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上課了:一位教授的幽默智慧課堂14(轉載)

(2011-11-17 13:50:05) 下一個



第七講 農業神話與農民文化(0)

一、 由兩個農業神話說起

1、 神農氏神話

神農氏(一說就是炎帝)是傳說中農業與醫藥的發明者。據說,少典安妃在華陽登遊時,有感而懷神農。神農生下來,那是人麵龍顏,三個時辰便能說話,五天便會行走,七天便長全牙齒,三歲就開始做稼穡遊戲了。一句話,天生就是個農業勞模。當時人們還過著采集漁獵生活,神農不忍人們忍受苦難,便用木頭製成耒耜等農業工具來教人們耕作。他根據土地的幹濕,肥瘦等自然狀況來教人們種不同的作物,於是人們便開始了農業生產。他本人呢,也獲得了國家級勞模稱號-神農氏。另外,為了解決人們的飲水問題,他遍嚐水泉甘苦,為了解決人們的疾病之苦,他遍嚐百草滋味。曾一天中了七十次毒,總之,神農發揚了共產黨人一怕不苦二怕不死的精神,人們才有了幸福生活。由此神話,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其一,偉人天生不是人。

如果現在誰家生個這孩子,落地幾個時辰就會說話,那他肯定會被當作妖精給扔掉的。更何況這孩子,人麵龍顏,估計約相當於現在網絡上的恐龍們。後世文人善於講政治,講得有點過頭,把偉人們作弄得咋瞧咋不象人:大公無私了,三過家門而不入了,孩子燒壞一條腿他也不管了,老爹病危他不能回家了,總之,政治宣傳就是供普通人犯嘀咕的:這偉人他還是人嗎

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在於他能達到非人的境界!

其二,偉人都是神。

偉人不是人,當然就隻能是神了,否則我要落罵人的嫌疑了。不過,中國偉人隻能是中國的神,而不能是西方的神。因為中國的神也與眾不同的。簡單來講,中國的神是完美無缺的,而歐洲的神,毛病大了,一個一個都象問題少年:女神們,比如愛與美之神阿芙洛底與智慧女神雅典娜,爭風吃醋,動不動就翻醋壇子。男神們之間打架頭毆,拈花惹草,勾引良家少女,那作風問題大了。單說西文神話中那位至高無上的神,宙斯,還有他老婆赫拉(他們倆個約等於中國神話裏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許我孤陋寡聞,反正我沒有聽說玉皇大帝見一個漂亮女孩子就要勾引一下的,也沒聽說王母娘娘天天監視她老公的事兒。而眾神之首宙斯就不同了,見到美麗的女子,往往成為她們的俘虜, 赫拉隻好擦亮眼睛注意丈夫這方麵的行為。宙斯去找其他女子時, 為了蒙混赫拉的監視, 常化身為各式各樣的動物。 希臘北部斯巴達國王廷達瑞斯 之後麗妲 是知名的絕世美女, 有一次宙斯在天上看到麗妲沐浴的姿態, 立刻被她迷住。天神請愛神阿芙洛蒂 幫忙, 並化身為天鵝下到凡間。 阿芙洛蒂化身為老鷹, 追逐宙斯變成的天鵝, 天鵝求助般地逃到麗妲跟前, 顫抖的天鵝可憐兮兮的, 麗妲將它抱近身邊愛撫, 宙斯得遂心願,卻導致人家麗妲同誌生下兩個大蛋來。看看,維納斯同誌象個小太妹,而宙斯同誌象個街頭小流氓。所以說,中國偉人隻能是中國的神,完美無缺,沒有耍過流氓的。克林頓和萊溫斯基那樣的爛事,是有傳統的,而中國偉人不玩這個。

