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幼升小擇校、小升初升學聖經:最重要問題與學校選擇!

(2010-12-03 11:48:42) 下一個
花生語: 文章詳解了在北京如何“小升初”,雖然北京和上海的教育政策有不同,但是通過作者的分析,大家起碼可以知道很多種"攻打"的方式和方法,也算值得借鑒。
前言——
2009年元月我推出“2009年幼升小擇校聖經”一文後,受到很多家長、媒體的關注。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即將展開。在數據測算、充分研究、實操總結、大量案例分析後我決定推出“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升學(擇校)聖經”一文,本文在文章結構、體例、敘述、分析等方麵與2009年的版本均有本質的不同:資料更加翔實、數據更加豐富、實例更加充分、分析更加理性、操作更加實用。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鑒於北京市目前升學政策的強烈關聯性,在這三篇中將把幼升小、小升初問題聯署分層、分級共同討論,以使文章更具獨到性、實用性、全麵性、參考性。上篇為: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升學(擇校)聖經——中篇:學區房最敏感問題與實操總攻略;下篇為:2010年幼升小、小升初升學(擇校)聖經——下篇:最疑難問題分析、解答與建議。由於時間有限、占有資料的局限性、分析角度的差異,本文在各方麵一定有很多不足甚至錯誤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以使更多的人受益、受用。


幼升小、小升初最重要問題解讀、分析與對策

提示:以下是幼升小、小升初最重要的問題,是透徹了解幼升小、小升初,順利擇校、升學的一把鑰匙,有助於家長對擇校、升學問題作出理性、科學的判斷。

一、幼升小

幼升小是幼兒園或學齡前兒童升小學的簡稱。幼升小在幾年前原本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隨著教育的改革,特別是小升初升學方式的多元化、學籍製度管理的強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變得最為重要。原因是,小升初、初升高,中學的好壞可以有一個最重要客觀標準衡量——分數,中考、高考成績好的中學可以一目了然,家長、學生選擇指向性具體而明確,而幼升小家長看不到小升初統考、看不到分數,對小學的認識隻能停留在原來的認識上或口碑相傳上,選擇時小學選取的數量具有超大海量性,選擇權大,迷茫性也就大。最為關鍵的是,幼升小不過是未來進入教育水平好的、較好的區縣好中學的跳板,家長、學生的真實目的是緊緊瞄準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學,更多的是還要看可能進入的初中、高中學校,這樣就使得幼升小擇校、升學變得迷亂而複雜了。根據目前北京的教育狀況和各階段升學的遊戲規則,幼升小擇校、升學設計的合理,可以肯定地說,能夠為孩子獲得更多、更大的機會,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幼升小又絕對不意味著隻選擇“重點”小學,若應對合理,很多情況下可能還恰恰相反,這需要區縣、學校、課外輔導、特長開發、操作技巧等的選擇與組合。

二、學籍

學籍對於幼升小的家長是第一位的概念,不真正了解學籍就不可能完整、清晰地了解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全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按照北京市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的規定,新生辦理入學手續後,即取得學籍。學校應在開學後一個月內編製新生學籍卡片和學生名冊,並將學生名冊報區、縣教育局備案。學籍與學生的入學、考勤、轉學、借讀、休學、複學、退學、開除(注:初中、小學學生不適用開除)和畢業緊密掛鉤,是學生管理的最重要依據。
學籍有三個最重要特點:
1.學籍具有嚴格區域性和獨立性。北京市加上燕山區共有19個區縣,取得任何一個區縣的學籍就執行這個區縣的入學、升學、教學、考試、評比等規定與其它區縣毫無關係。
2.學籍具有無與倫比的排他性。一旦取得某個區縣的學籍,就上學、升學本身而言,學籍具有超越戶籍、實際居住地的第一位優先性。即:在升學的時候,特別是小升初的時候,首先看學生的學籍,排在首位,效力最高,戶籍次之,實際居住地排在最後。通俗說就是,不管升學的學生是不是有某區縣的戶籍、實際的房產,隻要他(她)有這個區縣的學籍,這個學生就當然獲得這個區縣的一切相應的升學機會,而沒有這個區縣學籍僅有戶籍或實際房產的學生,在升學的機會、所受的待遇等方麵要排在有學籍學生的後麵,具有了實際的“不平等性”。
3.學籍具有取得的自由性和改變的艱難性。這一點在幼升小時至為關鍵。目前,幼升小時學生是可以在19個區縣任意自由擇校的,可以通過社會關係、考試、測試、交擇校費、共建、劃片等多種方式自由取得某區縣的學籍,不受戶口所在地、實際居住地的任何影響。學籍一旦取得,如果想改變學籍的歸屬區縣要通過:社會關係+轉學+雙方區縣教委的認證+接轉學校的認可+考試+交類似於擇校費的費用等才能獲得,以上條件必須同時具有或多數項具有才可以使學籍得以改變,耗神耗力,具有很大艱難性。
從學籍以上三個最重要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由於東城、西城、海澱在全市的教育水平領先於其他各個區縣,這三個區的學籍對於期望值高的家長、想接受更好水準教育的學生而言就很受關注了。從這三個特點我們也不難發現,跨行政區縣——也可以說跨學籍來小升初是極其困難的。學籍製度是為了適應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要求,實現就近、免試入學的保障,既給了家長、學生最大的自由裁量、選擇權又做了嚴格的限製性規定,這種自由與選擇對於絕大多數家長而言隻能在幼升小時行使,可能也是行使最方便、最自由、最低成本的時刻。
請幼升小的家長在學籍的選擇上要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孩子的個性特點、接送距離的遠近、實際成本的支出、未來中學的定位等方麵作出理性的判斷,不應該僅對東城、西城、海澱趨之若鶩,城八區中崇文、宣武、朝陽等區在某些個性化方麵也是有很多優勢的。建議家長根據學籍、戶籍、實際居住地(注:本市戶籍需要有房產證,外地戶籍沒有嚴格限製,將在“實際居住地”條目中做詳細說明。)三個方麵的規定做好交叉組合,也是可以達到特別好的升學效果的。篇幅所限,這裏不再做進一步說明,在第三篇——下篇中會有實例操作分析。

