團合編成第123師團(1945年8月被蘇聯紅軍殲滅)。
1944年第1師團奉命前往菲律賓參與捷號作戰計劃,出動時,所有自動炮和裝甲車均被未前往,炮兵也僅有滿編時期的50%左右,全軍總兵力約1.3萬人,不足滿編時的一半。
留守部隊於1945年4月(昭和20年)被編為本土決戰機動部隊第201師團,其兵力約2萬人,裝備兵力均強於參加菲律賓戰役的第1師團。從這個意義上說,參加菲律賓戰役的第1師團是頂著花架子,而保留在本土的機動部隊第201師團才真正繼承了第1師團的衣缽,是真正的精銳力量。
1944年11月1日,第1師團奇跡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登陸,準備北上以卡裏格拉為據點進攻塔克羅班。但是在東岸登陸的美軍已經完全占領了塔克羅班地區。11月5日美軍和第1師團在李蒙峽穀遭遇,在之後的50天內,第1師團和美軍互有攻守,呈膠著狀。然而最終第1師團因補給不利,無奈撤向李蒙峽穀的西側的坎奇伯特山中。12月25日,第14方麵軍司令官的山下奉文大將下達了“自給自足,永久抗戰”的命令。第1師團奉命轉移到色布島上。1945年1月,撤離該島。萊特島登陸時有1萬3千名士兵的第1師團此時隻剩下約800名士兵了。
曆任師團長:
1 三好重臣(1888年5月14日----1890年6月7日)
2 山地元治(1890年6月7日----1896年10月14日)
3 奧 保鞏(1896年10月14日----1897年10月27日)
4 川村景明(1897年10月27日----1901年4月2日)
5 貞愛親王(1901年4月2日----1904年7月10日)
6 鬆村務本(1904年7月10日----1905年2月6日)
7 飯田俊助(1905年2月6日----1906年2月3日)
8 載仁親王(1906年2月3日----1911年9月6日)
9 木越安綱(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0 一戶兵衛(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1 仙波太郎(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12 本鄉房太郎(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13 河合 操(1917年8月6日----1921年1月6日)
14 西川虎次郎(1921年1月6日----1922年8月15日)
15 白川義則(1922年8月15日----1922年10月20日)
16 石光真臣(1922年10月20日----1925年5月1日)
17 和田龜治(1925年5月1日----1928年8月10日)
18 熺英太郎(1928年8月10日----1929年7月1日)
19 真崎甚三郎(1929年7月1日----1931年8月1日)
20 林 仙之(1931年8月1日----1933年3月18日)
21 森 連(1933年3月18日----1934年8月1日)
22 柳川平助(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3 崛 丈夫(1935年12月2日----1936年3月23日)
24 河村恭輔(1936年3月23日----1938年7月15日)
25 岡部直三郎(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12日)
26 橫山 勇(1939年9月12日----1941年10月15日)
27 中澤三夫(1941年10月15日----1944年3月1日)
28 服部曉太郎(1944年3月1日----1944年8月3日)
29 片岡 薰(1944年8月3日----194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