其三,人生大事,吃喝二字。

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食堂發展史。中國人口多,人生大事,惟吃喝二字,你看現在當官的,一個個猶如餓死鬼轉胎,老也吃不夠,可憐見的。中國曆史上,誰能解決人類的吃喝問題,誰就會被推向神壇。初民們估計也給神農唱過讚歌,雖然沒有流傳下來,但我猜, *** 是這麽個樣子-東方紅,太陽至,中國出了個神農氏。他給人民找水喝,還教人民種莊稼,他為人民謀幸福,胡兒駭呀,他是人民的大南瓜。
而後世的聰明之人,隻要把人民當飯桶,順著吃喝二字幹大事,那絕對是順應民心(當然叫順應民肚更合適),幹的大事才可能成功。李自成進河南,當時隻有50騎人馬,天助人也,當時河南正鬧饑荒。李自成在河南杞縣飯桶書生李岩的建議下,扯出了"均田免糧"的飯兜子,饑民們一聽,扯開喉嚨撒歡兒: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夠找闖王。不當兵,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這麽一叫喚,李自成手下飯桶劇增,一下子達到10萬之多。毛澤東在他的<湖南農 *** 動考察報告>中講,農民鬥地主的方式之一,就是"大示威":"統率大眾,向著和農會結仇的土豪劣紳示威,在他家裏吃飯,少不得要殺豬出穀,此類事頗不少。最近湘潭馬家河,有率領一萬五千群眾向六個劣紳問罪,延時四日,殺豬百三十餘個的事"。看到這些故事,我總憋不住肚裏的笑意:這農會,咋看咋象豬頭肉愛好者協會!事實上,毛澤東後來的革命思路也受到了豬頭肉愛好者協會會員的影響,他的土地革命,什麽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說一千道一萬,就仨字:吃大戶!毛澤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此話錯矣,革命不是請客,就是吃飯,現在依然如此,革命同誌都是這麽幹的。根本上,李自成與毛澤東是一類人,他們都是神農的學生。唯一的區別是,神農老師自己帶頭耕作,學生們嫌那事兒麻纏,就不再帶這個頭了。當然,龍椅坐穩了的學生們,還是要裝模作樣一番的。每年的孟春之月(每季被分為孟、仲、季三段,孟春是立春至雨水這段時間),皇帝,或者說國王,要選擇合適的時辰,耕帝籍田(用來供應皇家祭祀的農田)。皇帝親自用車載著犁鏵,放在陪襯的護車武士和駕車的人中間,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帝籍田親自耕作。天子推犁三下,三公推犁五下,其他諸官推犁九下(這裏插點閑話,西歐政治經濟學中重農學派的鼻祖魁奈隔著千山萬水,對中國皇帝自耕田的鏡頭向往不已。隻可惜他老兄不是皇帝,不能親自嚐嚐"犁子"的味道,但他是凡爾賽宮的禦醫。於1756年通過龐巴杜夫人,勸說路易十五模仿中國古代皇帝舉行籍田儀式,十餘年後,他又用中國皇帝親自扶犁來勸導皇太子-路易十六。促成路易十六在1768年舉行的一次宮廷典禮上,親手拿著用絲帶妝飾的耕犁模型在眾人麵前展示。一年後,也就是1769年,奧地利的約瑟夫皇帝使用一幅完全與真的農具一樣大小的犁,耕種了一塊土地。神農的這些洋學生,做的事兒很浪漫。聽說,畝產十萬斤,同時全同人民餓得呱呱叫的時代,中國一位開國元老,也親自種過一塊地的。但已遠不是浪漫了。閑話到此為止。)

神農學校還有差生,他們不再教人種地,而是隻管革命。他們站到楊白老身邊,大聲的告訴他們:你的喜兒之所以買不起資生堂的化妝品,你們全家之所以大年三十都吃不上餃子,原因就在於,黃世仁們家的悲兒買的化妝品太多,他們家吃的餃子也太多。現在,他們碗裏的餃子,炕洞底下的錢,梳妝台上的化妝品,原來都是咱的。現在的任務就是,全球無產者聯合起來,革他們的命,分他們的財,黃世仁他老婆的寧波床,也可以抬咱的家,至於黃世仁他老婆,咱就不要了,當然,去黃家小姐悲兒的牙床上打個滾兒,那將是樂不可支的一件美妙的事兒,總之,哥哥你別害羞,大膽地往前走。鬧到最後,麵對楊白老這些革命家,黃世仁們不但不敢收利息,連自己的本錢都不敢要了,楊白勞們則象黑老大,表麵客氣,骨子裏硬,點支旱煙,讓它先冒開煙,然後在吐煙的當口,對著黃世仁慢悠悠的說:怪不得,年歲大了,明年再還吧!

