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

作者李昶,在中國獲學士碩士學位,後赴英國和美國攻讀心理輔導及婚姻家庭心理研究,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加拿大注冊婚姻家庭心理治療師,從事心理治療工作。
正文

在人的假象後邊

(2010-10-18 20:13:37) 下一個

在人的假象後邊

•李 昶•

生活中有著不少戴著假麵具的人, 或著是說, 一生就活在一個 “假” 字裏的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嗜好怪癖。 有的人喜歡文學藝術,有的人擅長哲理思辯,有的人喜歡饕餮美食, 有的人沉迷電視上網,有的人熱衷體育健身,有的人中意美容打扮,有的人沉醉聊天胡侃,有的人喜歡女人性欲,有的人一生掛記金錢地位,有的人傾向清高脫俗,有的人獻身科學技術。 而我呢,喜歡觀察人,分析人,研究人。 我喜歡去研究: 在人的表麵現象下麵, 什麽是人的真實?

 無論是什麽興趣嗜好專業,要幹到精是不容易的。 要說出言之有理,而又不重複他人的人雲亦雲,那是更不容易。

 筆者多年讀書,教書,搞心理輔導、心理治療工作,長期與人打交道。 最深的體會之一是人的真實, 大多半是與他向他人顯示的外表不同。  在這後邊,有一個更為真實的自我。而這個真實的自我往往可能是與他向公眾展示的形象相反。
 
  先舉點例子。

 一位西裝革履,頭發油亮,皮鞋耀眼,風度翩翩的男士,一幅紳士派頭。 你要同他談幾句,你多半可以聽出他那種自大自負、傲慢逼人、吹噓狂妄。 他可以告訴他人他今天是開奔馳或寶馬車來的,他需要他人的敬畏, 然後他期待聽者把他的話都當成真理來敬重。 而這時, 他人本來在談著與開什麽車毫無關係的話題。 這種人多半可能是典型的有自戀人格障礙的人。

 一位女士,似乎矜持自重,衣著得體,下巴高昂,似乎彬彬有禮。 她可能也說上幾句在理的話來。 然而,他人如果說上幾句不同的但有理的意見,她可能馬上脾氣就出來了。 甚至他人無意識地看兩下手表,她會認為這是對她的不尊敬,是要趕她走,她可能頓時大發雷霆。 他人驚訝不已,感情受了傷害,還沒緩過勁來,她那邊又如同無事一般。 這種前一分鍾我們是好朋友,後一分鍾你就被像垃圾一樣扔出去的處人態度, 多半可能與邊緣型人格障礙有關。

 有的人,熱衷於計算機高科技實驗室,但他的身邊無朋友。 更具體地說,他不具備與他人打交道的能力和技巧, 他可能對家裏養的狗比對太太孩子還好。 寵物也自然從來不會挑戰他的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或是要求他要有交流技巧。 這種人一旦有事不如意,甚至這種不如意還不一定是他人造成的,如自己不小心按錯了鍵,把電腦中的文件刪除掉了,他馬上就會暴跳如雷。 這種人可能有高功能自閉症或Asperger綜合症。

 還有的人,特別能幽默,討人喜歡,尤其能討女人的喜歡。 他可能輕易接近女性,逗得對方哈哈大笑。 他可能慷慨,他可能兜中有二十元,恨不得拿出三十元來給對方買花或小裝飾。 他可能吹噓自己是飛機飛行師什麽的。 他可以在幾個小時或一兩天內把一個女人搞定弄上床。 這方還以為遇上了白馬王子,還在做著關於美妙愛情奇異果的夢,他那邊早就去勾引別的女人去了。 留下這傻女子到頭來獨自添傷落淚。 這種人多半是有性上癮的性欲狂。

 有的人,大腹翩翩,有錢有勢,但沒人格。 他人對他來講,要不是服務的奴隸,要不是供他玩耍的花瓶裝飾。 中國人說腦滿腸肥,指那種有錢無腦的人。 這種人寫出東西,說出話來,讓明眼人一看一聽,真是慘不忍睹,淺不忍聽,他還以為他在發表著最重要的真理。這種人多半也是有自戀人格障礙和自大狂。

有的人, 無限地吹噓自己的能力。 不顧和不尊重專業人士和業內意見和遊戲規則。他可能無限地吹噓自己可能取得的地位, 或可能得到的財富。 這類自戀的人, 可能去愚弄大眾和社會, 但自己毫無內疚感。 這種人, 缺乏, 可以說是沒有, 自我反省的能力和誠信。

 有的人,傷害他人的情緒、身體、權益,破壞他人的物質財產眼都不眨一下。 他根本不會去考慮他給他人帶來的情緒折磨、肉體上的痛苦和破壞財產的代價。 這種人多半具有自戀和反社會人格障礙。

 有的人,表麵沉默, 但固執己見,前後不一,表裏不一。 做事說話不連貫,易被激怒,性格核心是不與他人合作,也不管他人是否正確。 這種人多半可能有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還有的人,嚴肅認真,有完美主義者的心態,做事反複做,反複檢查,一點小事起大反映, 一個想法在大腦裏半天甚至數天揮之不去。 這種人多半有嚴重焦慮症。

 有的人,拒人與千裏之外,說話小心謹慎,易對他人事物抱反感態度, 自己又極易痛苦煩惱。這種人可能有躲避型人格障礙。

 有的人,說話邏輯前後不搭關係,思維跳躍多變,聽見別人聽不見的聲音,看見別人看不見的事物。 這種人可能有精神分裂。

 有的人,對人態度冷淡,喜歡避開人,待人處事無彈性,情緒單調、平淡、無奇無驚喜,似乎什麽都刺激不起他的興趣,似乎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他自己卻自滿自足。 這種人可能有精神分裂病樣的人格問題。