三、實際居住地:
實際居住地了解得很清楚,小升初時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根據法律的規定,實際居住地是指,連續在某處居住滿一年。對有本市戶口的學生家長,如果沒有目標區縣的學籍也沒有這個區縣的戶籍,而又想在這個區縣小升初,那麽根據規定最穩妥的是,學生的父或母擁有這個區縣房產證的房產,對居住時間沒有任何限製;對於沒有本市戶口也沒有這個區縣的學籍,卻有這個區縣房產證房產的,最穩妥的是這個房產最好已經取得一年以上的房產證;對於沒有本市戶口也沒有這個區縣的學籍,更沒有這個區縣房產證的房產,而是租房居住的家長,最穩妥的是這處租住的房子已連續租滿一年(住不住沒關係);對於有本市戶口、沒有這個區縣學籍、沒有這個區縣戶籍、也沒有該區縣產權房隻是租房居住的家長,小升初不能憑借“實際居住地”的條件讓自己的孩子到這個區縣來升學

四、小升初:
小升初,目前不僅在北京,在全國範圍都成為一個“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升學方式多樣而錯綜複雜,家長、學生都被深深地“套牢”。小升初,是小學升初中的簡稱,然而這個問題卻相當不簡單,牽涉到學習、人為、社會、製度、暗箱、規則等太多的問題,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濃縮熱點、焦點和難點。在這裏我僅從升學方式進行全麵、概括的分析,2010年小升初的家長或許會找到很多機會,幼升小的家長一旦完成孩子的入學,著手準備也會有的放矢,具有非同一般的參考價值。
1.密選:
這種方式是在小升初中家長從來沒有提到的,根據我的調查和了解,我第一次予以公布。大家都知道北京市的小升初升學方式中有“推優——也叫小派位”、有“大派位”(注:關於大派位、小派位我在下麵會有專門的條目)。在這兩種方式背後有一種方式我把它稱之為“密選”。
小派位密選:大家都知道根據北京市教委的規定,每個區縣對小學都有自己的“統測”,最重要的統測在四、五、六年級或五、六年級。這個對學生、學校是要排隊的,隻是不公開而已,隻有少數核心人知道。既然隻有極少數人知道,各個區的各個中學也是不知道的。但各個區的中學,特別是重點中學是非常想知道這個分數排名的,不說你也應該知道,他們想知道誰的學習最好。怎麽辦呢?教委是嚴格保密的,這點做得很好,應該肯定和讚賞。於是“密選”就產生了。
我先拿西城區做個假設:大家都了解,在西城區要參加小派位一個重要條件是兩年的統測成績必須達到540分以上,甲學校是這個區最頂尖的中學之一,到小派位的時候,肯定會有特別多的符合540分的學生報這個學校,事實也證明最頂尖的中學報名的學生比錄取人數多出很多,甚至幾倍。小派位的規則是抽簽,也就是凡是符合540分報考甲學校的學生都有被抽中的可能,當然落選的機率也相當大,畢竟符合條的學生太多了。
到這裏,問題就來了:既然這所最頂尖的中學既可能抽到540分的也可能抽到550、560、570、580、590的,萬一抽到低分的學生多就會影響生源的質量,能不能隻“抽到”高分而少要些低分的學生呢?顯然,電腦抽簽時是絕對辦不到的!
於是,甲中學和其他頂尖的中學就開始在抽簽前行動了:派人到某些小學了解每個班哪些學生統測分數最高(比如:前3或前5名)、哪些學生在全校最高(比如:前10或20名),當然這些分數都遠高於540分。
還有一種情況,密選不一定在兩次或三次統測完成才開始,有的學生很突出,一次的統測就遙遙領先的話也會被這個區的頂尖中學高度關注。當然,密選在統測完成後、小派位開始前是最頻繁的。
當這所最頂尖的甲中學選中分數最高的若幹學生後會做三件事:
第一,征求學生意見是否願來甲中學;
第二,如果願意來,在小派位的時候就要求這個學生所有的誌願隻填甲中學的名字,爭取被電腦“推優”;
第三,如果電腦推優沒推上,甲中學就會使用“共建”和招生機動名額予以直接錄取。有意思的是,有的學生並沒有看上這所甲中學,堅持使用別的辦法想升到更滿意的中學,最後的結果卻是進入了比甲中學差很多的中學。所以,密選的時候一旦被選上需要家長、學生謹慎斟酌。就這樣,很多頂尖的中學總能獲得最好的生源。所以在這裏建議,在學校也要爭取學習好些再好些,就多一次十拿九穩的機會。
密選建議:
A.密選製不僅在最頂尖的中學有,在區重點級別的中學也有,幼升小擇校的時候可以盡可能選擇教育質量好、數量多的中學所在的學區;
B.區重點級別的中學一般隻能在本片區小學密選,目標定位區重點的學生特別容易中選,分數比最牛的市重點級別的中學會低不少;
C.校風、學風、生源質量較好的小學(不一定就是外地學生少的小學)更受市重點、區重點中學關照。
大派位密選:與小派位密選的方式、操作完全相同,所以在學校學習好也是硬道理。沒有被其他升學方式錄取的學生,隻要你的學習成績不很差,區重點級別的中學密選的時候,被選上的機會很大的,而不必再像浮萍一樣在大派位的時候聽天由命了。
2.自選:
這個方式也是沒有任何家長透露過的。我到過很多中學,很多老師抱怨招不到好的學生,也就是說學校對“好學生”的情況不了解,也不可能在人力如此有限、時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要求學校去了解更多學生除學習以外的情況。那麽怎麽讓學校更多了解到學生的情況?綜合一些重點中學招生老師、專業老師的意見作如下建議:

