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想創業卻又沒膽量,這輩子不會有出息!(轉載)

(2011-12-22 09:34:42) 下一個



許多人想創業,可是許多人卻又創不了業,為什麽呢?

不是說實力不濟、資金不足、人脈不廣等客觀性東西受製約,其實他們中相當多的人條件相當好,但創業的念頭始終隻是他們的夢想、幻想和理想,幾年過去了,還始終未成為顯示,最後就變成了一堆空想。)

他們缺乏膽量!換句話說,他們中盡管有的人很優秀,但這都是在創業之前,一旦要邁開這一步,他們誠惶誠恐、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的心態就像小腳女人一樣,把握不住機會的結果最終會扼殺他們的理想。很顯然,一生中他們的創業念頭隻是一個縈繞在心中的夢而已,說不定,有的人還會沉浸在幻想的泡沫中自娛自樂呢。

眼下,正是創業的好時機。政策放寬、輿論放鬆,機會前所未有的在前方引領召喚,因而磨刀霍霍,躊躇滿誌者大有人在,即使前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遭遇挫折的,也不甘沉默,而正醞釀臥薪嚐膽,重振旗鼓。以往,社會輿論導向往往集中在:創業需要才能,需要機遇。為此,有些人多方拜師學藝,麵壁修煉,也有的結朋交友,積累人脈,結果激情的開始往往帶來悲情的結束,藍哥智洋營銷機構的專家認為,創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可循,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可鑒,關鍵是要有膽量,找到方法,敢於突破,再多的才能、再好的機遇也會在你畏首畏尾,猶豫不決中喪失,等到別人在生意場上笑傲江湖,你內心的不服又有什麽用呢。

君不見,在中國許多的民營企業,尤其是浙商群體,象娃哈哈的宗慶後、青春寶的馮根生、德力西的胡存中、正泰的南存輝等等。他們都沒讀過多少書,但一個個都能把所在企業引領到所屬行業主導地位,除了對市場敏銳、悟性外,還與他們的魄力、堅持和韌性有關。想當初他們創業時,周圍的輿論和環境遠沒現在寬鬆,麵對今後的未知和前景的莫測使得他們顧不上個人利益的得失,因此,他們完全是憑著沒有退路,背水一戰的膽量而最終成就事業,造就輝煌,雖然其間遭遇多重失敗和挫折,但全當這些因素是今後成功路上的點綴和裝飾,因而矢誌不渝,堅韌不拔,多年積累的膽量可以說在他們人生經曆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幾年,經常在外出差,耳聞目睹的很多事情感覺也蠻有趣,就象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許多人拚命讀書、拚命考證的目的,是希望找到好工作,好飯碗,擁有高額的薪水和舒適的環境,在一張張充滿朝氣、激情洋溢的臉上,全然沒有打算給自己造飯碗的豪氣。學士、碩士、博士,一個個出來,都熱衷於去給別人打工,尤其是給那些沒讀過幾年書的集團老板鞍前馬後使喚而樂此不疲。

他們意識中沒有創業的衝動,因為害怕失敗和風險,因而膽量不足。記得民間則流傳這樣一個成功之道:一膽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膽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科學管理或專業技術)。這是創業時期的方法排序。想當年,許多知識分子抱怨腦體倒掛,說不三不四的人發了財,言語中滿是不平和憤慨,現在看來其實也不應有非議,為什麽呢?在你安逸、穩定的環境裏別人承擔風險、忍受辛苦,他賺錢也是應該的,而你不敢冒風險,老隻是指點江山,隔岸觀火,瞻前顧後,難道機會和幸運會走進你嗎?成功者有時並不是靠專業嚴謹的知識和訓練有素的功夫塑造起來的。

國際零售巨頭八佰伴前總裁和田一夫,原來是一家蔬菜店的老板,曾是全世界商家景仰的英雄。1997年,快速擴張的日本八佰伴的意外破產使他一貧如洗。但年逾古稀的和田一夫痛定思痛後,又開始了重新創業,在南京的一次會議上,和田先生強調說,市場發展就是不斷創新和淘汰的過程,隻有永遠保持活力、持續創新的企業家和企業,才能堅強的生存下去。

誠然,白手創業會帶來許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推崇有的放矢,借力借勢整合資源和人脈,而不鼓勵冒冒失失單打獨鬥似的急功近利。要知道風險始終是存在的,不可能沒有一點風險的事業。在創業路上,假如我們過分畏懼而裹足不前,那就會喪失我們的未來。因此,建議想創業的朋友,千萬別怕,練練膽量,勇往直前,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讓我們彼此祝福,雄心勃勃圓自己一個創業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