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國人為什麽徹底拋棄列寧?(轉載)

(2011-11-01 08:45:35) 下一個



蘇聯解體後,曆史檔案公開了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列寧在德國威廉皇帝的支持下發動的.

1917年3月(俄曆2月)沙皇就退位了。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製,而是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臨時政府武裝“奪權”。普列漢諾夫和列寧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回憶說:“我把列寧帶進了歐洲著名的、有影響的社會民主黨人的圈子中。”列寧到了歐洲,沒有在第二國際那些著名活動家中找到朋友。他與德國皇帝的情報人員建立了聯係。列寧走到這一步,是有思想基礎的。他哥哥是個民粹派。民粹派認為:“目標是正確的,手段可以忽略不計”。引用下麵這些材料,不是要貶低列寧的人格。不能把列寧當做一個普通間諜看待。而是一個大策略家。2007年底,德國《明鏡周刊》第50期以列寧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檔和十月革命旗幟為刊頭圖,以11頁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該期的標題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並附贈有關的錄像光盤。2007年是俄國十月革命90周年。過去都以為跟馬克思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有關係,現在才知道還有第三位重要的德國人物,就是德皇威廉二世.

沒有他出錢出槍,擴大革命喉舌《真理報》的發行量,列寧的武裝絕無成功的可能。《明鏡周刊》組織了六位專業作者撰寫這篇文章,披露列寧與德皇陛下的密使聯係,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製造了十月革命。文章說,列寧想要顛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解密的檔案證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合作的規模。德意誌帝國接連數年以千萬計的馬克和後勤援助支持。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就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1917至1918),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柏林用馬克、武器彈藥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德國外交部直到1917年年底至少給了列寧 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於今天7500萬歐元。文章詳盡地描述了一個愛沙尼亞的布爾什維克分子,名字叫赫爾方特Helphand,他是德國情報人員。從解密的檔案來看,是他向德國情報機構介紹列寧,建議給予資助,是他與列寧保持秘密聯係。《明鏡周刊》發掘了歐洲多國的檔案資料,瑞典、瑞士和英國的安全機關檔案,普魯士警察機關的文獻,德國外交部和俄國檔案中的備忘錄,以及瑞士銀行的流水帳單。還有當時駐節俄國的歐洲外交人員留下的日記和筆錄材料。這些密檔和曆史文獻證據確鑿,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列寧與德國政府之間的真實關係。“列寧案”十月革命前曾被揭露,由於證據不足未成立。

1917 年7月4日,曾與列寧一起在國外工作的社會革命黨人班克拉托夫在媒體上指責列寧與德國“達成某種秘密協議”,並宣稱列寧、加米涅夫、科茲洛夫斯基都是“德國派往俄國的”。臨時政府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打擊列寧。彼得格勒法院引用俄軍準尉伊爾莫列科“自首”後交代的材料。伊爾莫列科宣稱,他是受德軍總參謀部直接指派負責與布爾什維克聯係的。伊爾莫列科還公開指責列寧,他曾奉命與列寧進行過接觸。1917年7月,俄國法院下達了逮捕列寧的命令,列寧逃往芬蘭。由於赫爾方特Helphand沒有出現,列寧知道,彼得格勒法院沒有掌握過硬的人證和物證,推出的證人俄軍準尉伊爾莫列科是假的,就在芬蘭公布了一係列材料證明伊爾莫列科準尉的證詞沒有任何可信的成分,一向以嚴謹高效著稱的德國總參謀部是不會找一個隨時可能叛變的準尉來與他這樣的人物聯係的。列寧的自我辯護很有效果,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他是清白的。遵守法製和尊重證據的臨時政府就把列寧放過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14年8月1日以德國對俄國正式宣戰而爆發的,並且形成了以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土耳其為一方,俄國、英國、法國為另一方的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的世界性戰爭。1914年11月1日《社會民主黨人報》第33號上,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發表了《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反戰宣言,在列寧起草的這篇宣言中提出了“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 並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策略口號。列寧是靠這個重要表態贏得德皇的青睞的,這是他們合作的政治基礎。在列寧鼓動軍隊反戰,農民要求土地的時候,德國情報機構從各國發回的密電都報告說,列寧正在按計劃進行。布爾什維克奪權列寧上台以後,立刻與德方和談,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按照和約的內容,這些土地是永久割讓的。隻是後來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逆轉,德軍在一戰後期全線崩潰,德國成為戰敗國,俄國意外地重新收回了這些土地。以上事實已為俄國最新出版的官方曆史《二十世紀俄國史(1894—2007)》所證實。

2006年俄國總統普京提出了為11年級(相當於我們高二、三年級)的學生寫一部曆史教科書的動議。原希望索爾仁尼琴完成這一大業。但索氏年事已高,確定由安德烈·鮑裏索維奇·祖波夫組織編寫一本“非蘇聯味”的教科書。普京的秘書蘇爾科夫邀請祖波夫等人到克裏姆林宮討論並確立了寫作計劃。《二十世紀俄國史(1894—2007)》這部書是由40餘名專家共同完成的。出版前,索爾仁尼琴審閱並修改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書稿。2009年阿斯特(ACT)出版社將其印行。出版後引起轟動,不到一年再版數次。2010年6月17至27日俄國史學者潘佐夫(他參與了編寫工作)到北京做學術訪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學者李玉貞、陳鐵健等,與他就 《二十世紀俄國史(1894—2007)》一書進行了座談,進一步證實了德國《明鏡周刊》公布的史料已為俄國官方所確認,並寫進了這部新史書中。

《二十世紀俄國史(1894—2007)》從根本上認為,對於政變前後,列寧是否接受德國的資助,以進行反對沙皇政府的活動這一關鍵問題,該書的回答是肯定的。書中引用德國外交部公布的檔案詳細敘述德國威廉皇帝的計謀:設法從俄國內部尋找代理人,利用這支別動隊,從俄國內部瓦解沙皇的力量。列寧從1915年開始得到德國當局資助在俄國進行革命活動,實際上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就主張俄國失敗,堅持要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二月革命後,1917年4月3日,列寧和一些政治流亡者,得由德國特種兵幫助順利經德國回到彼得格勒。這些材料一披露,這就是為什麽俄國人徹底拋棄了列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