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家長都是想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觀念等等留給自己的兒女,我也不例外。我的孩子都是生長在北美的ABC,因為我們在教育和文化背景上的差異,我們覺得對孩子最好的,是真的對孩子好嗎?是孩子想要的嗎?我知道我兒時的生活成長環境使得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都是很有局限性的。
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我經常去谘詢的是關於子女教育方麵的問題,除了谘詢兒童心理發展專家(個人的朋友)外,還有段時間定期在心理谘詢師那裏學習親子關係培養。我看心理醫生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專家的眼睛近一步認清和剖析我自己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
舉個例子說吧,我孩子剛上小學時,我在孩子的小學裏做過一陣子義工,有陣子是給一個白孩子補習數學,這個白孩子明顯比同級的孩子落後很多,我算是脾氣很好的,好幾次覺得自己的舌頭都快給自己咬下來了。再看看老師,從不把孩子和任何其它孩子比較(俺小時候,俺娘都是,看樓上的張三,樓下的李四的。。這是俺兒時的國情,據說現在也好不到那兒去,攀比,貶低自尊給孩子帶來無窮地後患),隻要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就滿了讚揚和鼓勵。。。在學校義工了陣子後,我發現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和西人的很不一樣。這也是我決定去看心理醫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案例2 孩子玩遊戲
現在的孩子玩遊戲,是個很正常的事兒,連我自己每天也有1-2小時玩遊戲的時間。但玩多少是太多哪?
我兒子在上初中時,日夜都在玩,經常拿回家的是F, D這樣的成績。孩他爹也熬夜盯過,斷過電,拔過網,都沒啥用,眼看家裏要有火藥味了,我就又約了醫生了。
我進門就開門見山,“我有個麻煩(problem, 是我的原詞)”blah, blah 把家裏的事兒就講了一遍。聽完後,醫生笑了:“我以為你兒子吸毒,你不用用problem這個字,你沒有problem,他也沒有problem。。。”總而言之,俺要放輕鬆地過俺地生活,一個在有愛,尊重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有是個有理想,有責任的,要允許他犯錯誤。。。。
俺和LD商量後,就和兒子談了,不希望看見他這樣,但你非要這樣,俺們也沒辦法(球踢給他),俺們以後在這個問題上不在管了(後來俺們就啥事都不管了),我們給你一個有溫暖有愛的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應該是自己,不是其它人。。。。
這樣俺們咬著牙根子過了有半年,每天學習著用鼓勵的話語,後來兒子浪子回頭金不換,上了高中,一下子自己懂事了。。
這一係列的事讓我看見了我的思維方式,這也是每一個中國人都熟悉這種教育的教育方法是“如果你考不上大學,你就隻能去給人打掃衛生”。。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多是參照外界的認可,而不是自我的認同。
我們的教育多是大人都是寸步不離地跟著孩子,而西人多是撒手讓孩子自己去學習(這個從孩子學走路時就看的很明顯。)。。。
我今天寫這個心路曆程是希望我的經曆會對同學們有點幫助,不是像我的一位朋友那樣,有一次我聽見她對孩子說:“跟你說了多少遍,不要買奶酪,那是世界上最難吃的東西。”LOL, 愛不愛吃都沒關係,因為自己狹隘而抑窒了孩子自己的對事物的看法就不好了。
看了很多的醫生後,俺決定讓孩子自由發展,現在俺時間,精力上都很富裕,可以幹自己愛幹的事,比如每天打打遊戲,哈哈,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愛好,好著昵。。哈哈
注:我看的是心理醫生和心理輔導師(是有證書的PhD Psychologist,這個是可以在人際關係上,認知方麵等等對你輔導的,這個是主管mental health的;不是醫院裏的MD Psychiatrist,這個是看mental illnesses)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了
我挺喜歡和他們聊的,通過他們,我能看見自己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的不同,這樣我才會有機會提高自己。
放開了,自己孩子都輕鬆,對誰都好。
俺總覺得俺像後媽式的,比如去派對時別的中國媽媽追著孩子喂飯,俺說隨她去,餓了肯定會吃。練琴別的媽坐在邊上盯著,俺從來讓她自己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