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紮特

(2010-09-23 22:35:03) 下一個
  奧地利音樂家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古典主義音樂大師,更是人類曆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莫紮特的主要作品是歌劇,他與格魯克(Gluck)、瓦格納(Wagner)和威爾蒂(Verdi)被認為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他還與海頓、貝多芬一起為歐洲交響樂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另外,他的《安魂曲》被認為是宗教音樂中一部難得的傑作。

在短短的一生中,莫紮特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體裁形式涉及到各個領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其中包括22部歌劇、41 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費 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是他的歌劇代表作;他的交響曲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 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奏曲最有影響;小提琴協奏曲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

莫紮特的藝術生涯包括三個發展階段:
初露鋒芒(1762~1773):  
莫紮特出生在一個宮廷樂師的家庭。3歲起顯露極高的音樂天賦,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開始作曲。1763年~1773年,莫紮特跟隨父親先後到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國作為期10年的旅行演出。這些旅行演出對莫紮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代最先進的音樂藝術並求藝於一些當時的著名作曲家,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成熟時期(1774~1781):
1773年底,莫紮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巡演生活,回到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盡管莫紮特乃曠世音樂奇才,而且享有極大的榮譽,可他並沒有受到大主教厚待。莫紮特不得不每天在前廳穿堂裏,恭候主人的吩咐,經常遭到大主教的斥責辱罵。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鬥爭,終於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跟母親到慕尼黑和曼海姆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他期望能找到一個落腳之處,永遠離開薩爾斯堡。

在曼海姆時,他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欣賞到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因為沒有謀到職位,1779年初,他不得不返回薩爾斯堡。

這一時期,莫紮特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包括歌劇《假園丁》(1775)和《牧人王》(1775),以及長笛協奏曲、雙簧管協奏曲、鋼琴小提琴奏鳴曲、鋼琴奏鳴曲、管弦樂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長笛弦樂四重奏、鋼琴變奏曲等。

維也納時期(1781~1791):
1781年,莫紮特不堪忍受大主教的淩辱辭職來到維也納。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音樂生涯中最重要的10年莫紮特於1781年創作的著名歌劇《後宮誘逃》,於1782年7月首演,獲得很大成功。1786年他完成著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並獲得上演,該劇的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1787年莫紮特的另一部代表作《唐璜》完成並得到演出。在這一時期,莫紮特創作了很多各種題材形式音樂傑作,卻未能解脫他的經濟困境,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他的身體也越來越糟,當莫紮特的最後一部傑出的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場公演時(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纏身。

一天,一位神秘的陌生人前來拜訪,他請求莫紮特為他寫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後,身心交瘁的莫紮特感到了末世的恐懼,他擺脫不了這部‘為死亡而作的彌撒曲’是為他自 己而作的這樣一種念頭,他認為自己不能活著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來寫這部充滿死亡景象的傑作,開始了與時間進行的悲劇性競賽。由於病入膏肓,莫紮特終未能全部完成這首宗教音樂傑作,便與世長辭了。死後被葬在維也納貧民公墓的一個不知名的地方,享年36歲。
(以下摘自新浪讀書)

莫紮特(AMADEUS)

 電影《莫紮特》(英文:AMADEUS)是人物傳記片的頂峰之作

轟動世界的第一流的視聽享受音樂片

1984年出品

導 演:米洛斯·福爾曼

主 演:湯姆·赫爾斯     默裏·亞伯拉罕   伊麗莎白·貝裏奇

·第五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第四十二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獎

在 第5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音樂傳記片《AMADEUS》一舉奪得8項大獎,轟動了全世界,這一夜也被稱為“莫紮特之夜”。影片透過宮廷樂師薩列裏的視角,折射出莫 紮特的音樂天才。薩列裏兢兢業業,但資質平庸,莫紮特才華橫溢,但狂傲不羈。妒火中燒的薩列裏最終害死了莫紮特,但另一方麵,他又是剛愎保守的維也納 音樂界中惟一能領悟到莫紮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紮特絕無僅有的音樂知己。兩人本可成為西方的俞伯牙和鍾子期,卻由於一方的嫉妒,最後雙雙以悲劇告終。

音樂堪稱是本片一項重要的電影因素,影片的配樂中采用了大量莫紮特的原創作品,其與情節銜接之巧,烘托氣氛之精妙,令人歎為觀止。它讓人們在為莫紮特的坎坷一生慨歎的同時,又不得不為他高超的音樂天賦而感動。——影評人 劉芷麗

故事發生於1823年一個下雪天的夜晚。在維也納的一家精神病院裏,一個名叫安東尼奧·薩列裏的老人自殺未遂。他向一位神父懺悔,講述多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紮特的經過。

在30多年前,薩列裏在約瑟夫二世的王宮裏任宮廷首席樂師,當狂傲不羈、玩世不恭而又擁有絕世才華的莫紮特來到維也納後,薩列裏的心裏開始感到了強烈的不平。莫紮特的才華既令薩列裏驚歎,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心胸狹窄的薩列裏由嫉轉恨,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毀滅掉這個強大而可怕的“對手”。

由 於約瑟夫二世的喜愛,莫紮特一直留在維也納寫歌劇。他創作的歌劇《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都是不朽之作,然而雖然莫紮特的音樂造詣超塵脫凡,但在生 活中他卻是個不修邊幅、行為恣肆的人。在薩列裏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維也納主流音樂界視莫紮特為“異端”,處處為他設坎施絆。莫紮特的樂譜遭到大量刪 改,作品無法在劇院上演,即使能夠上演,也常常不超過1星期,因此他的經濟收入很少,生活日漸困窘。

於是,薩列裏一麵假裝是最關心莫紮特的人,一麵在精神上折磨他,他甚至收買了一個女仆,把她安插到莫紮特家做奸細,以了解莫紮特的家庭和創作情況。由於他的偽裝,天真的莫紮特把他視為知己。

莫 紮特的父親突然去世,這使他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刺激,身體狀況也一落千丈。薩列裏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他戴上莫紮特的父親生前用過的假 麵道具,敲開了莫紮特的家門,要他譜寫一篇《安魂曲》,莫紮特就在恐懼和疾病的雙重折磨下夜以繼日地工作。不久,他所創作的歌劇《魔笛》在劇院上演了,由 他自己擔任樂隊的指揮,終於有一天,在演出進行到一半時,莫紮特由於體力不支而暈倒在地。

在莫紮特的病床邊,薩列裏還逼他寫《安魂曲》,病床上的莫紮特極度虛弱無法執筆,薩列裏建議由他執筆而莫紮特則口述。莫紮特的靈感像泉水般噴湧,薩列裏甚至來不及記錄。

曲 子完成了,天才的生命之火也熄滅了,年僅35歲的莫紮特英年早逝。而薩列裏雖然陰謀得逞了,但自感莫紮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他備受道德與良心的煎熬,最 後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顯赫一時的薩列裏漸漸被人遺忘,而莫紮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裏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