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國的行程是北京,上海,蘇州,北京,黃山,徽州小鎮,最後繞道武漢回北京。一路從北到東,到西到南吃個夠。八大菜係(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 徽)中,俺有幸去了蘇幫菜的老窩蘇州,和徽幫菜的老家屯溪,吃到了正宗的蘇菜和徽菜。
這次是我第一次吃到皖南特色的徽菜,先拿來饞饞笑友們。
一點背景:
徽菜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種地方風味所構成。皖南徽菜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它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古徽州)。後來,由於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祁紅"、"屯綠"等名茶和徽墨、歙硯等土特產品的集散中心,商業興起,飲食業發達,徽菜也隨之轉移到了屯溪,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徽菜的風格與其它菜係不同,它立足本地優勢,以烹飪山珍野味而著稱。徽州地處皖南山區,山高背陰,溪水清澈,山珍野味十分豐富,盛產石雞、甲魚、桃花鱖、果子狸、娃娃魚、麂子、竹筍、香茹、木耳、蕨菜等。
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於世。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燒菜講究軟糯可口,味美雋永;燉菜講究湯醇味鮮,熟透酥嫩;蒸菜著重原汁原味,爽口宜人。徽菜善於巧控火候,廚師們除根據菜肴的特點和要求,分別運用旺火、中火、小火烹調外,還經常運用幾種不同的火候烹調一種菜肴。尤其講究木炭微火單燉、單烤,如“石耳燉雞”、“黃山燉鴿”等。
徽菜能夠成為一種區域性菜係,它的風格特征在於:善於發揮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常用火腿佐料,冰糖提鮮,料酒除腥提香,從前,徽菜廚師是從來不放味精的。
代表菜肴有: 臭桂魚 蟶幹燒肉 腐乳爆肉 楊梅丸子 方臘魚 瓤甲魚 清蒸石雞 石耳燉雞 雪天牛尾狸 虎皮毛豆腐 冬筍煨火腿 沙地馬蹄鱉。
上菜: 毛豆腐(毛豆腐是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的一道菜,豆腐是一種發酵過的,發酵時間是介於臭豆腐和豆腐鹵之間,味道狠特別)

紅燒毛豆腐

燒毛豆腐
臭桂魚

臭桂魚
臭桂魚
臭桂魚

筍燒肉

冬筍煨火腿
冬筍臘肉(這種臘肉叫刀板香)
刀板香

新鮮河蝦

豆泡燒肉

筍燒肉

豆幹雞雜

黃鱔

屯溪豆幹

蛇湯

土雞湯

大豐收

臘肉南瓜

熏肉

豆幹毛豆

蕨菜

徽菜裏臘肉用的很多:

蘑菇

拌蘿卜

冬瓜火腿

紅燒肉燒筍

蘑菇燒肉

南瓜蒸餃

豆腐包

蘑菇粉絲

可愛的小竹節

香椿餅,這個第一次吃,味道好極了

豆腐湯也很鮮美

豆皮青菜

很典型的徽式炒飯

蕨菜

豆幹菜杆

燉山土雞

湯

豆角茄子

火腿菜花

豆幹炒肉

南瓜燒筍

糯米粒粒做的糊糊,味道很好的,也是火腿提味

燜麵

最後,送些我吃過最好吃的燒餅,酥酥的,裏麵是梅幹菜和肥肉丁

俺總結: 皖南的徽菜的特點是:口味重(鹹),色重(醬油色)還有點腐敗(毛豆腐,臭鮭魚都是發酵,醃製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