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四十三)

(2011-12-12 08:58:22) 下一個



四十三、第四十一軍軍長孫元良





第41軍的前身是四川軍閥田頌堯的部隊。在圍剿紅軍時期,田頌堯因為指揮作戰不利被撤了差,部隊就交給了二把手——孫震來指揮。在抗日戰爭中,41軍以自身低劣的裝備在前線與日軍撕殺,其中不乏為國捐軀的高級指揮官,比如在滕縣殉國的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就是41軍的老將。由於是雜牌,加上裝備又不行。41軍經過八年的抗戰已經大傷元氣,雖然孫震已經向中央靠攏,但仍免不了受到歧視和猜忌。這就注定了41軍的內戰史和悲劇這個詞語連上了線。

孫元良,四川華陽人,生於1904年3月5日。孫元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同期生中,他是升的比較快的一位,甚至有的朋友經過比對,認為要不是孫元良在南昌落了敗,可能胡宗南就沒今後的顯赫地位了。可曆史畢竟沒得改,雖然孫元良隻用了一年時間就當上了團長,但是兵敗南昌棄陣而逃的曆史,永遠是磨滅不去的。總算是蔣介石這位校長體恤自己的學生,秘密的把孫元良送到日本去深造,算是躲過了這一劫。

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成歸國的孫元良,一掃北伐時的晦氣,隻用了兩年時間,就當上了88師師長,並且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中揚了名,成了首批與日軍交戰、且成功挫敗日軍占領上海企圖的有功將士之一。對於這段曆史,孫元良自然是感到無限的驕傲。然而在五年後,同樣的敵手、同樣的地點,讓孫元良的88師吃盡了苦頭。尤其是當他帶著殘部艱難的抵達南京、本以為可以得到休整的時候,卻接到了在南京死守的命令。這死守就是守死,雖然孫元良得到了一安慰獎——提拔他為72軍軍長。可最終,隻有一個師,而且還是殘部的72軍不出意外的幾遭全滅,孫元良本人也是灰頭土臉的逃出了南京。這段慘痛的曆史,將永遠埋在他的心頭。

孫元良再度揚眉吐氣,那是在1944年的時候了。由於失守南京,部隊又遭到重創。孫元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直都待在後方從事軍事教育工作。於是他投靠了湯恩伯,並且成功的得到了湯的提拔,當上了29軍軍長。國民黨軍隊在經過1944年的全國大潰敗之後,日軍已是長驅直入的打到了貴州,重慶政府震動,全國人民震驚。日軍要是打下了獨山,這陪都可就危險了啊。在此關鍵時刻,尚屬完整的29軍臨危授命,奉命趕到獨山去阻擊日軍。孫元良是幸運的,因為此時的日軍雖然打到了獨山,但是並沒有繼續深入的打算,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略目的。於是,日軍撤兵了。而孫元良大汗淋漓的帶著部隊連夜趕到獨山時,發現了這個情況。於是他命令部隊立即發起反擊,將獨山方麵的日軍斷後部隊打的七零八落,平白的得到了一個大功勞。

獨山守住了!陪都安全了!全國軍民都鬆了一口氣。戰後論功行賞,孫元良自然被首推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要說這孫元良和日本人交手啊,還真就沒贏過。這要麽不贏,一贏就贏了個大功勞,而且順帶著把青天白日勳章給拿了,可真是給自己、也給提拔他的湯恩伯長了臉。可好景不長,湯恩伯在抗戰勝利後不久,落馬了。國民黨的派係之爭可不管你當年的曆史有多麽光輝,反正隻要領頭的垮台了,這下麵的人都不好過。為了尋找出路,孫元良隻得投靠自己的叔夫——雜牌軍將領孫震,並由此和41軍扯上了關係。從嫡係將軍轉到雜牌部隊當官,而且還得依靠著雜牌親戚的照顧,這實在是讓孫元良的心裏堵的慌。

在淮海戰役中,孫元良的16兵團同友軍一樣陷入了解放軍的重重包圍。好在孫元良聰明,他深刻了解到上層指揮部門朝令夕改的弊病。當杜聿明一下達突圍命令的時候,孫元良二話不說,命令關閉電台,單獨開始了突圍行動。他還真成功的突了出去,帶著幾千殘部到南京報道去了。而那些還沒行動且沒關閉電台的友軍,不久之後就接到了繼續堅守的命令,最後全都成了解放軍的“點心”。孫元良突圍後仍舊擔任16兵團司令官。鑒於41軍前任軍長胡臨聰在突圍時被俘了,抓權心切的孫元良幹脆自兼41軍軍長,親自過問41軍人事和兵員裝備問題。誰叫他是41軍的老上級——孫震的侄子呢,41軍的基層幹部隻能聽之任之。

孫元良認為,41軍雖然是雜牌,但是在他的親自過問和調教下,已經可以成為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的孫家親軍了。可他並不知道,41軍的幹部之所以如此的聽話,都是因為礙著孫震的麵子。孫元良更不會想到,在國民黨政權注定要敗退到台灣的時候,這些出身雜牌的部下都不準備繼續給蔣家王朝賣命了。於是當孫元良帶著41軍準備根據國防部的命令向西昌轉移時,部隊“走”不動了。

起先孫元良以為是部下鬧情緒,想要他發放欠餉。可沒多久他就發現,這些部下因為孫震的逃台,已經不給孫元良這位司令官的麵子了,他們已經開始自做打算。這可把孫元良給著實鬱悶了一陣,既然部隊指揮不動了,自己可不能在這裏像傻子一樣的等死。幹脆,他帶著自己的親信部隊——第60師單獨行動,脫離了16兵團。此後60師在解放軍的圍攻下全師覆滅,孫元良本人則落魄的跑到成都,搭上飛機前往台灣找自己的叔父去了。

由於16兵團未戰就宣布起義,抵達台灣的孫元良受到多次的責難。部隊不聽話我有什麽辦法,要追究責任,現在跑到台灣的將軍們都有責任。孫元良一氣之下幹脆辦理了退役手續,改行當商人去了。要說他的戎馬生涯不順的話,經商到確實挺適合他的。孫元良從一家麵館起家,逐漸做大到開了針織品公司,自任董事長。真可謂官場失意,商場得意。

作為黃埔一期生,作為敗軍之將,孫元良雖然至今仍被輿論批評、同僚職責。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與他無關了。晚年的孫元良在台北寓所安度晚年,於2007年5月25日去世,享年104歲。孫元良此生無憾了,因為在黃埔一期的同學之中,他是笑到最後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