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第九軍軍長孫進賢
孫進賢,字士良,河北鹽山人,生於1907年。孫進賢出身行伍,早年服務於山東省警備旅,後來這支部隊編入第57師,而57師經過抗戰的前幾年曆練又轉變為中央軍嫡係主力,孫進賢也就由雜牌轉成了嫡係。在編入57師的時候,對孫頗為欣賞的旅長施中誠保送他到黃埔軍校高教班第五期受訓,這就使孫進賢與黃埔也掛上了號。
孫進賢在抗戰初期經曆過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他所在的部隊在被日軍幾次打殘且校尉級軍官大量傷亡的情況下,孫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他也由此做到了第170團上校團長,可以說這個團長位子是來之不易的。1943年11月,孫進賢跟著師長餘程萬擔負起了堅守常德的重任。在這次會戰中,日軍集中3個師團4萬餘人的兵力對常德城發起連番猛攻,而孫進賢指揮所部頑強的堅守陣地,戰況十分慘烈。打到12月2日,第170團隻剩下20來人,孫進賢本人也掛了彩,但是他仍舊帶著殘部在頑強抵抗。這個時候,57師總共也就剩下240人了。於是餘程萬於3日淩晨1點下達了突圍命令,留下了169團團長柴意新以及其他51名官兵牽製日軍,以保障突圍部隊的成功。孫進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跟著師長離開了這座他曾經為之拚死保衛過的城市。
餘程萬的突圍,並沒有得到軍委會或者是戰區長官部的批準,所以在戰後他被撤了差。而在常德死戰過的孫進賢沒有受到處罰,仍舊擔任170團團長,並又先後經曆了長衡會戰和湘西會戰。孫進賢跟著繼任師長李琰在這兩次會戰中出生入死,他所在的57師和74軍軍部同時獲得了榮譽旗。而同在74軍編製內的51師和58師,當時都沒有獲得過這麵旗幟。
1946年4月,第74軍軍長施中誠外調,遺缺由張靈甫接任。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孫進賢這個跟著施中誠出來的“舊臣”自然就受到了張靈甫這位新“天子”的排斥。孫進賢有自知之名,他知趣的主動申請外調,跑到山東省龍口市當上了軍警聯合稽查處的處長。五個月後,第8軍軍長李彌派遣周開成跑到龍口編組山東省警備第4旅,在部隊編組時,孫進賢出力頗多,使警4旅很快的就充實了編製,本人也和周開成成了朋友。於是在周的推薦下,孫進賢當上了警4旅(後改稱獨立旅)的副旅長,並由此成了李彌的部下。
兩年後,與解放軍在膠東周旋的孫進賢調升為新成立的新編第20旅少將旅長,不久部隊又改編為第237師,孫進賢以少將師長的身份參加了徐蚌會戰。不幸的是,原本打算在李彌集團中幹出些成績的孫進賢沒有發揮的機會,他的237師就全師覆滅了。不過他經過化裝,還是和李彌一樣突出了重圍。本來13兵團突出來的高級軍官就不多,孫進賢的歸來自然就受到了李彌的倚重,成了新組建的第170師師長。
孫進賢雖然繼續幹他的師長,但是他的不幸並沒有終止。1949年12月,孫進賢跟著李彌敗退到雲南。由於在圍攻昆明時,孫進賢的170師是打的最賣力的部隊,於是在一個月後的部隊擴編中,他被陸軍副總司令湯堯提拔為第9軍少將軍長。或許有人會問,他都升軍長了,怎麽還叫不幸啊。其實不然,他更倒黴的日子來臨了。
1950年1月14日,這一天是孫進賢正式上任的日子。這軍長的位子還沒坐熱呢,原先由湯堯製訂的反攻計劃就改成了撤往緬甸的實際行動了。根據湯堯的決定,曹天戈的第8軍和孫進賢的第9軍分為左右兩路,互相掩護的渡過元江,本來這是一個比較穩妥的計劃,但是孫進賢鼓勵他的部隊以“飛人”的速度搶渡元江。為了能早日擺脫解放軍的追擊,孫進賢一咬牙下令炸毀大橋,把上級湯堯以及傻傻的在掩護第9軍撤退的第8軍都給扔在了元江對岸,甚至還扔下一個奉命守備橋頭堡的團。這個團的團長隻得哭喪著把實際情況報告給後續趕到的曹天戈,並且跟著第8軍一起做了解放軍的俘虜。
炸毀大橋的孫進賢原以為能以犧牲第8軍為代價拖住解放軍的追擊步伐,但沒想到解放軍的另一路早已繞過元江,並且布置了一個大口袋在等著孫進賢來鑽了。經過一陣激戰,這位過江拆橋、隻做了半個月第9軍軍長的孫進賢於2月7日被迫命令部隊向解放軍投誠了。要說投誠將領的待遇和俘虜是不一樣的,孫進賢要是太太平平過著餘生,或許還能有一個好的結局。可是孫進賢的投誠是被迫為之,三天後他見解放軍放鬆了對第9軍的警惕,便鼓動部隊發動叛亂。他想帶著部隊繼續亡命異域,可他的部下卻不願意再這樣下去了。於是這次被孫進賢寄以厚望的叛亂,不到一天就被平息了,他本人則被逮捕關押。經過公審,孫進賢於1951年2月在昆明被槍決。
孫進賢的死,至少是對隔海而望的黨國政府盡了忠。可是曆史卻對這位死人開了一個更大的玩笑。或許遠在台灣的國防部隻知道孫進賢向解放軍投誠一事,而不知道他此後的作為,於是在1950年6月15日,由總統府明令公布:“陸軍步兵上校孫進賢叛國投匪,著免去官位,並褫奪前授各種勳章獎章”。九泉之下的孫進賢要是知道他那個為之盡忠的黨國,最後給了他這麽一個“待遇”,不知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