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九)

(2011-12-09 12:01:07) 下一個



九、第八軍軍長李彌

早年的第8軍是由唐生智部湘軍演變而來,由於這個軍叛來叛去的,弄到最後成了“叛軍”的代名詞了。這個番號確實有點不吉祥,抗戰爆發後,第8軍的番號轉由中央軍使用,首先用這個番號的黃傑,落得個兵敗歸德,本人叛刑不說,部隊也被番號了撤消。繼黃之後頂用該軍番號的李玉堂在抗戰初期也打的不順,先後在武漢、南昌會戰中遭到重創,後來8軍和10軍要並編,李玉堂幹脆舍棄八求十,他不要老部隊的番號了。這說起來有點迷信,不過自打李換了10軍的番號後,在湖南戰場上到是打出了威名。對於這樣的番號,大夥都是避之不及。沒曾想,由全國第一支機械化軍——第5軍分化出來的新編第11軍軍長鄭洞國就不信這個邪,既然別人不用,自己的部隊為了“轉正”,就大膽接下了這個番號。可能鄭洞國命中壓“八”,自打他當上軍長之後,第8軍此後的曆史就像變了樣似的,在反攻滇西中履立戰功,時任軍長的何紹周以及所屬多名校尉官還因此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內戰時期的第8軍(整編第8師)縱橫膠東,並以此做大為第13兵團,時任軍長的李彌發達了,第8軍的威名也就這樣打出來了。

李彌,雲南盈江人,字炳仁,生於1902年11月23日。李彌是行伍出生,起先在雲南部隊當差,因為有初中文化,被滇軍第7師師長李根沄看中,提拔當了副官,隨後又推薦到黃埔軍校,使李彌有了軍校四期步科的學籍。李彌畢業後,被派到同樣出自滇軍的朱培德第3軍教導團當排長。後來教導團長朱德在南昌起義,李彌拒絕響應,一個人從江西跑到南京報道,隨即被何應欽派遣到賴心輝的川軍第22軍當了特派員、營長等職。

1930年後,李彌又跟著接管部隊的張英接受中央的改編,當上了第59師350團上校團長。但是雜牌畢竟是雜牌,李彌所在的59師被陳誠給吞並了。就在繳械的時候,李彌振臂一呼,動員所屬部隊反抗繳械,並且奇跡般的把自己這個團拖到南昌找何應欽申訴,隨後又被何送到廬山去麵見校長去了。蔣介石對於這個可能連名字都沒聽到過的學生的行為十分震怒,當他質問李彌為何抗拒陳誠繳械時,李彌是這樣的回答的:“過去校長在黃埔軍校時,隻教過學生如何打仗,未曾教過繳械。因此將部隊帶來交還校長”。李彌的這個回答,使得蔣介石對他產生了興趣,並認為李彌是忠於自己的。於是保留了李團的建製,完整的編入了第5師。

第5師出自贛軍,李彌的到來並沒有受到這支雜牌部隊的歡迎。原來嫡係歧視雜牌,雜牌與雜牌之間也是存在歧視的。就這樣,李彌幹脆主動申請離開部隊,跑瑞昌縣當起縣長來了。當時國民黨正大肆擴編地方保安部隊以清剿地方紅軍,李彌因此又兼任了江西省第8行政區的保安副司令以及省保安第16團(後改稱第10團)團長。1936年2月,李團編入第96師,李又返回正規軍,任268旅副旅長。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李彌在雜牌軍中是比較努力的一位,這是因為在當時啊,許多在嫡係部隊服務的三期的學長和大部分的四期同學還都隻是團、營級幹部。

抗戰全麵爆發後的第二年,第96師抽調主力編入新編第23師開赴湖北前線投入作戰。李彌在這個時候升任新23師第1旅少將旅長。一年後,已經是第5師副師長的李彌又隨部隊編入了新編第11軍的序列。當時的軍長鄭洞國正想培植自己的勢力,出身黃埔卻又沒有靠山的李彌便進入了鄭的視野。李彌就這樣成為了中央軍嫡係部隊——榮譽第1師的師長。此後鄭洞國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發展出自己的派係,這就片麵的成全了李彌,使這位始終混跡於雜牌軍的天子門生終於歸了中央軍的隊。

