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之春

您好!我是野百之春,於一九八二年從台灣移民來巴西,我有很多關於巴西的趣聞要與您分享,希望透過這個交流,能使您對巴西有更深入的認知
正文

南美文藝 旅巴僑胞的佳作 從《爭氣》的獲獎談散文創作與欣賞 宇光

(2014-07-22 05:43:01) 下一個
   從《爭氣》的獲獎談散文創作與欣賞宇光
 
引言


南美華文作家協會和聖保羅中華會館聯合
主辦的新年第一場文學饗宴,研討主題是「從《爭
氣》的獲獎談散文創作與欣賞」,於1 月11 日(星
期六)下午2 時30 分在聖保羅中華會館舉行。
作協會長林美君和中華會館副理事長孫折俊先
後簡短致詞後,就由鄧幸光老師主講。出席聽眾
近三十人,正適合醞釀座談的文學氣氛,五點許
圓滿結束。以下就是採取第一人稱整理記述的主
講重點,除了分享,也希望有助於喜歡寫作的朋
友。
一、緣起
2003 年10 月,我們結伴旅遊祕魯,從貼近
海平麵的首都利馬(Lima)直接飛到庫斯科
(Cuzco),下榻在海拔三千三百二十六公尺的旅
館。被高山症盯上的我,在「努力爭氣呼吸」和
「麵對死亡」的掙紮中,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和覺
悟。初稿於翌年寫就,曾參加台灣某大報的文學
獎徵文而未入圍。我很珍惜這篇用生命書寫的散
文,並不急於發表,每次想到就會調出來修改,
從八千多字精簡成不到五千字。每次重讀修改,
就像重活一次當時和再認一下自己――雖然麵
對死亡,我仍能有理性的思辨;雖然冷靜爭氣,
我仍熾熱情感。去年五月,決定參加「第3 屆全
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又增潤成5450 字而定稿。
華文是方塊字,是一字一音一形最具特色的
文字。使用這種文字書寫,就像玩變化多端的魔
術方塊,容易延伸時空而啟人聯想回憶。對我來
說,將感情、事物轉為文字,也等於一次又一次
認識自己、復活自己。這樣美妙的華文,你不想
和她發生關係都難。
第3 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贈獎典禮於
2013 年12 月1 日下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
舉行,星雲大師親往致詞道賀,翌日並在高雄佛
陀館接待應邀參訪的得獎者和家屬。華文作家們
如許被推崇,我亦與有榮焉!
獲獎雖是偶然,卻是一種肯定。今天導讀自
己的文章並引來討論,則是一種心得的分享,希
望從共同的討論中,啟發個人和大家的創作質
量。
二、文章導讀欣賞
《爭氣》的主要內容,是描述六又四分之三
小時在古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認真呼吸、努力爭
氣的過程,加上之前和之後,可以說隻有三個部
分。為了層次分明,我細分成17 段。以大家的
水準,用三分閱讀就可以懂,其他的七分用來品
評――品是品賞,評是批評;無論是形式或內
容,我都希望大家在批評方麵多給我意見。
我準備了一份書麵的「導讀」,麻煩來自裏
約的中華會館理事長劉美琪幫我朗誦一遍:
本文描述旅行到秘魯古印加帝國首都庫斯
科(Cuzco),感受高山症的寫實過程。文長五千
多字,以秘魯民謠《老鷹之歌》的「神鷹在藍天
中盤旋,要把我的靈魂帶回安地斯山的家鄉」為
線索,貫串全文;針對六又四分之三小時「努力
爭氣呼吸」和「麵對死亡」的主題,本能的、單
純的呼吸,成了跟自己生命的唯一對話,採取意
識流的手法作心靈的自我告白;側重心理描述與
當下的理念表達。比如下麵這些片段,就是從矛
盾中掙紮出來逐漸統一和諧的心靈書寫,溫柔的