A:不要僅在畢業年級,也就是6年級再向目標中學作自我推薦。重點中學小升初招生方式的回旋餘地是很大的,如果一個學生自認為學習比較好或獲得了某些榮譽或有某些特長,應該從4年級開始多瞄準幾所目標中學,經常與“對口”的老師保持聯係,比如,你學習很好,取得了學科競賽的優勝要與這幾所目標中學的教導主任或教學主任建立聯係;比如,你科技有特長,要與目標中學的科技輔導老師聯係;再比如,你有文藝特長要和目標中學負責這方麵的老師建立聯係;又比如,你獲得所在小學的各種榮譽和職務要加強和目標中學思想品德老師的聯係等等,這樣就可以不斷強化老師對學生名字的人知,老師對學生的成長、進步、優勢就會持續性了解,小升初進入目標學校的機會相當大。
一位重點中學招生的老師告訴我,6年級我們收到的學生簡曆很多,有的家長寫得還很多,老師在那麽短的時間根本看不過來,隻有書麵的材料,沒有感性的認識,做出錄取的選擇是很困難的。而有感性認識時會被首先關注和錄取的。
B.經常參加所在區教委組織的各種活動,爭取斬露頭腳,“富有一定知名度的學生我們都愛要”;
C.與上述所說的類似中學“對口”的本小學老師保持良好關係,爭取獲得向目標中學的引薦,被錄取的機會特別大。這不是走後門,而是自己的優勢特點被小學老師認可,願意為你作鋪路石。這也是學生“情商”的表現。“如果讓老師喜歡你,不上好學校都難”——西城區一所市重點小學老師對我說。
這裏要說一件事,有一位家長告訴我,她的孩子在一所不錯的小學讀書,是大隊長、班長、學習也很好還有文藝特長,她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沒有為孩子做更多的升學準備,推優落選後,沒有任何一所區重點以上級別的學校接收,隻能參加大派位,到了一所比較差的中學,孩子自尊心很受打擊,這位母親也常常以淚洗麵,痛悔對不起孩子!我要說明的是,優秀的孩子很多,機會是創造的,不要過多沿襲傳統的觀念。

3.推優:
也就是小派位。是指為符合一定條件的小學生能夠升入優質中學而采取的一種類似於選拔的升學製度,符合要求後和統測分數高低無關,所有填報誌願的學生均由計算機抽簽完成。
目前北京市公開明確具有推優製度的區是:
東城區,基本要求是連續三年三好生,參考5年級統測成績,規定推優的比例是15%,任何一所小學都是15%,2009年這個區推優成功率為80%,真正的推優的比例是12%;
西城區,基本要求是三好生,連續獲評次數越多越有優勢、5、6年級統測成績不低於540分,規定的比例是30%,每所學校都是30%,2009年推優成功率76.5%,真正的推優比利是23%左右;
海澱區,基本要求有40多項,每項打分,滿分是100分,其中獲得“幹部”資格的學生占的分數最多,學習成績占9分,規定的推優比例是普通小學11%、“重點”小學15%,總的比例是13%。2009年推優成功率66%,實際推優比例約為8.58%;
崇文區,基本條件是5、6年級統測成績大排名,前100名進入匯文中學,其他學校依據統測分數段一次錄取,總比例超過20%,每個學校沒有比例限製,完全看統測分數;
朝陽區,基本條件沒有公開,人為掌握程度,全區隻有不到100個名額,1%的比例都不到,真正優秀的中學很多不在推優範圍,推優在這個區實際沒有任何意義。

4.共建:
某些具有實力和背景的大單位和一些優質小學、中學簽有共建協議,學校每年都會給這些單位的直係子女一些升學指標,共建單位要向學校交數目不等的錢,這些錢有的由這個單位出,有的由學生家長出,統一由單位把錢給教委,教委留一部分,返給學校一部分。教育部門每年都會出一個單位共建班的名單,寫明各個區招收共建生的幾所學校。
共建隻是學校給一個考試的機會,是否能上還要看孩子自己的能力。絕大多數重點學校,在共建問題上能做足文章,既獲得共建費用又可以使招生錄取名額變得機動靈活,許多看似根本不可能錄取的學生主要就是通過共建的空間完成的。共建享有一項“特權”:不受行政區域、學籍、學生實際居住地、戶籍的任何影響。因此,社會呼籲限製共建的呼聲很高,但目前並沒有徹底解決的跡象。

5.大派位:
也就是劃片入學完全由電腦抽簽完成,從形式上看是一種最公平合理的升學方式。但由於教育質量區域性的巨大差異、學校教育的不均衡性、師資的差異性、高考製度的強力選拔性等因素影響,大派位隻有兩三年被較嚴格執行,後來被不下10種的入學方式所打壓,目前在東城、西城、海澱等教育強區以大派位方式入學的學生比例大約分別44%、33%、40%。
如今,大派位比例的高低,已被很多人作為衡量一所小學教育質量高低、生源質量好壞、家長對教育重視與否、中學願意錄取與否的標準。一所小學最終參加大派位學生的比例越低越受家長重視,因此也左右著家長的選擇。以大派位方式升學的學生,即便被本片重點中學錄取絕大部分是不能與通過推優、共建、“點招”、特長、子弟等方式錄取的學生混合編班就讀的,部分學校甚至在師資上也給予不同的待遇。
大派位,正有逐漸演變成弱勢家庭、弱勢群體、“問題”學生、信息孤島者升學方式的趨勢。

6.“點招”:
這是一種不公開、不透明卻很有效的小升初招生方式。在很多區縣,特別是在教育強區的東城、西城、海澱區存在得尤為明顯。簡單說,就是許多重點中學通過自己辦培訓班或與某個機構聯合辦培訓班或授權某個機構辦培訓班或雖不辦培訓班但定期考試等的形式選拔學生的一種獨立而“違規”的製度。說它獨立,是因為它不受任何別的招生方式的影響獨立運作且卓有成效;說它違規,很明顯這與目前的教育係列的法律、法規有明顯的抵觸。小升初所謂的亂象、家長的、學生的苦不堪言主要來自這裏,但因為它升學的有效性、相應中學的優質性使這種升學方式變得讓許多家長又恨又愛,罵在嘴上,動在學上!由於目前小學取消了升學考試,教育又不均衡,重點中學怕招不到好學生,學生又怕上不了好中學,“點招”就自然合理的誕生了。
我測算了2009年教育三強區東城、西城、海澱它們各自的“點招”名額,占各區升學學生總數的比例驚人的相似:22%到24%左右。關於這一點我將在“下篇”:最疑難問題解答中予以詳細分析,來發現、尋找這三個區的最佳機會。
在點招中,數學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英語,授課、考試的難度很大或相當大,是真正的選拔性的,完全超越了基礎教育教學大綱的要求,既然是選拔性的,即意味著多數人的淘汰,越知名的中學淘汰率越高。“點招”不僅需要家長、學生體力、時間的付出,更需要家庭金錢的付出,如果從小學一年就開始“點招”的學習,我計算了一下,上所謂頂尖的綜合培訓,花費超過10萬人民幣是很平常的。為了避免淘汰當分母,在“點招”中就產生了“占坑”。

