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四)

(2011-12-09 11:34:16) 下一個



四、第四軍軍長薛仲述

說到第4軍,最讓人熟悉的莫過於北伐戰爭時的事跡,尤其是獲得的鐵軍名號,一直被後人所津津樂道。不過這支出自粵軍的老牌部隊,在反蔣戰爭失敗後逐漸沒落,隻能淪為中央軍的附庸。抗戰時期又因為失守長沙軍長被槍斃,以致在內戰期間始終默默無聞,實在令人可惜。

薛仲述是廣東樂昌人,字力生,生於1906年6月6日。說起薛仲述不能不提起薛家四兄弟,其中老大是最出名的薛嶽,老二就是本文的主角,老三是薛叔達,老四是薛季良。薛家兄弟四人都選擇以從軍作為職業,且都當上了將軍,實在讓人羨慕。不過薛家四兄弟都能在軍人生涯中獲得成功,主要還是靠實力最雄厚的大哥——薛嶽的提攜。本文在敘述主角時,還會順帶的提一下薛家其他幾位兄弟的情況。

薛仲述在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就讀時,已經是師長的薛嶽就準備培養他在空軍領域繼續發展。果然,在薛仲述畢業後,薛嶽就幫二弟取得了留學法國學習航空的名額。待薛仲述學成歸國後,便被安排在廣東的航空學校任教。但是薛嶽屬於張發奎一派,航校卻被另一派陳濟棠所掌握,薛仲述的空軍生涯並沒如願,不久就因為受到排擠而回到了薛嶽所在的第4軍,當了特務團中校團附。

既然空軍發展已不可能,為了使毫無隊職經驗的二弟能在陸軍有所發展,薛嶽便鼓勵薛仲述投考陸大,而薛仲述也沒辜負大哥的期待,成功成為了陸大正則班十六期的學員。薛仲達在陸大畢業後,正值薛嶽榮升第9戰區司令長官,便被大哥要到長官部的參謀處,在趙子立手下當了作戰科的上校科長。此時,薛家老三——薛叔達在作戰科當中校參謀,老四薛季良在長官部特務團當少校團附,一家四兄弟,齊聚一堂,實屬奇觀。

薛嶽對自己的三個弟弟都是很照顧的。在八年抗戰中,大都安插他們遠離戰場,即便是擔任隊職時,也會使他們避免參戰。就拿老二薛仲述來說,先是被薛嶽調到第90師當參謀長,旋升副師長。長衡會戰爆發時,堂堂副師長正巧在印度接受美國顧問的培訓,到會戰結束前夕才返回部隊。相比起來老三薛叔達到是有些血性,他到中央軍校六分校當大隊長不久就被大哥提拔為151師452團團長。在增援衡陽的作戰中,薛嶽本想安排這個團當預備隊,但薛叔達不答應,幾次請戰,先後率部攻占雨母山陣地和衡陽車站,是推進到離衡陽守軍最近的部隊之一。而老四就相對安逸了,他先是當了長官部特務團的團長,繼被調任中山團管區司令,沒經曆過戰陣。

薛仲述返回部隊時,師長陳侃因為增援衡陽不利以及失守長沙數罪並罰,被撤了差,遺缺就由薛來接替。薛仲述寸功未立,就當上了師長,實在讓部下不服,但是部下也都知道,誰叫他是我們“老大”的弟弟呢。薛仲述心理清楚自己的地位是靠大哥的支持才得來的,所以為人處事都很低調,加上兼任軍長的歐震對薛時有照顧,時間一長,那些部下也就都“習慣”了。

1947年3月,薛嶽因“剿共不利”被免去了徐州綏署主任一職,薛仲述的兩個弟弟也被先後編餘,隻剩下老二帶著整編第90旅在蘇北與共軍周旋。但是薛的指揮能力實在不怎麽地,鹽南一戰,整90旅旅部被端,副旅長張曉柳、參謀長羅立被俘,薛仲達隻身脫逃。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時,第4軍全軍覆沒,薛仲述又一次幸運的逃脫了被俘的命運。這個時候薛嶽已經複出,被任命為廣東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在大哥的安排下,老二薛仲達被任命為省府幹訓團教育長,老三和老四分別出任廣東省保安第5師和第6師師長。1949年11月,薛仲述和薛叔達又被提拔為暫編第5軍和暫編第6軍軍長,薛季良任暫6軍副軍長兼暫17師師長。1950年1月,升任海南防衛總司令的薛嶽將暫5、暫6兩個軍和葛先才的暫7軍並編為新的第4軍,軍長一職由薛仲述出任。

1950年4月,西康失守的消息傳到了海南,使防守海南的國軍士氣更加低彌。對於擔負瓊西守備任務的薛仲述來說,海南的丟失隻是時間問題,到不如多想想自己的活路。當解放軍發起解放海南戰役的時候,無心戀戰的薛仲述就帶著第4軍不顧一切的向海港八所撤退,依托海路頭一個帶著殘部抵達了台灣基隆。海南一失,國軍就隻剩下台灣這一個“複興基地”了,負有戰敗之責任的薛嶽從此賦閑,老三薛叔達和老四薛季良也先後退出了軍界,隻有老二薛仲述仍在軍界堅持。他的第4軍被縮編為第4師,薛本人降任師長。兩年後又被提拔為第5軍軍長,最後在三軍聯大戰術係主任的職位上結束了戎馬生涯。1996年12月13日,薛仲述在台北病逝,享年101歲。兩年後薛嶽去世,享年103歲。而老四薛季良至今仍健在,時年98歲。與一門四將的榮耀相比,薛家的長壽更是讓人羨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