抒情裡夾著些微悟覺的論述,感性知性兼具、題
旨緊扣不放:「在這呼吸成為一種艱困的負擔
時,死亡的腳步卻像一座又一座走過來的冰山一
樣更形冷峻。隻要一口氣喘不過來,我生命的版
圖就會立刻全部淪陷變色。我癱軟在床,意識到
死亡正加速抽取血液中僅存的一些氧氣;我勉強
逼視生死交接的場景,困惑生命的終極意義。」
「我看到與生俱來的死之成長過程――從
死亡的誕生,而逐漸分得一點生命的板塊,而感
覺臨近死亡、步向死亡、漸漸死亡……」
「麵對節節進逼的死亡,我隻有努力爭氣一
途;我已沒有退一步就『海闊天空』的餘地,隻
好原地踏步盡量縮小自己到像螞蟻一樣隻要最
少的空氣就可以撐下去。」
「我把每一次的呼吸都當成最後一口氣來
珍惜爭取,我感覺微薄的大氣仍公正無私地擦過
鼻腔、喉嚨而進出身體,辛苦的肺臟仍堅持做好
每一次呼吸的工作,我清楚感受到和大自然界的
互動,我感恩我仍存在。」
「我因此領悟:沒有活不起的人生,也沒有
麵對不了的死亡;我因此咀嚼出生命的真味――
隻要一息尚存,就是活著;隻要活著,就有活著
的責任。」
「這六又四分之三小時在古印加帝國首都
庫斯科認真呼吸、努力爭氣的過程,對我重新詮
釋了『人爭一口氣』的平常道理,成了我此生最
刻骨銘心的一頁生命風景,隻要《老鷹之歌》輕
輕響起,就會清晰地浮現出來。」
有一位朋友讀後伊媚兒給我說,她隨著我的
筆觸緊張、感動、流下了眼淚…。如果你也曾感
動過,那不會是因為文字的緊湊和錘鍊,而是我
真誠坦率的心靈裸陳讓你共鳴的緣故。也許,你
可以把我的導讀作為線索,透過聯想和生活體
驗,隨著敘述而感性起來:也不自覺的掀開知
性,跟著麵對死亡、探測「努力爭氣」的生命溫
度:從而讀出自己的「趣味意見」來,不必和誰
(包括作者)的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
高低各不同。」宋朝的大詩人蘇東坡不早說過了
嗎!
三、創作疑義討論
1、什麼是散文?
散文是從格律詩和韻文釋放出來的自由文
體,是中國文學的兩大主流之一。散文易寫而難
? 南美文藝?
?20?
工,是一種透明的文體(甚至有些女作家連肚臍
也可以掀開來讓人讀)。
散文有兩種不同的走向:一種是外向性散
文,側重於抒寫歷史、時代、社會、人生現象等
「客體」;一種是內向性散文,側重於抒寫作者
「主體」內心的視野。
我們文友都長於外向性的遊記散文,如能也
用主體的經驗(包括對人生的觀察和體悟)跟客
體對話,那就是「用主體的光芒去燭照客體」,
讀者就會從感性獲得感動,從知性獲得智慧了。
從散文的內容來看,有敘事、論說、抒情等
性質趨向。敘事散文的長度伸延,就是報導文
學;增加曲折的情節,便向小說靠近。論說散文
如果訴諸邏輯、理性思辨,就是學術論文;文筆
帶有血肉生命、感情詩意,就是雜文小品了。抒
情散文如果抽象、濃縮、詩化,就類同散文詩;
使用曲筆、隱喻、象徵等藝術手法表達,則接近
了詩。
2、散文和小說的區別
散文書寫事實,小說虛構真實――「事實」
和「真實」是有區別的。「散文也可以虛構真實」,
則是顛覆傳統的說法和寫作嘗試。
小說是用藝術的手法,以散文寫成的虛構故
事。散文並不一定是小說,但是小說則包括許多
成分的散文。所以我認為,寫好散文是創作小說
的先決要件。
3、用什麼人稱――敘事觀點
敘事觀點就是敘述者在講述的時候,是以誰
的嘴巴講出來的?是以誰的眼睛去觀察出來
的?是以誰的體驗去感受出來的?是指敘述的
角度,也就是人稱、視角。
第一人稱觀點「我」,是為主觀的觀察點;
第三人稱觀點「他」,是為客觀的觀察點;第二
人稱觀點「你」,也是客觀的觀察點。其他特殊
觀點,例如以動物作為敘述觀點,或者多重敘述
的綜合觀點。
就作者知道的範圍與程度而言,又可分為全
知觀點、局部全知觀點、綜合觀點。全知觀點的
作者彷彿全知全能的上帝一般,可以任意向讀者
呈現更多畫麵、提示更多事情、任意出入人物的