7.“占坑”:
就是確定目標中學後,報名參加目標學校的培訓或與目標學校有關的培訓,沾上一個位置,等待參加最終的錄取考試。占坑分為:金坑、銀坑、土坑和糞坑。
“金坑”是指與最頂尖的中學錄取關聯性最大的培訓班,而且這種培訓班又確實與這所中學有最緊密的聯係,不上這個培訓班就不可能通過“點招”被錄取。
“銀坑”學校的知名度、錄取力度次之。
“土坑”指的是在重點校裏最一般的,即便上了這所中學,未來進入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學並沒有多大的把握,占這種坑的人數比較少。
“糞坑”基本就是說與升學、錄取沒有什麽關係,可對方又不明說,但又讓你交錢培訓,屬於誤人子弟,信息不對稱的家長容易上當,也是最讓人憎恨的坑兒,說白了就是陷阱,需要提防。
小升初的家長談論的主要是金坑和銀坑。我在網上看到,說北京目前有10家最值占的“金坑”,我以及我委托的熱心教育的人士做了全麵了解、調查,事實並非如此,有的已經名存實亡、有的也隻是奄奄一息已經沒有多大價值,這部分內容將在我的第三篇中做一個詳細說明,部分內容還有待核實。
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更多的升學機會,要讓孩子同時占好幾個坑,有時是金坑與銀坑相組合,一旦某個坑沒站住,就讓下一個坑接上,如此反複,博取被重點中學錄取的機率。很多小學生時間、精力有限隻選擇所占的諸多“坑”中的一、兩個去培訓,其他的隻參加考試,這也是很普遍的。這就產生了一個大問題,大量的學生占了太多的坑,很多情況下一個學生被好幾所中學同時錄取,但隻能選擇一所就讀,其他錄取的學校的名額就浪費了,又擠占了別的學生升入這些中學的機會,這種假象又進一步加大了很多培訓班占坑難、競爭壓力大、學生、家長心理緊張的現象。
因此合理而不盲目占坑對大多數學生都是有利的。在後麵的答疑中將專門解析占坑細則。

8.特長:
主要指在科技、文藝、體育三個方麵表現突出、在升學前一年內取得相應比賽、競賽名次獲得證書,經過各區縣教委特長生資格認證,參加測試合格,從而被重點或傳統對應項目中學錄取。根據北京市的規定,各種考級證書不再作為特長認證的任何依據,隻有比賽、競賽取得相應的名次才有資格獲得認證。作為一種小升初升學的方式,科技特長生在教育三強區錄取的比例、人數都是最多的,其次是文藝各項目、錄取比例最少的是體育。我計算了2009年東城、西城、海澱特長生總的錄取比例,東城區約10%,西城區11.48%, 海澱區最高為13.68%。
特長小升初升學建議:經向多位特長招生老師打探,他們提出如下建議,以提高錄取率。
A.多確定本區幾所目標學校。鎖定目標學校後,請一定找出這幾所目標學校重疊項目最多的特長,最終鎖定兩所,因為一般每個學生隻能報兩所中學參加特長測試。重疊項目多,特長培養就可以有針對性,即學一項特長即可涉及到至少兩所以上的重點中學,增加錄取的機會;
B.文藝、科技特長小學入學後開展越早越好,以便積累到5~6年級間產生與眾不同的成果獲得較好的名次;體育特長,如不是為了鍛煉身體,僅為升學考慮,應在小學三年級後開展,超過四年級再開展體育特長培訓就很難在5~6年級期間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了;
C.確定特長,取得進步、獲得名次後要多與目標中學相應的負責老師保持聯係,特長生的錄取不僅僅在6年級最後的測試時刻,很多會提前測試、優先錄取,如果到最後由於時間緊張、學生驟增即便有不錯的特長成績,可能都無法獲得測試、麵試的機會;
D.就自身的特長項目適當關注其他教育強區的對應目標重點中學,一旦未被本區重點中學錄取,其他區的特長招生時間錯開了,你的特長成績若被那所學校認可,對方願意接收你,完全可以不受任何限製的以“共建”的方式錄取你,這就看你的特長“長”到何種程度了,總之,也要用實力說話。

9.子弟:
一般是說教師的直係第二代或第三代在小升初的時候可以不經過其他任何方式,由所屬小學上報升學名單到各區縣教委備案並獲得批準就可以直接完成小升初到對應的中學升學。比如,海澱區各大學的附中、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教師子弟直接升入西城區最好的中學之一三帆中學(師大二附中初中部)等。
10.雙擁:
在部隊工作的現役軍人的子弟,可以不經過其他升學方式而直接升入對應的中學。

11.寄宿:
擁有寄宿資格的中學,在小升初的時候可以獨立招生,一般都可以全市招生,在初中階段好的寄宿學校並不多。不建議初中階段寄宿,這個時期的小孩受這個時期生理發育因素的影響情緒不很穩定、具有一定叛逆傾向,更需要家長、學校的共同配合、教育、引導。

年幼升小擇校、小升初升學聖經(上篇)

北京市2010年幼升小學校選擇獨家操作實務指南

幼升小的學校選擇,我在總結我多年的研究資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實踐和自己的親身經曆,最簡單地概括就是一句話:當受眾、作聽眾、變觀眾、別成“群眾”,才有可能出眾。