1944年5月,國軍對盤踞滇西的日軍發起了反攻。在這次會戰中,身為第8軍副軍長的李彌比較賣命,他同始終在軍部指揮作戰的何紹周不同,李彌一直在前線,他一邊鼓舞士氣監督部隊進攻,一邊指揮炮兵部隊集中火力轟炸日軍陣地。好麽,堂堂副軍長幹起了督戰隊長兼炮兵指揮官的差事來了。奇怪的是,在戰後,第8軍軍長何紹周以及參與進攻的六名校尉軍官獲頒青天白日勳章,惟獨李彌隻得了枚四等寶鼎勳章。不過李彌也因功升任了第8軍軍長,與勳章比起來,獲得了一個軍的實際兵權還是不錯的。

內戰爆發後,李彌的第8軍被調到膠東與解放軍作戰。應該說李彌的經營頭腦還是不錯的,他在膠東三年,利用軍隊經營買賣,不僅使自己發了財,而且還用所得錢款擴充了大量的“私人部隊”。為什麽叫“私人部隊”呢?因為這些部隊大都沒有經過國防部的承認。要說李彌指揮打仗還是可以的,這在膠東三年,幾乎沒打什麽敗仗,這或許也是國防部放任對李彌私擴部隊,並最終給這些部隊授予了正規軍番號的原因吧。就這樣,第8軍由原來的三個師,竟然擴編成了三個軍九個師,李也因此升任第13兵團司令官。使李彌沒有想到的是,在1948年12月的徐蚌會戰中,從來沒有同解放軍有過決戰的13兵團,在正式決戰時卻有如豆腐渣的瓦解了,李彌本人也是落荒而逃,這實在叫人噴血。

返回國統區的李彌沒有被國防部追究責任,反而任命他為第13編練司令部(後改稱第6編練司令部)的司令官,並要他重組第8軍。鑒於第8軍軍長一職還沒有合適人選,李彌幹脆自己兼起了這個軍的軍長。此後第8軍從上海轉到湖南,又從湖南轉到四川,最後隨著大部分國民黨潰軍,在雲南暫時落了腳。李彌怎麽都不會想到,他的友軍——第74軍和第93軍起義了,他本人也在昆明成了盧漢的俘虜。好在第8軍死命的進攻昆明,迫使盧漢釋放了李彌。驚魂未定的李彌一回到部隊,就被國防部任命為雲南綏靖公署主任,第8軍軍長的兼職也正式移交給了第6編練司令部的副司令官曹天戈。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李彌卻一把火都放不了。他的第一把火——收複昆明之戰還沒打幾天,就因為解放軍的迅速靠攏,迫使他帶著部隊跑到了蒙自。此後李彌奉命前往台灣匯報戰況,脫離了此是非之地。一個月後,雲南孤軍第8軍和第26軍先後覆滅,李彌也就在台灣暫時住了下來。

1950年9月,李彌奉命前往緬甸北部改編退出國境的國民黨各路殘軍。經過整編,李彌將部隊改編為“反共抗俄救國軍滇南邊區第1縱隊”,或許是嫌名字太長讀起來太累,這個部隊在年底又改稱為“雲南反共救國軍”,李彌出任總指揮。要說“反共複國”,身處國外的李彌就應該低調低調再低調,以使部隊獲得休養生息的時間。可是他卻不甘寂寞,與反對緬甸政府的叛軍相勾結,這就使得緬甸政府忍無可忍,一方對李彌的部隊發動進攻,一方麵向聯合國申訴。而李彌一方要根據國防部的命令對雲南發起反攻,一方麵又要應付緬甸政府軍,搞的他兩麵受敵,十分被動。終於,國防部於1954年將沒有打開局麵的李彌調回了台灣。回到台灣的李彌沒有再受到重用,他先後擔任過“國大代表”和“光複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73年12月7日因心髒病突發在台北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