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十九)

(2011-12-09 13:00:51) 下一個




十九、第十七軍軍長楊德亮

第17軍是陝軍地方實力派的代表之一。這支軍隊在封建軍閥的掌控下長期盤踞陝西,要不是抗戰爆發,受到民族大義的召喚,我估計它還窩在那裏呢。17軍在抗戰勝利後被胡宗南的中央軍所吞並,成為了進攻陝北的炮灰。由於這個軍的戰鬥力一般,在奪取延安之後,胡宗南就把這個軍作為地方守備隊使用。於是,這個軍就充當起占據的中共政治中心延安的角色。當胡宗南集團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胡的嫡係部隊紛紛起義投誠,反到是這支出自雜牌並曾受到歧視的部隊選擇頑抗到底,這不知道是不是對胡宗南的一種諷刺。

楊德亮,字惠疇,雲南恩安(今屬昭通)人,生於1902年。楊德亮畢業與黃埔軍校三期步科,他除了在軍校任過教之外,就長期跟隨胡宗南征戰四方。在胡宗南集團中,楊德亮並不出眾,但他有著其他將領所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他是回族人。讀者或許會覺得奇怪,這回族有什麽優勢可言,平時吃菜還得單獨開夥倉,弄不好在都是漢族的軍隊中,受到歧視也不一定呢。

這還得從胡宗南的第1軍追擊紅軍開始說起。中央紅軍的長征方向是先西南後西北,胡宗南的部隊就跟著紅軍一路追到西北。當時西北地區不是有馬家軍的地盤嗎?於是楊德亮的回族身份就起作用了。為了能與馬家軍搞好關係,並且動員馬家軍投入到圍剿紅軍的隊伍中,楊德亮這位在中校團附的崗位上窩了四年的中級軍官,被胡宗南火速提拔為第5團上校團長,並且作為外交使者,去和馬鴻逵、馬步芳等地方實力派聯係。此外,胡宗南還能依靠楊德亮的身份,與當地民眾搞好關係,以獲得民眾的支持。胡宗南這時候估計也是樂的合不攏嘴了,楊德亮就像是老天賜給他的寶貝一樣,在關鍵的地方、關鍵的時間派上用場了。而與第1軍同期進入西北地區的友軍,就沒那麽好的軍民“待遇”了。

楊德亮也是想幹出些名堂來的人,既然上級給了他這個機會,自然得好好把握。身為上校團長的他,深知軍民之間的關係有如魚和水,他命令部隊嚴肅軍紀,並要求部隊尊重群眾的民俗風氣,不得任意破壞,這就給了當地民眾一個良好的影響。楊德亮的到來,還使馬家軍的將領們改變了以往對第1軍的排斥心理,這就給胡宗南在西北打下根基創造了機會。

要說楊德亮在抗戰時期的對日戰績,筆者沒有什麽可以交代的。因為抗戰八年,他都在西北,沒去前線和日本人交過手。但是,楊在大後方也沒閑著。當時日軍派遣了大批特務活動與西北,並且拉攏一批西北地區的蒙古王公。已經是191師中將師長的楊德亮,在這個時候被派到了額濟納旗,以安撫蒙王塔旺嘉布。

楊德亮可以說是不負眾望啊,他抵達防區後日夜視察防務,嚴密搜捕間諜,並深入蒙區察看地形,了解蒙民習俗。在與蒙王塔旺嘉布的幾番長談之後,終於使蒙王擺脫了恐日思想,增強了他的民族自豪感,並在曉以大義之後說服蒙王公開支持國民政府的抗日方針。蒙王則表示悔悟,改變了立場。為表達誠意,蒙王還邀請蒙古貴族、僧侶以及191師的軍官舉行了隆重的聯親儀式,並命自己10歲的兒子拜楊為義父,以結永好。你說這楊德亮雖然沒在抗日戰場上立過功,但卻對鞏固西北大後方,卻是居功甚偉啊。

胡宗南對於楊德亮的表現十分滿意,於是在1943年,又將進駐新疆的重任交給了他。楊德亮的部隊,這時候已經擴編為第42軍。在政府解決了盛世才的**政權後,楊德亮的42軍便成為了第一批進駐新疆的國軍。由於盛世才當權時的獨裁統治,激起了維族群眾的反抗。國民政府在實際意義上的收回新疆土地後,還沒能來得及緩解這種漢維矛盾,便遇上了維民的暴動,他們組成新疆民族軍,攻城略地,使得國軍連連敗退,損失慘重,這一事件史稱“三區革命”。新疆的局勢已經是一片混亂了。

楊德亮的運氣特別好,就在他的部下、他的友軍紛紛落敗,非死即俘的情況下,他本人被胡宗南保送到陸軍大學去了。楊德亮就這樣在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度過四個月,避開了戰火的硝煙。四個月後,畢業的楊德亮回到原部隊,在把爛攤子收拾完畢後,他終於被胡宗南調回自己的根據地——陝西,當起了第18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官。

胡宗南在陝西的“戡亂”作戰中,可以說是一敗塗地,損兵折將自不用說,還硬是把當局認為的“大好形勢”給破壞了。這不,繼瓦子街戰役落敗之後,胡宗南又迎來了澄合戰役的失利。該撤的撤,該斃的斃,在胡宗南一聲令下之後,兵敗的17軍軍長康莊就這樣被撤了職。而楊德亮於1948年12月,成了這支曾經是延安城防部隊的兼任軍長。

雖然胡宗南大力整頓軍紀,調整人事部署,並更換了不得力的參謀人員,但是失敗這詞總圍繞在他的身邊。就這樣,胡宗南於1949年5月被迫放棄那座他住了六年多的城市——西安。但胡宗南在屢戰屢敗之後還是想力挽狂瀾,在楊德亮的聯絡下,他聯合起馬家軍開始了對西安的反攻。楊德亮的17軍曾經是西安的最後一支衛戍部隊,此番反攻西安,他自然是躍躍欲試,一心想著雪恥。楊德亮沒有想到,被倚作主力的48師一到秦渡鎮時,還沒看見西安呢,就被解放軍打的淅瀝嘩啦,緊接著,推進到太乙宮的12師也遭到了解放軍的重創。沒了脾氣的楊德亮打到最後隻帶著兩個團的殘兵灰溜溜的向胡宗南複命去了。於是,楊德亮被撤職了。

有道是無官一身輕,此時對於楊德亮來說,撤職的結果未必是壞事。因為沒有兵權的他,覺得自己已經不用再對黨國負責了。在將軍務草草的移交給繼任軍長周文韜之後,楊德亮舉家遷往香港,從此躲開了這個是非之地。到了台灣後的楊德亮一度被任命為國防部部員,於1975年8月27日在台北病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