當受眾

“受眾”一詞主要用在媒體上,看書、看報紙、看雜誌、看電視、上網的人都稱之為受眾。對幼升小的家長而言,就要成為幼升小各種信息的受眾。主要做以下4件事。

1.注意閱讀在紙質媒體上的教育信息。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京華時報對教育信息的報道都是很及時和全麵的,每周這幾家報紙還有自己獨立的教育教育專版或專刊,擇其一就基本可以滿足需要了。我研究了這幾年我搜集的這些媒體的公開報道,相對於小升初、中考、高考,涉及幼升小內容的是最少的,有很多信息都是猜測性的。這些信息看似和幼升小無關,但卻有著特別緊密地聯係。因為幼升小對學校的選擇幾乎涉及到其他升學方式的所有方麵。比如,學籍對小升初的重要性凸現、各區縣重點中學招生的力度、方式的不同、中考、高考各區縣各學校的整體表現都會影響到家長幼升小選擇學校的判斷方向,因為幼升小是入學的源頭,把握了幼升小的方向就意味著今後升學成本、機會成本、壓力成本的高低。這些似乎與幼升小不相關的信息恰恰是最有參考價值的,隻是需要家長做些分析和比較而已。

2。經常關注本小區、相鄰居住小區,目標學校居住小區及相鄰居住小區的網上論壇。我發現,北京絕大多數小學的評價、議論甚至內幕都或多或少在這些地產居住區論壇上找到。你的孩子上學前,本小區、相鄰小區會有很多小孩入學到劃片完全一樣的小學就讀,如果你想上劃片的小學就多看看家長的評論作參考,如果覺得不滿足也可以直接發帖子提問,很多具有切身體會的家長會提供很多鮮活的信息。如果你想擇校到某所自己認為理想的目標小學,就去看這所目標小學劃片對應的居住小區和相鄰居住小區論壇上的信息,會達到同樣的效果。應該注意,對於平房居住區、老舊小區這點就不適用,因為這些小區幾乎都沒有自己的論壇。

3。多瀏覽劃片學校、目標學校網站,常到專門的升學、考試論壇看看。這是為了建立整體印象和了解更多的專業問題和內幕消息,事實證明,很多的幼升小、小升初家長因能及時掌握相關資訊而少走了太多的彎路也降低了升學中不必要的成本。

4。擅用搜索引擎中的板塊功能。例如,百度的“貼吧”、“知道”、“百科”板塊。北京市絕大多數的小學在百度中都有自己的貼吧,一定要看!你可以很直觀感受到每所小學的校風、學風、學生的活躍程度、小學畢業後學生升入中學的去向、對任課老師的評價等。

我專門作過對比,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原來聽很多家長說某小學升入重點中學的學生很多,但課業壓力特大、學生活躍度不夠,嚴謹有餘活力欠缺,起初我不相信,於是我做了一件事:把和這所小學齊名同區的小學、不同區知名度比它低的小學找出來,到各學校網站查到每個學校大體的總人數,然後再去各個學校的貼吧看,十分令我吃驚的是,與這所學校齊名的、學校人數差不多的小學,貼子的數量明顯要多幾倍,而隻相當這所學校人數幾分之一、比它知名度低的小學的帖子數量居然也比它多出很多,很明顯這所學校的課業負擔是很重的,業餘時間是匱乏的、學生的活躍度是很低的,再看貼子的內容,雖然貼子不很多可學生對課業的抱怨卻占了很大一部分。後來我就“上癮”了,使用同樣的辦法驗證了幾十所學校,都非常的準確。校風、學風等很多項你也可以了解個大概,其它你想了解的內容也特別豐富。在專屬這個小學的“知道”、“百科”的詞條下也有相當多的內容有參考價值。看這些既有樂趣也有憂慮還有感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

作聽眾

主要作“6個人”的聽眾,別當“那個人”的聽眾。

1.作學生的聽眾。主要是找4年級以上的學生交流,他們表達更清楚,描述更具體,很多就近上學的小孩4年級以後有的家長就不再接送了,容易獲得和這些高年級學生更多獨立的交流機會。主要了解課業負擔、做作業時間多長、班裏上輔導班的孩子大致有多少、是否喜歡學校、課間能否自由活動等。

2.作老師的聽眾。最重要的是與教畢業班的老師交流,主要了解小升初學生的走向、進入優質中學的人數、比列,參加大派位學生占的百分比等。

3.作家長的聽眾。每天放學前20分鍾前學校門口都會聚集大量接小孩的家長,等孩子的空隙很願意和你溝通,你也能參考更多家長的意見,信息非常鮮活、真實。

4.作“門衛”的聽眾。很多門衛在學校幹的年頭比校長都可能長,對學校的曆史、生源、家長素質、教育水準都很熟悉,堪稱一個學校的活字典。雖然大多數文化不高,但往往見地獨到、語言樸實,會讓家長了解到學校最核心的信息。

5.作重點(優質)中學的聽眾。選擇小學,最有發言權的是中學。中學的教導處主任、招生負責老師對分別來自不同小學的學生都有一定了解,他們會感受到每個小學的教育、生源質量,長期的接觸和積累,大多數小學的情況都會了然在胸。給你認為的優質中學打電話了解有關情況,簡單方便,真實可靠,事半功倍。在我的大量信息積累中,對小學的認識許多關鍵信息都來自優質、示範中學。

6.作研究者的聽眾。研究者一般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采集的各方麵的實用信息很多,他們的諸多觀點對啟發家長教育有很實用的參考價值。家長能掌握最前沿的動態,信息的最大限度的對稱對家長決策有良好輔助作用。類似這樣的論壇、沙龍、講座等家長可多加參與。

別作“那個人”的聽眾

那個“人”就是JW。這個意思不是說JW講的是假話。JW在升學、考試上長期處於風口浪尖,壓力巨大,他們講話都很謹慎而中庸,已經練就了麵對家長應對自如的本領。當你問某某學校好不好時,會幹脆果斷告訴你:都差不多,哪個都不錯,不好的都取消了;當你問升學招生都有什麽方式的時候,會權威地告訴你:文件上都有啊!各個學校都是一樣的;當你問有沒有必要上課外輔導班,提高升學概率的時候,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教委沒有這樣的規定,需要不需要課外學習,是每個家庭自己的事情,從來沒上過輔導班最後班考上清華、北大的有的是,上了輔導班最後大專都考不上的也不少,就看您的了。等等……所有的問題都回答你了,態度很好,說的也沒錯,可你還是什麽都沒搞清楚,與其白費口舌,不如不去做這個聽眾為好。我遇到的這樣的回答太多了,已經很習慣了。

