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和網友商榷生物進化和意識產生問題

(2012-05-06 00:27:09) 下一個
S: 人的生命是怎麽來的?

W: 簡單而大膽的假設:人體胚胎9個月發育過程,就是一部人類千萬年的進化史。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到器官分化,到功能完善,到成熟個體。
 
S: 看來你的觀點的核心還是進化論。進化論有點象倒推法得出的結論。我覺得人的產生應該有外來因素的介入,我們後來也看到了猴子無論如何也不能進化成人。
探索生命的奧秘,有個關鍵還是在於解釋意識的由來。意識在生命中起的作用無法忽略。

W: 進化論不完善,但是目前為止最為科學的一種學說。
許多人對進化論有不同的理解。我個人的理解是,總體來講,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演變的,但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進化到人類那樣高級的生物。進化有條件性和呈階段性,人隻是猴子中的某一種進化而來,其它猴子沒有機會進化到人類,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完全改變,種群越來越少,維持都困難;簡單的打個比喻,在華東出了個上海,華東就不可能出第二個上海,第二個例子,一片森林裏,如果先長出一棵參天大樹,周圍就隻能長小灌木;又比如,人類年輕時學習很容易,年老後學習就相當困難,錯過了時機,就意味著永遠沒有機會了。自從人類成為最高級生物統治地球後,其它生物就失去了進化的條件,就不會進化了,當然它們具有這樣的潛力,但需要足夠條件才能進化,幹細胞就是這樣的例子,幹細胞在成熟個體內不會分化成器官,但如果離體培養,給予一定特殊條件,就可以定向分化成某種細胞甚至器官。
至於意識,是具有高級中樞神經係統的生物個體分析處理感覺信號後產生的複雜的神經生理(包括電和化學)活動,主要在大腦額葉,將這個中樞部分切除後,就沒有意識活動了,所以沒有大腦就沒有意識,大腦愈完善,意識愈豐富,除了大腦的獨特的神經結構外,還與學習有關,知識越多,意識越複雜,所以意識有賴於生命,而且有賴於具有高級神經中樞係統的生物的生命。

S: 你的解釋聽起來蠻有道理的,不過你最多隻是解釋了為什麽現在猴子不能進化進人,還是沒有說明清楚當初猴子又是怎樣進化成人的。也怪我之前提法不準確,其實這是兩回事。如果簡單地把猴進化成人隻說成是環境壓力太籠統,還是缺乏說服力。

至於意識的形成,你也沒有說清楚。你所解釋的隻是意識和大腦神經係統之間的表麵關係,意識依賴於生命,依賴於大腦神經係統,這個我想任何人包括我從不會否定。真正需要說明的是本質關係。你隻是說了一個現象,並沒看到你的結論。我知道有很多人因此就下結論說意識是大腦的產物,這未免太輕率。我個人覺得更有說服力的是,意識有一定相對的獨立性,並非由大腦產生,但通過大腦而起作用。就象電腦軟件與硬件的關係,軟件在硬件上運行,硬件越好,軟件運行得越好,硬件壞了,軟件當然不能起作用,但並非就能說明軟件由硬件產生。它們還是分開的兩回事。大腦的內部結構容易剖析,意識的產生解釋起來絕非易事,一些肉體細胞組合如何就產生意識了,人與人之間的意識、情感差異如何用不同的神經活動來說明,隻怕是mission impossible.

W: 說猴子進化到人是通俗的說法,並不準確。猴子有54條染色體,人隻有46條,相隔太遠,大猿44條,長臂猿48條,類人猿48,現在已經發現人類有兩條染色體是由類人猿多餘的兩條合並過來的,所以找到了類人猿進化到人的又一個依據。類人猿如何進化到人,先看看它和人之間的差別,形體上長臂猿如手臂長,有尾巴等。近十年,基因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基因自我改造修飾的現象,叫基因甲基化修飾,由一種酶操作,能根據個體需要讓某個基因表達在某個特定時候暫停或關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體胚胎早期有男女兩套性器官,到了一定時候,其中一套就不能發育,這是那多餘的一套性器官的細胞的基因被甲基化後關閉的結果。人體胚胎早期有尾巴,上肢長下肢短,像類人猿,顯然到一定時期,上肢的細胞裏的基因減緩了上臂生長速度,而下肢的基因加快了下肢生長速度,尾巴的基因早就被關閉了,這個調控機理相當複雜,跟個體發育、癌症都有關,現在的研究進展很快。第二個最大的區別是大腦結構和功能,導致這種差別也是進化壓力造成的,比如類人猿需要更多的腦細胞指揮調節上臂運動,人類需要更多的腦細胞用來學習、語言、計算和分析,所以在胚胎的早期,人和類人猿應該沒有太大區別,在個體發育中,在基因調控下,大腦的分化根據生物種屬的需要拉開了。自然進化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不可能有任何記錄供人類來複習,不可能有著方麵的證據,但實驗室已經完全可以調控個體的發育,比如培養沒有尾巴的老鼠,小耳朵兔子,有一天在實驗室裏完全可能將低等動物改造成高等動物模擬出生物進化,將長臂猿的胚胎改造成人類胚胎並發育成人體,但這是倫理問題。50年前個體克隆不還是天方夜譚嗎?

再說意識問題,就借用你的例子,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關係,這方麵你是專家,我是外行,據我所知,軟件的生成、轉載和應用必須依靠硬件,而且有賴於硬件的性能,不可能在真空裏完成。硬件不能自主生成軟件,因為它沒有感官係統,據說現在已經有這樣的機器人,給它讀快樂的故事它會微笑,給它讀悲傷的故事它會痛苦。人的意識必須在大腦這個特定的硬件裏形成和並大腦指揮語言和肢體來表達。大腦本身不能產生意識,比如沒有發育完善的大腦、額葉壞死(腦梗死)的大腦就不會產生意識,隻有接受感官刺激、尤其高級別的語言文字圖像複雜多維刺激後,這些信號匯總到大腦額葉皮層細胞,合成小分子肽類(比如伽瑪氨基丁酸)或者大分子蛋白質,小短肽再作用到神經細胞釋放神經遞質,產生電信號,電流再傳遞給相應的神經或者內分泌細胞,如傳遞給產生嗎啡肽的神經細胞釋放嗎啡肽讓人欣快,傳遞給腎上腺細胞產生腎上腺素讓人激動,腎上腺素再作用到血管使血壓升高等,這一過程是在瞬間完成的,而且可以用腦電圖,腦血流圖,彩色多普勒或者 MRI記錄下來,這些物質在一定時間內衰減,所以意識和情緒不會持續太久,但人類能記住這些情緒反應產生的因素,也就會產生相應的意識以將來如何影響情緒。至於意識的個體差異就比較好解釋了,每個人的大腦細胞的排列和聯係不一樣,每個個體的生活經曆和知識不同,處理感官信號的方式不同,產生的短肽類的數量和接受短肽類的受體數量不同。比方給一位不懂古文的人看用古文寫的愛情故事,他就不會有愛情的意識,就是對牛彈琴;又比方,不同的人吸煙後產生的欣快感不同,結果有的人能成癮,有的人不容易成癮,買煙的意識就不同了,這是他們大腦裏的內啡肽受體數量有差別。這種記憶需要合成記憶蛋白,蛋白質長期保存,隨大腦衰老而消失。 Photobuck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