內心,表現的方式較富變化。對於要多加分析和
說明的題材、長篇小說、小小說等最為適用。
4、主題很重要嗎――要有耐人尋味的主題
言有盡而意無窮,把耐人尋味的主題涵藏在
言外而不說破,要明確,但是切忌直接說出來,
那就沒有思考的深度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是通
過深入發掘題材而達到的。
*《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部
小說以古巴漁村為背景,陳述了「一個人可以被
消滅,但不能被擊敗」的主題,透過情節進展來
看,卻表現了萬物都在一種無可逃避的互相獵殺
的關係中存在。
*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
題旨。
* 蘇東坡的《前赤壁賦》,題旨?自其變者
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
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 《三國演義》的引詞說:「滾滾長江東逝
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
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
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起句說:「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百二十回的鉤心鬥角,表達的就是這些無常的
分分合合。是意義的總起,也是旨趣的總起。
* 《藍與黑》第一章說:「一個人,一生隻
戀愛一次,是幸福的。不幸,我剛剛比一次多了
一次。」把句子拉長成具有詩感,美麗地帶出一
個主觀的理念,並淡淡地展開「兩女一男」的「烽
火戀」之兩次不幸故事。
* 白居易的樂府詩《太行路》,則以「行路
難,不在水,不在山。隻在人心反覆間。」來呼
應起筆的「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 愛與死,是文學與哲學的永恆主題。
因為有愛,人間才能美好起來;因為有恨,
人間卻變得醜陋。想愛而不敢愛、愛人而不被
愛;或者想恨而不能恨、不敢恨,都不免遺憾怨
尤。這怨,是介於愛恨之間的;情到深處無怨尤,
很多時候,愛恨怨卻分不清楚。有愛無恨、有愛
無怨,這世界就會美好多了!文學中的愛可以超
越死亡,所以祝英台投入梁山伯墳中化為蝴蝶雙
雙飛升;哲學及心理學,隻能談到「愛可以超越
人對死亡的誤解和恐懼」;而死亡的背後,卻是
宗教管轄的領域。
5、寫法
散文是很自由的文類,依照內容和題材,無
論是抒情、敘事、說理或多元的寫法都可以靈活
運用,隻要能夠抒情感人、說理服人,情達意暢
的寫法就是好寫法。
6、為什麼要寫為何而寫?答案應該是寫作
的動機。
我的寫作歷史,學生時代是規定的功課,為
了成績,是被動的;投稿的時代,賺稿費、有話
要說、滿足發表欲都是動力,是主動的;移民的
年代,除了指定範圍的約稿以外,可以說都是自
我實現的欲求滿足過程,是自由而主動的。無論
是那一時期的主動或被動寫作,都不出「言誌」
與「抒情」兩大動機,其中「抒情」當然包括抒
人之情、事之情、以及物之情。而多半的時候,
還常常夾誌夾情,知性感性交融而難以劃清界
線。言誌偏於載道,要能說理服人;抒情偏於感
應,要能共鳴情緒。不一樣的態度,產生不一樣
的作品。除非你寫出來,否則我並不知道你的誌
情為何。這麼說來為何而寫的答案,其實還是要
由你自己的態度來決定。
7、字數要多少
言有盡而意無窮,好作品不是用字數衡量
? 南美文藝?
?21?