變觀眾

看學校——

主要看7個方麵。

1。看“小紅旗”。每所小學在入門的顯著位置都有一塊櫥窗,裏麵標注了所有年級、班級,上麵有衛生、紀律等的評比,好的都有小紅旗。看這個有什麽用呢?如果你的小孩是2010年上學,你就看6年級的情況,數數這所學校6年級有幾個班,因為他們2010年畢業,畢業幾個班,這個學校當年招收幼升小的學生就至少會有相同的班額數。以此類推,2011年入學你就看5年級班的數量等等。這樣你就會對這所學校的招生情況心中有數了。

2。看每個教室門框上麵的提示牌。從一樓看到頂樓,看看牌子上寫的都是什麽,比如:多功能教室、形體房、圖書室、排練室等等,如果這些用於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專用教室越多、越全,就可以證明這個學校設施全、條件好,在擇校時是重要參考。一般來講越優質的學校,這樣的專用教室就越多。

3。看“頭上”,看”腳下”。管理到位、規範的學校在教室外走廊的上方都會裝攝像頭,用於監控學生的日常行為、保障教學安全,發生事故時也可以提供真實的證據。小學生總愛打鬧,一定注意教室內外、走廊的地麵是否防滑,這樣可以避免許多意外事故。

4。看桌椅、看牆麵。看桌椅就是從教室後門的瞭望孔數一數有多少套桌椅板凳,有多少套桌椅板凳就意味著每個班有多少學生,看看是不是學生太多,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先看1年級的,如果方便每個年級都抽一個班數數桌椅板凳,一定要看5年級和6年級每個班的桌椅板凳數量,如果比1年級的、低年級的增多或明顯增多,就說明這所學校還是很受家長認可的,轉學進來為升學的學生多,相反如果減少的比較明顯說明這所學校讓很多家長不滿意,流失的學生多。在教育強區即便是普通小學在5、6年級班上的人數也會增加的,如果減少的較多基本能說明這所學校是很差的或差的。看牆麵,就是看看教學輔助設施是不是比較全,比如,投影、電視、電子白板、空調、電扇等等。越多越好。

5。看操場、看綠化。操場要規整、“夠用”,有的學校操場雖小,但隻有200多學生,用起來可能還有富餘,有的學校操場較大,但有2000來人就可能不夠用。我很看重綠化和綠色,良好的綠色環境對形成孩子的情商具有重要作用。

6。看廁所。廁所幹淨,是學校關注小孩成長的細節化人文關懷,連廁所這樣的小事都管得很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所學校的教學作為最大的事也一定會管得更好。

7。看展示。每所學校都希望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亮點,所以都有展示獲獎、認證的櫥窗、背景牆,一般都在學校門口的牆麵或顯要位置,留意一下可以更多了解這所學校的“內功”如何。

看環境——

主要是學校周邊的環境:附近位置有沒有飯館、酒樓、加油站、垃圾樓、自由市場,離馬路是否過近、有沒有產生廢氣廢物的加工廠等等,主要是為了防止噪音、廢氣、危險物等對孩子上課、上下學造成影響。我去過100多所小學,有的小學周邊的環境令人作嘔。

看配套——

主要看看學校周邊有沒有課外培訓學校、托管班、少年宮、圖書館、科技場所、公園等,這主要是為了小孩上學後能做出比較恰當的安排,讓小孩盡可能獲得更好的成長空間,也可以避免家長很多麻煩。

看汽車——

實際上就是數汽車。快到下午放學的時間,可以到有意向的小學門口,數數大概有多少輛接孩子的汽車、自行車、電動車等。剛才說過了,各小學自己的網站上都有全校學生的數量,你數數汽車的數量,就大體知道來自有車家庭的小孩占多大比例了,這個比例越大基本可以說明生源的質量越好,如果選擇這樣的學校就不必考慮學校到底是本地的多還是外地的學生多了。

為了更加準確,數汽車不要僅看數量,最重要的是比例;如果學校是走讀、寄宿都有的,請你一定要在周五放學前去,這一天所有的學生都要接走,數的汽車的數量才更真實、有效。

我做了統計,說個數據供大家參考,當有車家庭占到學校學生總數10%以上時,生源質量就很不錯了,比例越高生源越好。這裏麵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以後如果再開辦講座我會講給大家聽。我不太喜歡車,對車子的品牌完全是“文盲”,為了研究汽車與學校的關係,我請我的助理幫我把好車的LOGO彩打出來,對照學校門前的車來看,最後的結論是,好車越多學校知名度越大、生源也越好。

這都是半年前,我給自己的孩子選學校時摸索的,我記得最終給孩子確定的這所學校接小孩的車大概53輛,遠超10%的比例。自行車71輛,電動車占了1/3。如果你覺得選擇學校太麻煩,我看這個方法也許最簡單了。特別是對於選擇所謂二流或普通小學的家長來說,這個辦法具有很好的甄別作用。

數車不是讓大家當“勢力眼”,這末多考察學校的有效辦法,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各取所需吧!

有的家長看完這些後覺得很興奮,很想立刻就去看看學校。可現在正是“甲流”正盛的時候,學校肯定不讓進。怎麽辦?