一句話,在這些差生的導引下,貧窮成為道德,富有就是缺德。1935年,紅軍長征到陝北,沒二話,土地改革,殺富濟貧。鄰省山西議論紛紛,土皇帝閻錫山坐不住了,也想搞肚皮革命,他在晉西21縣的防共會議上說:現在農民,不論豐年和凶歲,都是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紮。如果不告訴你這話是閻老兒說的,讀者諸君可能以為這是某個人民領袖說的。看來,光從"講話"裏,誰是真正的敵人,誰是真正的朋友,是不大分得清的。問題是我們現在還犯這個毛病,天天學"講話"。學這個的講話,學那個的講話,依我看,還不如學習閻老兒的講話。不管怎麽說,人家閻老兒為解決三農問題,也開始了改革,在3個縣7個村展開試驗。搞土地村公有,人人有地,且服兵役時其份地由村民代耕。問題是,"山西75%左右的人民均表不快",閻皇帝的土改便半途而廢了。否則,閻老兒可能是中國的歐文,不定還能提前進入人民公社,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甚或走進新時代的,可惜啊,那時的山西農民素質較高,大私無公!

其四,民本信息。

神農神話的主調是同情民之疾苦,以解決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問題作為關注的中心,據說,這孕育著後來的民本主義。當然,中國的民本主義,與西方的人本主義,那是一字千裏,絕對不同的。民本主義的內涵如下:1)民與統治者,是水舟關係。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的冷兵器時代,按人頭多寡來決定勝負,集合的民,對金字塔頂端的那個"予一人"或"寡人"來講,是根本性的顛覆力量,當然要以民為本了,就象西北放羊的孩子以羊為本,因為,錢,媳婦兒,生娃娃等,全靠羊們了!2)民本,即農本,以農為本。農業好處多多。農業是一切財富的來源和基礎;農業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農業是國家穩定的根本保障,農業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證。管子<牧民>篇裏說得好: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鑒於此,統治者總是耐心地勸民務農,不惜以身作賊-皇帝耕帝籍田,皇後去采桑。農民麵朝皇土背朝天,兩眼朝下,土裏覓食,當然就都成了陳勝所看不起的"燕雀"了。他們朝起夜睡,鋤禾日當午;民心純樸,甘其食,美其服,不睡在皇上身邊,也就沒有野心家的目標。總之,勸民務農並不單單是為了地利,也就是說,不單純是經濟目的,更有講政治的成份在內,因為農業能陶冶民的心態。<呂鑒.上農>說: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誌也。我感覺,農民種地與知識分子練書法是一個道理:陶冶情操!所以,統治者重農,就避免不了愚民的嫌疑。我們知道,統治者最害怕的是流民,現在叫盲流,也叫三無人員。民離開了土地,相當於農民集體夜遊,統治者當然害怕了。

若站在儒家角度總結民本主義,那可是貨真價實的"三民主義":君愛民-敬事而信,節用愛民,使民以時;君利民-分田而耕,輕賦稅,薄徭役;君治民-用道德教化、感化民眾,以德治國。

2.後稷神話

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和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農官。後稷的出生也比較神,據說,後稷的娘叫薑嫄。有一天,她到郊外去求神,當然不是去找普通的小流氓,更不是去找宙斯那樣的神流氓,但找什麽的神,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薑嫄在路上看到一對很大的腳印,便好奇地用自己的腳去比試。她的腳剛踏上拇指的地方,便有感而孕。總之,這神是比較神的,不象宙斯,還需要美神阿芙洛蒂幫忙才能流氓成功,可謂是真正的神不知鬼不覺。