  有的人,一會為產生的偉大想法興奮不已,或是一件事讓他激動不已。 他要實現他的期待希望,甚至可以到毫無睡意的幹勁和激動狀態。 幾天數天以後,意識到他的偉大抱負計劃可能一下實現不了,他馬上又情緒一落千丈,無精打采,昏睡或老是提不起精神,覺得生活無希望。 這種情況可能是十分嚴重的,應該馬上去找家庭醫生或精神醫生,因為這可能是狂燥憂鬱症的出現。

 還有的年青女性,大多是屬美麗漂亮,身材姣好,都比較瘦,待人接物似乎幹淨利落,許多還可能是學生或職業女性。 他人覺得她身材真好。她自己卻認為自己肥胖。 她節製飲食,多吃一點點就有強烈的罪過感負疚感。 天天稱體重。如果多了半磅(上趟廁所的區別),那她今天的心情準完蛋。 她拒吃食物,喝點少少飲料。 她或者太饑餓了,狂吃一頓,產生十分強烈的罪過心理,馬上又去用吐藥或用手指掏喉嚨,引起惡心嘔吐。 這種人是有飲食功能的失調障礙。

  有的人上網上到一有時間就想上,可以擠出睡覺的時間來上,吃喝都在計算機旁,熱衷於在網上與未曾謀麵的“朋友”聊天。 “朋友”可以來自五湖四海,但此人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朋友。 他在網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在現實中怎樣與人溝通都不會。 這種人可能有上網上癮症,屬物質上癮的一大類。這類人士也很可能出現婚外情。

  還有一種比較嚴重的情況。 有些受過心理創傷的人,可能自暴自棄。但有些這類人表麵上很正常,努力學習與工作,腳踏實地。 但脾氣欠佳,一點小事就可能讓他激動生氣。 關鍵在於,許多受過心理創傷的人對他人的信任消失了。 也就是說,他很可能容易視他人為敵意。 還有心理創傷可能會將一個人推向極端的自我保護,也就是說容易形成當事人的自我中心或自戀人格。 許多研究都談論心理創傷這一問題,  是出於對受心理創傷的人的同情角度,所以一般不批評他們。 但是,這類人可能產生自戀人格。 由自我自大產生的各種想入非非,  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的滋生,覺得自己了不起,易怒等等。 這些問題會嚴重阻礙這類人士的心理情緒發展。 焦慮,易怒以及惡夢, 人際交流障礙, 可能會伴隨他終生。

  前麵提到的大都是可能可以歸類為症狀或病症範圍, 應該找醫生診斷治療。 還有一些對正常人的觀察,也往往讓我驚訝不已。

  有的人,表麵上是成功的。 風度,知識,經驗,智慧,甚至權力等等各方麵的完美。他可以每年帶家人孩子去渡假,坐遊艇,去海濱休養。 他是旁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 然而,正是這種人,多半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可能會產生心理危機,從中垮下來。 他那往日的自信,可能一落千丈。 他的情緒可能會低落到可能進入憂鬱症的範疇。有太多順利的人,心理上對衝擊壓力的承受能力比較弱。

  還有的人,總是在幫別人, 說出來的話也在理,也熱心於幫助別人和社會公益,熱情友好,不辭勞苦。 但有一天人們忽然發現,這人精神情緒上不行了。 他可能坐立不安,飲食無味,難以入睡。 他可能在太多的心理壓力下,也有借來的壓力,產生了強烈的焦慮;可能長期不照顧自己,被自己的身體背叛了。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喬治-克利教授曾經描述過這類人士:太熱衷於到處去為他人撲火滅火,卻沒留意自家後院起火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積累,我也開始提醒自己:活人,不要那麽衝動,看人, 不要輕信表麵,一個人總是會變的。 看看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大款富豪,其中好一些人在輝煌的表麵下, 擁有猥褻的人格, 狹隘的思想, 貪婪的欲望, 傲慢的無知, 缺乏社會公正和公益心, 缺乏同情心,  甚至對他人奴役和玩弄。

  同時,對於那許多所謂的不成功人士,別人有自家過日子的艱辛和樂趣。 做個與世無爭,過平靜日子的人, 有什麽不好? 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和是否庸俗, 不在於他今天在生活中擁有多少物質, 取得多少地位, 而在於他是否對生活有追求心, 是否為理想去做出了真誠的努力。

  我自已反正是糊糊塗塗活了多年。 也熱情過,追求過,輕信過,狂妄過,自戀過,焦慮過。在文藝學和心理輔導學兩個讀過碩士博士研究生的領域內, 玩命般地努力過、 奮鬥過、 取得過。 其路漫漫, 曆經艱辛。  人生走到了如今, 也開始慢慢悟出明白一些道理。 其中最重要一條經驗,就是人的真實多半不是他向他人或公眾呈現出來的那樣。 我總希望看到人的另一方麵。 因為我知道, 在生活中,有許多非真實的東西。 這並非說我不相信他人, 但我同時也相信人都是有許多問題矛盾的綜合體。  我正在學習怎樣能比較全麵地看待人。

隨之而來的,是我對他人和自己的謬誤弱點的理解寬容, 力爭公平公正, 能放人一馬就放一馬 (這點與我做專業臨床治療管理工作, 非常有關, 今後另外撰文詳述), 爭取在看人看已時, 把表麵現象和內心真實, 給統一起來。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