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親不親真的在於交往的時候是不是給人愉快的感覺

(2012-04-21 21:51:36) 下一個

這一陣子,子女教育壇在討論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成年後還能跟父母親近的話題。
我覺得,親不親真的在於交往的時候是不是給孩子愉快的感覺。要是每次交談,打電話都讓人心寒,心煩,或心痛,那肯定親不了。
有的父母打著為別人好的幌子,對孩子挑剔不包容,說話做事尖酸刻薄,吝嗇感情,理直氣壯地傷害孩子的感情,還能指望孩子跟他們親嗎?就算孩子小的時候不懂,長大了之後也會明白父母對自己到底怎麽樣。
那些嬌寵孩子的父母,大都本身有人格缺陷。跟孩子的心理界線劃不清楚,如果孩子將來心理成熟了,就會反彈,離得越遠越好。如果孩子被寵壞了,就會變成啃老族,如果不是靠著老的出錢出力,也不會跟父母太親近,會變成一種交易的關係。
那些欲望無窮的父母,永遠不滿足,充滿了索取和抱怨,或者消極被動,整天怨天尤人,不願意付出,隻知道坐等,每次交談/交往也肯定讓人不勝負荷,避之唯恐不及。
這些人往往心理不成熟,不能理智地交往,動輒發脾氣耍態度,要挾孩子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做父母的品行端正,心理成熟穩健,有能力欣賞包容別人,交往起來讓人如沐春風,那麽不僅是自己的孩子,其他的人也會願意跟她/他親近的。
還有,天天坐在那裏巴巴地等著人來親近的人,真的很可悲,也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容易造成逆反心理。不如自己充實自己,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忙起來了,孩子有可能反而抱怨父母分給他們的時間不夠。其實,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不管是生活能力,還是提升自己心理成熟的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間,就看這個人心裏有沒有提高自己的願望。
孩子也願意看到自己的父母生活多彩,快樂。
幸福不是別人(父母,配偶,孩子)帶來的,是源於自己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