薑嫄生下一個男孩,認為事情太奇怪了,是個不祥之兆,便想把孩子扔掉。但扔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於是便把孩子養了起來。取名為棄。中國的農民領袖,有著驚人的一致性,棄與神農一樣,打小也是一副農業勞模的小樣:模仿大人種地!長大後,更喜歡種地了(這可憐的棄兒,其名字就應了現代中國農民的處境,可憐見的),終於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種地能手,大家都跑來向他請教。堯聽說他的名聲後,提拔他為部落聯盟的"農師",估計相當於原先人民公社時代的農業技術員。舜帝時,聘請他擔任"後稷"的職務,"後稷"是什麽意思呢?"後"字,甲骨文裏寫作"育"字,而"育"字,大家都知道,甲骨文寫法,狀似婦女產子形。至於"稷",原意是穀類,即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注:穀,稷也,名粟。當然,稷也是古代農官代稱,<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裏注:稷,田正也。當然,稷,還有神的意思,穀神。西漢鄭玄<周禮>注雲:社稷、後土及田正之神。這樣一來,後稷這官職的含義可就大了去了,與後世的"挖井人"類似。總之,後稷堪稱我國最早的農官。我國有以職代名的習慣,所以,後世人隻知道後稷而不知棄兒,類似我們現在隻知道書記而不知道臭蛋兒。

後稷神話透露出的信息如下:

1)天陽地陰,父皇母後。中國文化是一種雌性農業文化。中國的偉人,都是一種母後似的人,而且男人女象。中國人不但祖國我的娘,還敢把黨也叫作娘。光叫娘不說,還幹吃人家的乳汁,典型的白癡兒,稀裏糊塗的叫娘。如果老美那邊,也出些主旋律歌曲,唱什麽"共和黨啊,我的娘啊,民主黨啊,我的姨啊,華盛頓啊,挖井人啊。。。"這世界就美妙多了。

2)江山社稷,皇天後土。這些詞之所以相傍而行,說明,兩者缺一不可。而且歸根結底,皇上得管大家吃飯。否則江山難保,皇天難成。澤東同誌搞改革,就是在食堂搞的。當然了,飯民們非正常死亡2000萬(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800萬,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陣亡2000萬。我們吃了三年大食堂,吃掉2000萬,相當於在食堂裏搞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餓得呱呱叫,可依然擁護毛掌勺,為什麽?就是因為毛大廚會在空中烙大餅,每天白米白麵的共產主義大餅就在眼前的不遠處晃動,飯民們哪能不狂熱啊。這裏講個笑話,雲南一老太,無兒無女,大食堂時期,每天要跑公家的大食堂領飯吃,可幾十裏山路呢,隻好弄個專車-小驢一頭。老太太每天起早貪黑,騎驢到食堂。問題是飯後怎麽辦?回家?可剛回家,午飯又該上路了。即使這樣,外交部部長陳毅還是找到雲南省長閻紅彥,說,歡迎外事找不到人,你們這裏還行,百姓能吃飽,拍巴掌有勁。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麽現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總要放點吃的東西,卻原來是怕大家拍巴掌沒勁。

小平同誌搞開放,其實質還是要大家放開肚子吃個夠,所以,人民那個感激啊,神州大地,處處是飽嗝聲。就在這當口,一幫子人似乎吃撐了,扯開大旗,要打倒官倒,打到腐敗。當時我大三,覺得有點玄,大家遊行,我就在後頭起哄。係裏讓我遊行時扛大旗,老實說,那時候的我長得挺乖的,外號洋娃娃,不象現在,張牙舞爪的。可是我拒絕了,不但拒絕,還說風涼話:如果其它係的同學造反,那還有情可原,如果曆史係的學生也這樣,那真是曆史的悲哀。最後我回家了,我家要割麥子了,割麥子方麵,我是把好手。鄉親們問,大學生咋不上課?那時候的百姓,還不象現在素質高,現在的百姓其碼知道當官的人人腐敗,我說同學們都去北京打官倒,懲腐敗去了。鄉親們回我一句:吃飽了撐的。我無言,站在他們那個角度,這句話絕對是真理。因為這讓我想起了魯迅,用阿Q的形象來詮釋辛亥革命。如果說我當初的風涼話,還是純理論的有待實踐驗證的話,那麽與鄉親對話完結,我就完成了自己的<河南農 *** 動考察報告>,糟得很,我痛感到曆史的輪回,國人的宿命。從那一刻起,我徹底絕望了。上帝保佑吃飽飯的人民,阿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