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記之十 夜讀匈奴
(2010-11-01 15:18:18)
下一個
上篇
窗外赤地千裏,曾在這土地上伴華夏民族共生的民族,匈奴,這會兒他們的故地和他們的傳說一起變成黃沙撲麵而來。
早期的典籍說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山海經》說∶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匈奴列傳》也說∶“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曰淳維”。 魯迅曾經對類似的記載諷刺說,“我沒有看過《清史》,不得而知,但據老例,則應說是愛新覺羅氏之先,原是軒轅黃帝第幾子之苗裔,遯於朔方,厚澤 深仁,遂有天下,總而言之,咱們原是一家子雲。”魯迅是近代最高瞻遠矚目的文學家之一。這段話如果剝離其特定語境,或許將有失偏頗。因為,從血統到意識形態 領域的兼容並包和海納百川正是華夏民族萬古常新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魯迅有篇文章說西方列強在近代對中國的入侵,說如果中國最終不敵西方,我們的後代就將處於和苗族一樣的地位。這個比喻是站在亡國滅種的高度來說的。苗人的先祖作為中原故地的最大族裔之一曾和華夏的先祖逐鹿中原。先是蚩尤被炎黃兩部聯合打敗, 再到商代武丁婦好征人方,再到紂王伐東夷。最終東夷部分被華夏族融合吸收,而餘部被迫大舉南遷,做了日益邊緣化的少數民族。據說東夷早期的圖騰是牛。有人說如果早先東夷族戰勝了華夏族,現在我們就是牛的崇拜者了。然而龍這兼容並包的生物取代牛,難道不是曆史的必然?
消耗了大量的實力的商王朝,不久就被周武王所滅。華夏族的主要競爭對手東夷既滅, 不知是否有必然的聯係:《史記匈奴列傳》,就正是主要從西周初年開始,記載了匈奴等遊牧民族和中原華夏農耕民族之間的爭戰和此長彼消的。
這會兒,車廂裏彌漫著黃塵。列車員說這是風沙最大的一段路了。天地浩瀚。無處消解。所幸陪伴我的還有枯燈黃卷。
下篇
《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的祖先是夏後氏的後代子孫,叫淳維。他們大致居住在北方蠻荒之地,追尋著水草而遷徙。匈奴的風俗,平常無戰事時,則隨意遊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為生; 形勢緊急時,則人人練習攻戰本領,以便侵襲掠奪,這是他們的天性。形勢有利他們就進攻,不利就後退,不以逃跑為羞恥之事。隻要有利可得,就不管禮義是否允 許。他們以牲畜之肉為主食,強壯的人吃肥美食物,老年人則吃剩餘之物。他們看重壯健之人,輕視老弱者。父親死去,兒子則以後母為妻;兄弟死去,活著的兄弟 就娶他的妻子為妻。
周武王把戎夷驅逐到涇水和洛水以北,讓他們按時向周進貢,稱為“荒服”。時至東周,中原內戰。胡人卷土從來。那時侯的 詩人說,“戎狄是應”,“薄伐獫狁,至於大原”。戰國七雄中,有秦,燕,趙三國與匈奴為鄰。這 三國在彼此爭戰中,也各自修築長城,以拒匈奴。
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使大將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匈奴,而收複黃河以南的土地。秦始皇再以黃 河為邊塞,並利用山邊、險要的溝塹、溪穀等可以修繕的地方築起城池,西起甘肅臨洮至遼東萬餘裏。
遙想當年大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到了商末,周武王伐紂,有八百諸侯不期而會於盟津。華夏族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而列國的數目卻不斷減少。終於到了秦,六王畢,四海一。秦的統一雖然是大勢所趨,然而其對中華民族的意義怎麽高估都不過分。借統一後的全國的力量修建的長城,所凝聚的,絕不僅僅隻是 孟薑女們的眼淚。
這一點,當我們環顧四周,就看得越加清楚。歐洲人也試圖建立統一的歐洲。拿破侖,希特勒都在這個方向努力過,功敗垂成,而伏屍百萬。丘吉爾等高瞻遠矚 的政治家在二戰後,曾經宣稱,我們付不起把仇恨帶到未來的責任,而把戰爭的罪責讓少數人背負,以把德國重新納入同一戰壕,最終為歐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而 現在呢,歐盟內有結構性的經濟危機帶來的日益嚴重的影響。外有遠近的競爭們通過各種方式加劇新老歐洲各成員國間的矛盾。歐洲人能否如歐盟奠基者們所盼望的 那樣,最終形成有競爭力的統一的經濟政治實體?而對於阿拉伯人,他們的政治強人,從薩達姆到卡紮菲等,都曾經做過各種嚐試。他們的統一之路,或許比歐洲 人更加艱難。而看似處於國際舞台邊緣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各個國族,也正以各種形態合縱連橫。
現在再回過頭再看統一後的秦漢和匈奴的角逐。史記中繼續寫道,過了十多年,蒙恬死去,中原混亂。於是就如同東周列國征戰時候一樣,匈奴再次得到寬緩之機,又漸漸渡過黃河。就正在這個過程中,匈奴最偉 大的首領冒頓單於應運而生。而他不久之後將要麵對的,將是在再度統一起來的農耕民族的國度,漢。
司馬遷所在的時代,正是匈奴族和華夏族戰爭頻繁,你死我活的時代。華夏的先賢在這個時候認定與匈奴同祖,或可解釋為因強大而顯示出的自信。而最終匈奴的大部被華夏民族擊破而分裂,被吸收,而最終和華夏容為一體。
晚上八點,夕陽已沒。我這會兒在中蒙邊境蒙古一側的紮門烏德。過了這裏,就是中國的二連浩特了。回頭看有蘇武牧羊,李淩泣血。向前走,很快就要到達鮮卑的故都,大同。
長夜漫漫,車輪滾滾。這會兒在邊關讀到匈奴,有種熟悉感,仿佛故人乘黃沙而來。
哈哈.謝謝兄台鼓勵.
我最近讀幾個男士的文字,太委婉細膩的,容易讓人心生鄙夷。太孔武有力的,又讓人覺得“憤青”,太思考的覺得瑣碎,太調侃的輕薄,太拿腔捏調的,又讓人覺得“犬儒”。
比較起來,還是女子的文風比較進退自如。
我寫做飯,別人說我手巧。我轉彎抹角,人說我含蓄。我思考一下, 人家就說,哇,不讓須眉。
不管啦, 照單全收。
順帶提一句,從文風來看,似乎不像出自女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