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
2011 (417)
2012 (298)
九十七、第一○三軍軍長王中柱
第103軍是在內戰的最後一年才成立起來的,這個軍有點類似於空架子,找國防部好說歹說才弄來兩個師歸入名下,但這兩個師卻又都另有任務,還是等於一個光杆司令部,這樣的部隊,就不用去評價其戰鬥力了。
王中柱,字震聵,湖南祁陽人,生於1904年。王中柱畢業於黃埔軍校三期步科,起初在14師服務參加了北伐,後來加入了土木係,但卻始終不能擠身於核心團體,他屬於一位邊緣化的土木幹部。抗戰爆發的時候,已經是上校團長的王中柱參加了淞滬會戰。在這次會戰中,王中柱率部英勇奮戰,兩處負傷仍不下火線,這次表現到是讓陳誠注意到自己係統中的這位不起眼的角色,於是就把他提拔為少將旅長,之後還送入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一期深造,這算是對王的栽培之意吧。
王中柱在陸軍大學畢業後出任預備第4師少將師長。這個師長期擔負地方守備任務,是土木係的後備力量。後來陳誠要吞並75軍,就把這個師編了進去。王中柱到75軍後秉承陳誠的意思,以預4師為根據地,開始滲透75軍的另兩個師,到了抗戰勝利的時候,軍政部命令預4師並入16師,這在名義上看是要裁撤預4師,實際上卻是讓預4師改用16師的番號,而原來的16師則是留精去弱,選強壯者補充新16師的缺額。可能是王中柱的動作太大了點,引起了75軍一些老人的抗議,陳誠為了緩和75軍的矛盾,就把王中柱任為75軍副軍長,後來又把他調到第9補給區當副司令,使75軍老人無話可說,並最終達到了吞並該軍的目的。
王中柱對於75軍的土木化可謂功勞不小,但他卻沒能因此榮任75軍軍長一職,不免有些灰心喪氣。不過陳誠給他安排的新崗位倒也不錯,畢竟是補給區的負責人,他和同為土木係的司令朱鼎卿互相合作,掌握著整個華中地區的各部隊補給事宜,權利之大可謂空前,差使的油水也是源源不斷。這也算是陳誠對於這位著有苦勞的部下一個獎賞吧。
徐蚌會戰的失利,使國軍失去了大部分精銳部隊,於是國防部在後方開始大力擴建新軍。王中柱得到機會,開始了活動,並如願以償的得到了103軍軍長的任命狀。103軍的番號是到了,可部隊還沒來源,根據國防部的編製,103軍定為乙種軍,但開始隻有一個195師歸入名下。可問題是這個195師始終隻存在於紙麵文件上,王中柱是一個兵都沒看到。等了兩個月,王中柱等不下去了,這就親自跑到國防部要部隊,這才又要到了一個新成立的234師,這個師雖然不滿員,但至少是有了四千來人了。
有了一個師的王中柱並沒有滿足,因為他是軍長啊,堂堂軍長就指揮一個師?這算什麽事?經過再次爭取,國防部又把新成立的347師編給了103軍,至此,王中柱心滿意足的回了軍部。好景不長,隨著戰事的發展,347師又被調走了,103軍也奉命從廣東調到雲南。為此王中柱把234師師長等指揮官先派到雲南去成立前進指揮所,結果人派去了,部隊卻走不了了,因為解放軍打進廣東了,王中柱奉命指揮隻有一個師、而且還是一個師長不在情況下與解放軍作戰。
主官不齊,軍無鬥誌,103軍很快就在洪江地區被解放軍擊潰,王中柱見不能再有作為,幹脆收拾行囊,以其平身繼續所得,去香港安家了。王中柱於何時去世不詳,目前僅知1995年仍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