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雜談

吃喝玩樂,無所不談
正文

台灣夜行火車

(2011-01-14 05:45:27) 下一個

逛完饒河街夜市,才發現沒有捷運,但這裏離台灣鐵路局運營的傳統火車鬆山站很近。

通往火車站的路很黑很靜,仿佛與燈火輝煌的饒河街和錫口慈祐宮成了兩個世界。走到火車站才又明亮了起來。

車站有個溫度表上說溫度是30攝氏度,確實還有點熱,但鬆山火車站售票口卻冷冷清清。告訴售票員我去西門,說花18元新台幣乘一站,到台北站轉捷運,再花20元新台幣才能到西門。於是給了20元購了一張票先去台北,找回兩個一元硬幣,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小於5元的新台幣。

從鬆山到台北站,我乘的是區間車,車票同在1980年代之前中國大陸使用的火車票一樣大小,而且硬硬的,進站也有人拿了打孔剪刀負責剪票。我在台北站出站的時候,問查票員可不可以保留這張票,答案是可以,他在上麵蓋了一個章就遞給了我。

車票上麵,有一個詞“逆行”,讓人誤認為有點倒行逆施的的意思,讓我樂了很長時間。我猜,就是大陸用的上行和下行一樣,表示行車的方向而已。這樣推斷,從台北開出的車一定是順行了?

我剛進站台,正好有一車進一號站台。見有鐵路工作人員,就上去告訴他我要去台北,他說就是這個車,一邊說,一邊還我帶到車門處,讓我上去。顯然比捷運這種現代的車更有人情味。

上車一看,同中國的火車一樣,有大的靠背椅。除了有空調,跟我在1980年代在大陸乘的火車相差無幾。人很多,幾乎都坐滿了。因為隻有一站,我也不想去找個地方坐下來,就返回到車門處站著,那裏已經站了一男一女。

我站在兩車相連的地方,這裏沒有燈,也沒有空調,漆黑有點熱。

車開動起來,車輪擊打鐵軌接頭的分貝越來越大,聲音越來越急,直到咣噹咣噹的聲音幾乎連在一起。兩車相連處的帆布皺折也一抽一拉的,讓人想起手風琴呼啦呼啦的風箱。風從縫隙裏灌進來,涼爽了一點。

聽著這久違了的聲響,看著外麵的建築也迅速地掠過,讓我仿佛回到了1980年代乘火車上大學的情景。已經有許多年沒有乘這樣的火車了。2007年乘過幾次大陸的火車:一次是從北京去洛陽,但坐的是臥鋪。還有就是從青島到北京,但那都是特快和動力機組,隔音效果非常好,而且鐵軌已經沒有接頭,聽不到這種震耳欲聾的咣噹聲。

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台灣乘傳統火車。

到此,我在台灣,火車、捷運(MRT,地鐵)、公共汽車和出租車都乘過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