的,好讀者也不是隻讀白紙上的黑字。蘇東坡在
《文說》中說:「吾文如萬斛泉淵,不擇地而出,…
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
是而已。」「止於不可不止」,這才是文章好結尾
的最先決要件。否則像火車到站不停或未到站就
停,都是犯了過猶不及的毛病。要止於所當止,
不要不知所止。時下大家都忙,報刊篇幅也很有
限,能一句說清楚就不要拖成兩句,能長話短說
是要領、更是本領。
8、敘事結構
◇ 順序法―依照事物發展時間、順序來敘述。
◇ 倒敘法―從事情的結果開始,然後再敘述從
前的部分。
◇ 插敘法―在小說進行中,穿插敘述的方式。
◇ 意識流―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人的意識像
流水一樣連續不斷,而且記憶會將真實經驗的物
理結構,也就是時間、空間拆解、轉換成沒有時
間、空間的存在;用在小說寫作上,就變成敘事
結構前後沒有一定的順序,並且會穿插許多回
憶,就像人類的自然意識活動。
◇ 後設小說―寫作一篇小說,掌握了人物、空
間、時間之後,讓小說隨著它的情境自由發展,
而非依循作家意識發展的一種敘事結構。後設小
說的概念往往結合後現代主義中所謂「作者已
死」的概念,將作品意義交由讀者自行解讀、詮
釋。
從頭到尾隻使用一種敘事結構是不可能
的,所以我們要認識各種方法,才能得心應手的
靈活運用。
9、幽默和趣味
布希下台前去伊拉克告別記者會,有人扔了
一隻皮鞋上台。記者當場問他感受。布希說,「沒
什麽,隻知道尺寸十號。」雷根也很幽默,那年
他被槍傷,侍衛推他進醫院急救。共和黨的雷根
躺在手術台上,狀甚痛苦,他問四周操刀的醫
生,「有誰是民主黨嗎?」大家聽了大笑,主治
醫生說,「今天我們都是共和黨!」這些是西方
的幽默,出現在散文中,能在逆境中迸出智慧的
趣味。
最近在《聯合報副刊》讀到名作家劉墉的〈印
情〉,開門見山就說:
「狗在街上會四處撒尿,為的是告訴別的
狗,那是牠的地盤。」
這樣的起筆,你猜他要寫的主題是什麼呢?
他接著說:
「其實人也差不多,所以喜歡在風景區刻
字,再不然四處塗鴉。牆壁車廂不過癮,甚至吊
繩索,在幾百呎高的橋墩上畫,除了展示才藝,
更有宣示『老子大膽到此一遊』的意思。」
原來如此!於是他一路就這樣幽默風趣的
敘述下去,讀者隨著眉開眼笑的穿梭時光隧道和
字裡行間,並不覺得三千多字很長。
適當的幽默和趣味,是現代散文迎合讀者口
味的要件。
10.其他――冰鑫以自己高山症的反應,見
證《爭氣》的寫實態度;區少玲和莊樂平則補充
了經驗和見解;聖儒華校林誌孟校長謙虛的比較
文學的學術研究和創作,有其相輔相成的領域;
楚材質疑海明威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輕生、曹
林盛請教文章得獎和刊登著名雜誌的感覺有何
異同、劉以謙介紹《南美僑報電子報》的內容、
天主堂中文學校趙副校長請教那裡可以讀到《爭
氣》全文、沈東宏請教敘事人稱的選用和效果…
等等,都獲得迴響討論或滿意的答覆。
四、結語
1.誠於內而形於外,不誠則無物,誠實無欺
是作者寫作的動力和作品感人的魅力。
2.戰勝別人,隻是贏得一時勝利;戰勝自
己,則是贏得人生――《爭氣》是我的生命書寫,
在我的人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3.跨文化是全球性移民的離散現象,我們在
書寫中可以察覺到文化的融合轉化過程。
4.人生雖不能重來,但過去的經驗可以做未
來的借鏡。我們總是在異鄉不斷複製故鄉,用華
文文學治療鄉愁、彼此取暖。希望通過切磋琢
磨,互相鼓勵引發共鳴、分享經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