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哀將——國民黨的末代軍長們(四十二)

(2011-12-12 08:27:58) 下一個



四十二、第四十軍軍長李振清

第40軍聞名於臨沂戰役,在這次戰役中,40軍和59軍互相配合,有力的牽製了一部日軍,為台兒莊的大捷出了一份力。指揮40軍在此戰中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龐炳勳也是一位著名將領,可就是這樣一位上將級高官,竟然在抗戰後期做了漢奸,實在令人惋惜。或許40軍就是因為背負著這樣一個名聲,而在內戰中格外的賣力,甚至到了國府在長江以北隻剩三座孤城時,這個軍還在其中的兩座城內苦苦支撐,著實不易。

李振清,山東清平人,生於1901年8月3日。李振清一幅標準山東大漢的形象,他身材魁梧,而且性格十分豪爽,加上他又是行伍出來的軍官,很了解士兵的疾苦,能做到對症下藥,很得士兵擁護。早年的李振清混跡於北洋軍閥的隊伍,後來跟了龐炳勳參加了國民軍,從此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可軍閥部隊畢竟是本性難易,國民三軍雖然打著革命的旗號,仍然是以占地盤為先。而李振清呢,也就是在曆次搶地盤的戰鬥中立功,而逐漸成為了龐炳勳部下的一名得力戰將。

臨沂作戰時,李振清的39師補充團作為預備隊使用。當龐炳勳的3軍團打到最後時,李的補充團發揮了關鍵作用。在與日軍的幾次肉搏之後,收複了丟失的陣地,並在戰後被提拔為115旅少將旅長。或許是李振清太受士兵擁護的緣故,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一直怕李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便始終將李排除在龐集團的決策圈外。這個情況一直到了40軍在太行山潰敗之後,才得到了改變。

1943年的太行山戰役,可說是重創了40軍。其中40軍軍部和39師所剩無幾,加起來也不到1000人了,到是106師的突圍頗為成功。這個師在師長李振清的鼓舞下,艱難的渡過了黃河,向軍部報了道。由於106師的建製還很完整,這自然在戰後各部整理中,受到了一戰區長官部的注意。畢竟退過黃河的部隊,基本上都沒個樣子了,許多部隊還都隻是一個空番號,隻有106師保持了建製。於是李振清就理所當然的成了40軍副軍長兼106師師長,而當蔣介石知道了106師的“光榮突圍史”後,還決定提拔李當暫編第5軍軍長。

李振清拒絕了,因為他知道,去一個自己沒有任何根基的部隊當軍長,弄不好反受部下挾製,成了光杆軍長。事實證明了李振清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在他拒絕了升官之後,蔣介石從53軍提拔了副軍長李漢章去當暫5軍軍長。李漢章到職後果然無所作為,兩個黃埔係師長壓根就不理他,最後部隊軍紀渙散,在河南弄的民怨沸騰,竟逼得老百姓端了一個師部,打死一個團長。李漢章本人被撤職查辦不說,就連部隊番號都被裁了。李振清可真有先見之明啊。

如果說1943年的太行山戰役將李振清弄進了40軍的決策層,那麽1945年的邯鄲戰役則是將李振清推上了40軍的軍長寶座。在這次和八路軍的作戰中,軍長和副軍長都被俘虜了,隻剩下他李振清資望最高,他不當軍長,誰都不服。

40軍在河南和解放軍作戰還是很賣力的,這也就鞏固了李振清的地位。可雜牌畢竟是雜牌,你再怎麽賣力也隻是充當中央軍的炮灰。這不,除了困守青島的中央軍外,1949年的長江以北就隻剩下李振清的40軍在安陽、新鄉窩著了。雖然國防部為了要40軍堅持到最後一人,給李振清增加了兩個師的番號,但李振清是想明白了,堅持下去就是守死。在起義、死戰、逃跑這個選擇題上,李振清從1948年11月一直想到1949年2月,經過四個月的苦苦掙紮,李振清決定去台灣。在將軍部事宜交由副軍長李辰熙負責後,李振清以去台灣要求補充為由,逃跑了。沒了李振清的40軍,也在繼續堅持了三個月之後,由副軍長李辰熙率領,向解放軍投了誠。

逃台後的李振清雖然被任命澎湖防衛司令,但是根本沒有實際兵權,雖然他想重建40軍,但是卻被膚覺,就連好不容易搭起來的39師也被孫立人給吞並了。失望的李振清就隻能草草的結束了他的戎馬一生,在家裏當起了寓公。1976年4月21日,李振清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病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