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西北行

(2018-08-05 08:27:46) 下一個

送媽媽回國,才有了這次中國西北行。二哥二嫂他們去西北旅遊,我隨他們同遊。說來可憐,在這之前,我到過的中國最西的地方,大概是廬山。所以當二哥問我去不去青海甘肅玩時,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以前對西部的了解,僅限於書本上的青藏高原,武俠小說中的茫茫沙漠,歌曲裏的黃土高坡,以及詩詞間塞北江南的對仗。最直接的感知,是見過從青海剛察縣回來的鄰居,帶著一條頭巾灰頭土臉的樣子。那片土地到底是什麽樣的,親曆後才有真實的感受。

飛機第一站飛往西寧機場,隨即住下。我們在西寧周邊深度遊,有些點隻有本地人才知曉,有些還正在旅遊開發中。令我驚訝的是,在這裏看到的黃河有著清澈的河水,和我想象中的黃河判若兩河。

這是黃河上的一座鐵索橋,橋頭鐵柵欄門鎖著,不知是否已被棄用。

這片土地是漢族回族藏族蒙族混居的地方,當然還有一些以前我們不太注意的少數民族,比如,土族,撒拉族。總體上以回民居多,車子開在高速路上,不時可以看到清真寺,矗立著一模一樣的雙塔。進入一個小鎮,據說是馬步芳當年的武器彈藥基地,想像中應該是回族人的大本營,周圍占領著很大的領地,可車子沒開多久,又進入藏民區了。這裏的行政機構好像以民族劃分,一個縣裏有好幾個民族,一個鄉,單一民族居多。

瞿曇寺,以前從來沒聽說過,到了那裏,才知它是個明代就存在的寺廟,那時的皇權利用政教合一統治那裏的百姓,寺內留有皇帝贈送的石碑等物。寺內還有很多樹,正開著花,散發著幽香,聽說那是菩提樹,不知是真是假。不是說“菩提本無樹”嗎?

偷拍了一張壁畫,進寺廟有規定不能使用手機拍壁畫。不過我沒有用閃光燈,應該對壁畫沒什麽損害,為自己違反規定找一個借口吧!凡是遊玩有些年代的地方,總會了解到那裏的什麽什麽運動中被破壞了,這裏也不例外。一口聲音能傳很遠的銅鍾,大躍進時被砸壞了,遠處再也聽不到悠揚的鍾聲了。這些壁畫得以保存,是文革時寺廟已改成了糧庫,壁畫前堆滿了糧食,且一般人無權進入糧庫,才沒被毀掉。現在來自敦煌的專家正在進行修複。

這個院落,是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的出生地,右麵牆上,有十世班禪的生平介紹,當然,他入獄等經曆不會列在上麵,結婚生女更不會有。像處於社會變革中的每位人一樣,他即便是活佛,也無法逃脫動蕩的命運。

這棵大楊樹是他入選班禪轉世靈童的必要條件之一,據說原來有兩棵,文革中被砍掉一棵。

我們一路顛簸,還去了號稱“東方龐貝”的喇家遺址,這是一處史前災難遺址,其博物館中,約 4000年前突發災難場麵的遺存完整保留了下來。這裏還有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麵條遺存。在博物館內拍了很多遺骸照片,表現了一刹那間的狀態,他們姿態各異,其中還有母親懷抱幼兒相互依偎的情景。後有人問我,你拍了好多死人骨頭?嚇都嚇死了。是啊,我怎麽就沒想到呢?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畫麵,一個瞬間。算了,遺骸照片就不上了,放一張喇家遺址介紹吧!

互助土族自治縣,已開發成青海的一個旅遊點。土族,不同於土家族,其祖先是從遼東半島過去的,為了逃命,為了生存,一路往西,來到了這個地方。其民俗文化融進了很多漢族藏族元素,事實上,他們在某個曆史階段被漢族打敗過,一部分人歸順了漢族,又在某個曆史階段被藏族打敗過,一部分人投降了藏族,夾縫中求生存,實屬不易。這些旅遊設施都是新建的。

那裏還有一個很大的青稞酒釀造廠,是八個民間造酒作坊合並而成的,如今已成為上市公司。我們參觀了青稞酒釀造過程,沒想到第一窖出來的酒可達70多度。

從西寧一路往青海湖開,視野越來越開闊。臨近青海湖那一段,天地就像一幅天然畫作,我們就在畫中遊。那天天氣多雲,遠處由柔和的線條勾勒出朦朦朧朧的山體,一望無際的草地上點綴著牛羊,天上的大朵白雲被陽光投射到地上,景物有縱深的空間感和明暗立體感。片片黃色油菜花嵌在綠色的草地上,又似自然調色板,整個氛圍呈現著一種鄉土意味。青海湖顯得有些矜持,沒有湛藍的天,有的是淡淡的藍天白雲,天連水尾水連天,顯得格外安靜清新。

敦煌的標誌性建築九層塔,可惜在地上最多隻能照出七層。

為了保護莫高窟,隻有幾個洞供遊客參觀,要是遇上下雨,即便預約好的,也全部關門。進洞就像到真實博物館走一下,沒有其他感覺。

晚上夜生活主要看表演,有三種選擇,我們選擇了看室內情景劇“又見敦煌”,身臨其境,有參與感,以前沒有的體驗。

鳴沙山騎駱駝是沒有選擇的選擇,駱駝有味道,但真的上路了,還是蠻開心的。路上風沙割麵,幸是短暫的,不覺得有什麽不舒服。

月牙泉比想象中的小多了,在沙漠中有這樣一個泉,奇跡了。

這一帶基本上看不到綠色,張掖丹霞地貌,就在這不毛之地中。

開進嘉峪關,綠色才多起來,算得上好地方了。關外,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外。為了抵禦敵人,城的設計也是煞費苦心。

估計馬上要開始表演了,可我們因時間安排不得不離開。

太原轉機時機場裏拍的,這樣暖色調的床上用品,睡在上麵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很好奇。

從旅遊的第一天開始,就強烈感受到自己曆史地理知識的缺乏,本想回來後補上這一課,可做的總是趕不上想的十分之一。回來後忙這忙那,別說補課,連挑選照片都是忙裏偷閑。這次西北行後略感有些沉重,為那片土地,為在那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從地圖上看,我們去的這一帶還不是最黃的,可所走之處,絕大多數地方不是不毛之地,就是荒山野嶺,好不容易有個平緩地帶,植物因缺水因白天黑夜溫差太大而長不高,無收成。照片上的油菜花,並非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油菜花,他們隻有草那麽高。那些人,各種民族的,一開始是怎麽會離開自己的原生地到如此貧瘠的土地上生活的?猜象中,是逃命,是充軍,是外派,是駐守,總而言之,都是被迫的。那裏的路邊,時不時可以看到“精準扶貧”之類的標語牌。對我而言,此次西北行,何嚐不是某種意義上的脫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雲在天際 回複 悄悄話 體驗與柔美江南全然不同的風景。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如何引水使荒漠變良田?開發西部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1哇,以後一定要去!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太壯觀了!
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