最簡單的有三個辦法。

第一,每天中午下課後到學校,很多學生都在學校吃飯,在操場完,你可以通過柵欄門、學校柵欄圍欄叫過一個或幾個學生,把你關注的告訴學生,他們一般都會到教學樓裏幫你看,有的還特認真,然後很快返回告訴你。

第二,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很多高年級的小孩都是自己回家沒有家長接,你可以把需求告訴他們,和他們約好第二天下午放學再過來,他們都會告訴你。

第三,周六、日沒有課,到學校門衛室客氣些,進去看看把握也是很大的。

不當“群眾”(這一點希望2010年小升初家長也能看到,裏麵有翔實的升學對比)

不當“群眾”就是不要人雲亦雲,要認真考察、對比而不受別人意誌的支配。選擇孩子的學校也就是選擇孩子的教育,絕對沒有比做父母的更關注自己孩子的。應該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和選擇,不了解客觀現實的情況下完全拒絕擇校或一門心思隻為擇名校,我認為都是不妥當的。我覺得這裏應該注意四個方麵。

第一,

觀念優先。

每個人生活背景、閱曆、學曆不同,對事物已經形成自己固有的觀念。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有自己的觀念,在擇校前上往往受觀念的支配,這也是我從前所說的“擇心”問題。觀念問題在擇校上是第一位的。在充分了解教育、升學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依然堅持觀念優先,這是一種理性,值得肯定;在子女教育問題上都不去或不願意去充分了解、分析,這種觀念優先就是一種固執,可能會極大影響孩子的發展。關於教育觀念問題我做了若幹組合,嚐試性提出了對策,將在“下篇”中重點闡發。不“擇心”在入學遇到問題時是痛苦而迷亂的。這一條講的是“擇心”,以後還會專門說到。

第二,

剝離假象。

現實中充斥著大量的信息,有準確的也有捕風捉影的。後者不想多說。即便是準確的信息如果不進行分析,也會有假象,假象容易導致判斷的失誤。說兩個例子,覺得對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長都很重要。

例一:很多家長問我,我也在網上看到很多這樣的議論,主要是談東城、西城、海澱區的小升初推優比例問題。這三個區規定推優的總比例分別是15%、30%、13%(最終的實際結果分別是:12%、23%、8.58%),數據是準確的。有的人說海澱區的小孩小升初被“點招”的機會最大、其次是東城區、最後是西城區,因為推優比例低留給點招的名額就多一些;很多家長還認為西城區是所有的中學都參加推優,30%的比例是虛的,因為很多中學並不被家長認可不是優質中學。如果隻看這幾個數字,這個結論就沒有錯,但客觀事實到底怎樣呢?

我們分析一下。這是幼升小、小升初家長都很想知道的。先說推優比例。

我們先看三個區最頂尖中學之間的比較。

東城區最好的兩所中學是二中、五中,它們的初中2009年共招收了250人,東城區今年小升初人數5051人,占的比例是4.95%;

西城區最好的中學四中、實驗中學、師大二附(三帆)、八中、13分小升初一共招收了760人,占西城區2009年全部小升初6874人的11.06%;

海澱區最好的中學人大附、清華附、北大附、首師附、101中、101初中部、八一中學一共招收小升初學生570人,占海澱區2009年小升初總人數14000人的4.07%,看完這個數字大家覺得就頂尖中學推優而言那個機會更大呢?再放大些,來看看這三個區的推優情況:

東城區全部參加推優的2中、5中、東直門、171、景山、166、55中2009年實際推優總人數占全部升學人數的12%;

西城區公認的優質中學4中、實驗、三帆、8中、13分、161、35、鐵二、13、156中共推優1200人,占西城區6874人中的17.46%;

海澱區參加推優的人大附、清華附、北大附、首師附、101、101初中、八一、理工附、中關村、交大附等共推優1202人,占總人數14000人的8.58%。從以上數字大家就可以非常明白看出,西城區僅在北京市最知名的5所中學推優的人數占的比例就與東城區全部推優人數占的比例相當,而比海澱區全部推優人數所占的比例還高2.48%。那麽,這三個區其他小升初方式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東、西、海大派位人數比例分別是約44%、33%、40%;教師子弟、直升、共建、雙擁、寄宿等升學的比例東、西、海分別約為10%、10%、15%。上麵我們已經知道東、西、海特長生的招生比例分別是:10%、11.48%、13.68%,由此我們就推算出了東城、西城、海澱區“點招”的人數比例分別是:、24%、22.52%、22.74%。從這些數據對比中大家應該很清楚,在充分占有資料中還要在整體上作全麵的分析才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例二:前一段時間,看到網上就2009年的高考成績,有人將北京的優質中學從高到低分成了5個集團,我對這個區分持保留意見。在這個劃分中,基本是隻考慮了各個學校超過600分的人數,而沒有最重要的占比,有的中學參加高考的超過1000人,不看比例,僅以人數衡量存在很多假象,根本沒有可比性。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剝離假象非常有必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升學空間的大小,從而采取對策。這一條說的是“擇區”,不僅僅是東、西、海的問題,其他區也是如此。了解得較客觀才有助於選擇。

第三,

讀懂規則。

做事都有一個遊戲規則,我認為遊戲規則和為做事付出的努力同等重要。透析遊戲規則可以少走彎路,讓努力加倍得到報償。就幼升小、小升初而言裏麵有太多明的、暗的遊戲規則,你不去發現也不會有人主動告訴你,說現在的升學如同打仗我想沒有幾個家長反對,既然是打仗就要“知己知彼”,如果南轅北轍一切努力可能就付諸東流。僅僅就幼升小來說,除了上麵說到的各個方麵,還要了解今後所選小學對應的中學學區、“大派位”中學整體情況、特長招收情況等,以便在更多的方麵能多抓住些機會。這些以後變了也不要緊,變化針對的是全體也不是個人,如果沒有改變現在不準備到時就束手無策了,這一條說的是“擇機”。盡可能找到機會所在,有備無患。

第四,

降低成本。

選擇名校不一定適合,選擇普校也不意味著不適合。北京市教委和各區縣教委最近3、4年搞的小學規範化建設其實是很有成效的,這點必須肯定。名校和普校之間差距已經很小。根據目前的升學製度,小學學校教育在能否升入優質中學上並不起決定作用,現在的升學是多元化的,隻要不恢複統考或主要看統測成績,小孩要想升入優質中學必須做若幹方麵的準備。既然是準備就需要時間,所以不要讓小孩在準備之路上把大把大把的時間都浪費上一條路上,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成本。

