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二十七)

(2011-12-09 13:33:22) 下一個



二十七、第二十四軍軍長劉元瑄

第24軍和筆者之前談到的11軍、20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這回既不姓馬也不姓楊,而是姓劉。四川軍閥劉文輝也是曾在四川內戰中叱吒風雲的人物,不過他畢竟略遜他侄子輩的劉湘一籌,隻能屈就於劉湘之下。24軍的前身在四川內戰中,也曾發揮過不俗的戰鬥力,但自從歸屬國民政府之後,戰力日益低落,說句難堪點的話,要評比國民黨各軍戰鬥力的話,頭一名的爭議會很大,但要說這最後一名,筆者頭一個想到的就是24軍。當然,以上評價僅屬個人結論,不代表大眾,對24軍情有獨鍾的朋友還請多多見諒。

劉元瑄,字俊琳,四川大邑人,生於1911年8月。在這劉家軍中,劉文輝的侄子特別多,比如劉元琮、劉元塘等等,本文的主角劉元瑄也是其中之一。劉文輝的兒子們年紀都太小,所以劉文輝對於劉家軍接班人的問題上,自然是準備從他的這些侄子中挑選。但是他的侄子們大都不爭氣,比如劉元琮,貪汙腐化圈地盜賣無所不幹,自然是首個被剔除侯選人名單的。劉元塘到是有點才幹,但是卻鬧分家,於是也被剔除出了侯選人名單。剩下一個劉元瑄,能力一般,為人到是比較忠厚,而且還很聽劉文輝的話,於是就成為劉家軍的接班人了。

就這樣,劉元瑄在劉文輝的培養下一路高升,五年內由一名下級軍官躍升至少將旅長。要不是24軍的兩位師長資格比較老,估計他還能升。劉元瑄在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畢業的時候,很想上前線和日本人交交手,可是24軍的駐地偏偏是離前線特別遠西康,失望的劉元瑄就隻能回到駐地找些和前線有關的報紙來看。這看報紙本來也沒什麽,了解下國軍和日本人打的怎樣啦,聽取一些感人的英勇事跡等等。可這劉元瑄他專門挑共產黨辦的報紙看,而且看的特別仔細,估計連中縫的廣告也沒忘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地下黨呢。

劉元瑄雖然不是共產黨,但是報紙看的時間長了,逐漸從同情共產黨,到理解共產黨,到最後幹脆成了擁護共產黨提出的“和平民主建國”的政策。他還辦了進步報紙,比如《新康報》,通篇的反投降、反內戰、反獨裁調子。又比如《西方日報》,請的不是進步人士,就是共產黨員。好麽,堂堂國民政府製下的西康省,弄的比共產黨還共產黨。要說劉元瑄的這些事,劉文輝怎麽不反對呢?這劉文輝不僅沒反對,反而對這位侄子很支持,因為他的邏輯是,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來和老蔣的中央政府對抗,在能保存自己實力的情況下,向外發展。劉元瑄也明白叔父的意圖,他也樂的利用這個“支持”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1947年7月,已經上了年紀的劉文輝終於有了退位的想法,但是考慮到自己的這個侄子還是太嫩,他不敢把24軍完全交給劉元瑄來指揮。於是劉文輝想了一個主意,保薦劉元瑄為24軍代理軍長。名義上是讓劉元瑄接了班,實際還是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裏。劉元瑄雖然升了官,但是一點都不高興,因為他本來是136師師長,現在雖然接管了24軍,但是頭銜上還有一個特別刺眼的“代”字。劉元瑄明白,老頭子對自己還是不放心啊。

1949年的劉元瑄已經和中共在川康區的臨時工委開始了頻繁聯絡,甚至在同年9月被地下黨員蕭紹成、李安瀾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過劉元瑄當時不知道,這個共產黨員的身份因為不符合組織手續,實際並沒有得到承認。劉元瑄不管這點,他利用職務之便,掩護已經暴露的中共地下黨撤往自己的地盤——雅安,使雅安在當時有了“小香港”的稱號。此外,他還積極推動自己的叔父劉文輝走向起義的道路。於是在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通電起義了,劉元瑄也在同時帶著24軍起義了。

1950年6月,24軍被全部並入解放軍第62軍,劉元瑄於是調任62軍副軍長,後又升任西康省軍區副司令員。轉業後,劉元瑄先後擔任西康省民政廳廳長、四川省體委副主任、四川省民革主委、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於1996年3月在四川成都病逝,享年86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