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十七)

(2011-12-09 12:52:59) 下一個



十七、第十四軍軍長傅正模

傅正模,原名傅正俊,字鏡磨,湖南醴陵人,生於1904年8月20日。傅正模和陳明仁、張際鵬一樣,都是軍政部講武學校出來的黃埔一期生,加上他又是湖南醴陵人,和同鄉陳明仁的關係非常親密,這也是他能在長沙起義時,成為陳明仁左膀右臂的關鍵因素。

在軍校畢業之初,傅正模的仕途比較坎坷,他先是被留校任教兩年多,在好不容易轉到野戰部隊當營長後又碰上了編遣會議,而被編了餘,最後淪落到擔任起津浦路保安大隊長的差使來了。就黃埔一期畢業生的發展情況來看,傅正模是混的較差的一位,但比他混的差還有不少,筆者會在今後提到。

1929年9月,傅正模出任第10師30旅59團上校團長。這個職務可以說是改變了他今後命運的關鍵性崗位。因為這個團在一年後被改編為洛陽行營警衛團,其後跟著行營主任顧祝同編入了國民政府警衛軍,傅正模這位不吃香的天子門生,就此進入中央軍嫡係主力部隊中,並官拜第87師獨立旅第2團上校團長。

傅正模是最早投入到與對日作戰的將領之一。早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時,他就帶著部隊在江灣於日軍撕殺,當時第2團損失慘重,但傅正模卻堅持不退,並帶著收攏的起來的幾百人打起了反衝鋒,可謂是猛將。於是在戰後的第二年,他就被提拔為36師108旅的少將旅長。抗戰全麵爆發時,擔任第83師副師長的傅正模又在忻口與日軍交鋒,他在前線督戰時不幸負傷,於是被調到後方,擔任第5補充兵訓練處中將處長,此後該補訓處改編為預備第4師,傅正模便帶著這個師投入到武漢會戰,再次與日軍拚殺去了。

根據現有史料顯示,傅正模於1941年11月調升第54軍副軍長。筆者始終沒能查到傅正模調任該職的原因,可能是人事矛盾或是權利鬥爭吧,從這個時候開始,直到1949年,傅正模再也沒能掌握過兵權。在擔任過第3軍官總隊長、上海師管區司令等職後,傅正模安然的度過了內戰的前三年。隨著時局的逆轉,他的老同學陳明仁被派到了長沙,擔負起指揮湖南境內國軍各部的指揮責任,以及湖南全省的守備任務。陳明仁到職後,想起了老朋友傅正模,便盛情邀請他來協助自己。於是就有了陳明仁接管李默庵的14軍、並任命傅正模接任14軍軍長的一幕。

傅正模應該是國軍軍史上任期最短的一位軍長。6月10日,傅正模宣誓就職,到25日就被調升為第1兵團副司令官,前後相加總共才16天,真夠“短命”的。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一“奇跡”的發生呢?原來當時的陳明仁在各方麵的拉攏以及中共地下黨的策反下顯的十分猶豫,他極需要一位自己信的過的好友來幫他出謀劃策,傅正模正是最佳人選。但14軍的兵權也不能隨便交給別人啊,於是在國防部裁軍精簡的指導思想下,陳明仁把14軍和102軍並編,並任命102軍軍長成剛接任14軍軍長。陳明仁認為,成剛是較為可靠的部屬,把部隊交給成,再把傅正模調到自己的1兵團當副手幫他出主意,是一個比較妥當的辦法。但是陳明仁錯了,就在他發出起義通電後不久,他所信任的部下紛紛叛離了他,隻有傅正模等少數人留了下來。

就在國防部對陳明仁的曖昧態度產生懷疑時,作為副手的傅正模,他的態度就顯的很重要了。於是在7月底,國防部發表了提升傅正模為湘鄂贛邊區綏靖總司令的任命,想以此來拉攏傅,達到牽製陳明仁的目的。但已有起義之心的傅正模不吃這一套,他不僅加緊動員陳明仁選擇起義之路,還將國防部的企圖告訴了陳,要陳多加防範。1949年8月4日,在程潛、陳明仁、傅正模等人的共同策劃和努力之下,湖南省首府長沙宣布和平解放了。

這個時候有一個小插曲值得一提。那就是傅正模的夫人此時尚在衡陽受到特務的監視,為了保障傅夫人的生命安全,由程潛主張在宣布起義第二天,公開宣布扣押了“匪湘鄂贛邊區綏靖司令傅正模”,使國防部認為傅還是忠心的。另一方麵則派遣特使秘密的將傅夫人轉移到桂林,這才圓滿的解決了此事。

起義後的傅正模先後擔任過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副司令官兼第2軍軍長、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成為了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員。1952年7月轉業後,傅正模被分配到武漢市政府工作,並先後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候補委員。1968年9月22日,傅正模在武漢病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