不可否認,名校在學習氛圍、同伴努力程度、家長重視程度上確有優勢,但必須做時間成本測算,不可兼得的話隻能取其大,多爭取時間,用更多的時間贏得同樣的效果。其他的成本最重要的還有身體透支成本、金錢成本、心理焦慮成本(情緒成本:學生厭學、家長厭教)等,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是致命的。此外,根據目前的升學政策,在東城區、西城區普通小學,優秀的學生會在較小的壓力中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容易脫穎而出;在海澱區、朝陽區選擇知名度高、規模大的小學才有更大機會;在崇文區僅以選擇光明、培新、板廠、一師、景泰為佳;在宣武區首當其衝的是北京小學,其後是育才、康樂裏、宣師一附、北京第一實驗。這一條說的是“擇校”,擇校是在“擇心、擇區、擇機”後才可以最終確定。關於城八區各小學選擇的分析、交叉選擇的確定因素、跨區擇校的取舍等我將在“下篇”中進行詳細案例分析。

讓孩子因為家長的出眾而更出眾

每一個孩子都是出眾的,不論他(她)來自城市還是鄉村!幼升小、小升初時孩子卻還都是弱小的,教育的方方麵麵主要由家長安排,適合的計劃讓孩子保持出眾、提升出眾。幼升小應該是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小升初是這個計劃的第二步。萬事開頭難,現在對家長確實是一種考驗!

我覺得為孩子選擇學校必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這些原則以上所介紹的考察學校的方法才有意義。

1。家近方便原則。上小學家近的好處過來人都非常清楚,避免大人小孩的疲憊,省時間低成本、小孩大人可支配的時間、空間都很大,等到高年級的時候,優勢就更明顯了,家近確實是塊寶,不是萬不得已不要輕易破壞。

關於家近的極限判斷有個“30、20、20、20”標準。也就是步行上學最多用30分鍾,開車或者打車、電動車、自行車都是20分鍾。為什麽?步行30分鍾基本是小孩早上上學接近的極限值,不太受交通、天氣的影響,步行鍛煉身體,有情趣,現在很多學校下課不讓出教室,學生鍛煉少,上學、下學步行一共60分鍾,剛好符合北京市教委對孩子每天活動時間的要求,是最值得提倡的。

開車超過20分鍾,家到學校的距離至少有10公裏以上,一旦限號、遇到惡劣天氣又打不到車,采取別的方式上學就太遠了。

電動車、自行車超過20分鍾在冬天最麻煩,不下雪的時候20分鍾之後孩子下肢就會感覺很冷了,下雪的時候不僅會延長時間還很冷,關鍵是路滑不安全。不建議孩子上學坐公交車、地鐵,人太多,孩子個頭很小又受罪又不安全,過於擁擠小孩抵抗力低容易受傳染病影響。

2。健康安全原則。所謂健康就是,要求學校的校風、學風、教風比較好,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所謂安全就是,不要選擇道路崎嶇、身處過於偏、背或校園外通道旁高樓林立的學校,小孩喜歡跑跳容易扭傷,偏、背的學校要提防發生治安事件,學校外通道傍邊若高樓林立有時會有高空墜落物,有砸傷孩子的可能。這樣的學校在城四城區也能見到。

3。主動配合原則。人們都說好的老師比好的學校更重要,這點是非常正確的。但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家長要多甄別,一旦選定目標學校一定要多接觸幾個老師感知一下大致情況,看看是否有耐心、和藹、有親和力,能否和家長比較好地交流。今後一旦進入這所學校,不奢求遇到好老師,家長要主動聯係班主任、任課老師,讓老師的“好”能在自己孩子身上顯現得更多些,這種配合不亞於找到一個好老師。一般來講,小班教學的學校、班級這種配合更奏效。

4。寧“濫”勿缺原則。在2009年的幼升小中,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隻看名校、好校,普通的、二流的小學根本不關注,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家裏選了一大堆學校,就是沒去看過,擇校完全紙上談兵。教育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沒有親身的感受體會不到你真正的需求在哪裏,看多了,你自然會生出很多切合實際的想法,選擇會更理性和踏實,可能還有意向不到的收獲。

寫到這裏,計數工具已經提示我有19000多字了,估計有人會不解:不就是一個小幼升小、小升初嗎,有那麽複雜嘛!其實,真的沒必要這麽複雜,也確實不複雜。可究竟怎麽會這樣呢?

前幾天,看到我國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在一場學術會上發的感慨:一個國家教育狀況好不好,是不是領先主要看兩點。一是小學生的書包夠不輕、作業夠不夠少,玩的時間夠不夠多。二是大學生學習的熱情夠不夠高、課業負擔夠不夠重、黑夜裏大學實驗室的燈亮得夠不夠多。他說,在國外的大學一個本科生、研究生每周學習、搞實驗100多個小時是很平常的。在國內卻完全調過來了,小學生、中學生最累,大學、研究生卻很輕鬆,小學生承受了在他們這個年齡完全不該承受的東西,教育的規律應該是隨著年齡的加大也要逐漸增加壓力,大學生、研究生應該是最累的才對,隻有心智與承受的壓力相匹配才會有創造的動力和源泉。中國基礎教育在世界範圍都是最紮實、最難的,但卻難以產生大師級的頂尖人才,應該反思。關於這樣的言論,今年已經有不下1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我突然覺得在中國辦教育實在是一種挑戰,可卻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機會,我有著一種想嚐試的欲望!

寫了這麽多,我想無非隻表達了一個意思:在中國這樣一個教育不均衡的國家、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多、需要激烈競爭才能獲取優勢教育資源的國家、在中國這樣一個重視教育、望子成龍的國家,無論在哪裏上學、選擇怎樣的學校,小學生、中學生的學習都不可能是希望中的輕鬆和快樂的,於是隻好多在遊戲規則的間隙中下些功夫,讓我們的孩子“偷偷地”多獲得些短暫的快樂與輕鬆卻又不至於失去最寶貴的機會,駕輕就熟了或許還能意想不到地獨領風騷。如果大家覺得我今天寫這些內容還有些參考價值,盡管轉貼、引用,屬不屬我的名字都無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歎教育無聖經!在這裏,衷心地祝願各位家長好運!

聞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